(第三十二讲)
第二主题,有关安住一念心性与修学空观的关系。
这个一念心性是众生本具,所以它不需要去修,你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你只要忆念它就好了。因为它本来就具足无量的功能,它本来就是清净,不是你把它修来的。但是空观是要修的,空观你没有修就没有了。它是一种破障法门,是一个因缘所生法。你不修就没有。所以这两个是不一样的。心性是谈安住,空观是破障,这两个角色是不一样的。你先把这个角色弄清楚。
【学员问题】本经的一心三观和中观的无所得、与唯识的无分别智有何不同?
【师父答疑】中观的无所得,我们上一堂课有简单的说明。无所得其实跟一心三观里面的即空有一点接近,只是它没有明确地说明我们有一个明了的清净心,具足无量的功能。它不明显。它只是说人生无所得,它是从“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这种因缘的开合去观察安立无所得。这是第一个。
那么唯识的无分别智是怎么回事呢?唯识是认为,生命的问题在于相续,就是辗转相续。就是,我们过去可能造了杀盗淫妄。造了杀盗淫妄以后有两个问题:一个叫做业种子,一个叫名言种子。这个业种子问题还不大,它会让我们产生痛苦,但是这个业种子痛苦受完以后就没了。问题在这个名言种子。就是说,你过去造了杀盗淫妄,你从三恶道出来,你很想再继续做,这个问题严重。就是那个恶念造罪业。这个罪业让你得果报以后,事情还没结束,除非你对治它,你深深地忏悔它,否则来生烦恼会相续。其实唯识是比较消极的,它就是断相续,它并没有说开显真如。但起码就是说,它知道这个因缘法不能相续,否则没完没了,所以它修无分别智。就是说,我遇到什么事情,你对我高兴,我也没有意见,这都是我过去的命,我认了;你对我不高兴,我也认了,因为我跟你互动,事情要更复杂。就是说,你今天去攀缘外境,对你永远没有好处,快乐会让你放逸,痛苦会让你挫折。所以唯识学的意思就是说,凡夫的心情,虽然我创造不出功德,起码我不想让恶因缘相续,就修无分别智。所以唯识学是保守,是“守”字诀,就是我不动念头。
其实,这个方法也不错。如果你不能安住一念心性,你修无分别智也不错。就是我不动名言,我坦然地面对我过去一切的因缘果报,人生酸甜苦辣我认了,我不表示意见,我把目标放在开创未来。唯识学就是说,对今生所有的结果,我完全没有意见。这就是唯识的想法,唯识的人生观就是这样。因为你对今生有意见,那你来生就完了。它是这样子。唯识的思想是认为,你只要跟今生互动,那你就落入恶性循环,你来生就毁掉了。唯识学是认为,我们本来就有我法二执,你一旦互动,那人生越弄越糟。唯识的思想是认为,人生不处理是最好的处理。其实它讲的话不完全对,但是有八九成的道理在里面。虽然消极,但是如果你遇到很复杂的问题没办法处理的时候,我觉得唯识学会帮你过关,就是“我不处理”。
为什么不处理会最好?因为它总有势力。什么叫诸法因缘生?它有生灭相。我就看谁熬得过谁,我不动,你的能量自然会丧失掉。所以唯识学这个教法,它是源于人生是由烦恼、业力构成的。它认为人生就是无量无边的我法二执,由烦恼障、所知障构成。你要摆脱它,只有一个方法,就是“破和合识,断相续心”,就是你不要跟它互动。你不要跟今生互动,然后你去修你的法,这个就是唯识学的无分别智。诸位!我觉得这个观念也是不错,遇到特殊的恶因缘是可以这样面对的。
“无所得”跟“无分别智”,可以当做一心三观的辅助。这两个虽然不能显真,但是是很好的破妄的工具。
【学员问题】师父在《楞严经》中曾说,整个法界除了真如外就没有别的东西了,此一观念和《法华经》的思想如何融通?
【师父答疑】蕅益大师在注解《楞严经》的时候,他用两句话做总结。什么叫首楞严王三昧呢?就是“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它是把一切的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会归到一念心性,所以它偏重在摄用归体,它是万法回归一心,是属于把一切法门会归到一念的清净心。
《法华经》它是开权显实,开近显远。其实某种程度《法华经》它不是回归一念心性。如果《楞严经》是万法唯是一心,那《法华经》是一心创造万法。它是你明白道理以后开始借假修真。所以你看,《法华经》对前面的权法跟实法,是用实法来操作权法,然后发菩提心,趣向佛道。
所以,《楞严经》只能叫开悟,开悟的楞严。只有《法华经》可以成佛,因为它能够开始从空出假了,发菩提心了。《楞严经》没有明显讲到发菩提心,但是你如果万法回归一心,你还是会发菩提心。反正《楞严经》告诉你,根尘识这一切都是虚妄,相妄性真,它的本质是真的,它的相状都是虚妄的。你看《楞严经》,整部《楞严经》都告诉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它的本性是真实的。就这样子,“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但是知道本性以后,然后呢,然后就没说了。所以然后你就看《法华经》:哦,原来是可以借相修心,再把它借过来。
【学员问题】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区分内外?
【师父答疑】内空跟外空,我们说明一下。我不知道诸位修空观你想空掉什么。诸位!你回忆一下,你以前在修空观,不管修无常观、修无分别智、修无所得,这个空观是一个工具。就像空观是一个刀子,你到底想要砍掉什么?你想空掉什么,很重要。如果你没有安住一念心性,你的空观一定会空掉外境。你一定会说,这个人很讨厌,但是我拿他没办法,我把他空掉。我们一般是这样子的。但是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因为你把这个人空掉,从因缘所生法,过一段时间会出现另外一个人,你永远空不完。所以唯识学讲得好,就是说,诸位!外境叫做依他起性,它没有对错;现在问题在我们内心的遍计执。
诸位!我们这样讲好了。某甲一天到晚干扰你,其实这个没有对错。人生没有对错,只有痛苦跟快乐而已。你只能说,他不是干扰你,他给你痛苦。受不受干扰是你可以决定的。这样懂吗?我再讲一次,任何一个人不能干扰你,他只会给你压力、给你痛苦,受不受干扰是你决定的。你要执着,那他就干扰你。
就是说,我们今天要认清楚问题在哪里——是我们的攀缘心。所以,安住一念心性的好处就是,他处理问题,他空掉自己的执着。高明!为什么有些人进步快?我问你,你外境空得完啊?你把A空了,明天出现B;你把B空了,后天出现C。
我以前有一个经验,给大家参考。我以前做教务主任的时候,我们经常遇到重大事情就开教务会议。这是很严重了,比方开除一个学生。我基本上比较站在包容的角度。我的理由有两个:
第一个,你把这个学生开除了,你很可能毁了他,他很可能自暴自弃了。我们今天是办教育,他只要还有想要学习的态度,我会比较持保留的态度,让他有机会。这第一个。
第二个,当然很多执事说,我们不能够为了这个人,浪费那么多人力,所有的执事都在忙一个人。但是我提醒他,我说诸位,你们想想看,你把他开除了,没有多久,会出现另外一个人取代他。真的!这个就是诸法因缘生,真的是这样。他在的时候,那个比较差的人看不出来。真的是这样子,这个东西很妙。就是说,你看这个人不顺眼,你把他开除,结果,第二个人本来还好,突然间你看他不顺眼了。所以你永远没完没了了。你知道吗?人生永远是平衡的,你把坏人都拿走了,好人就变成坏人。这句话你慢慢体会,知道吗?
人生因缘本来就是一种平衡状态,你开除一个人就破坏平衡了。你破坏平衡,你知道吗?你破坏平衡以后,一定会出现一个坏人取代他的位置。全世界的团体没有一个全部是好人,这不正常,除非是净土。从娑婆世界的角度,不正常。不正常的东西就不会持久,就是它失去了balance(平衡)。就是这个山,它本来好好的,你把一个石头拿走,它已经进入不平衡状态了,它一定会自我调整到平衡。
我说,你把A开除了,三个月以后你们看,另外一个跟A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出现了。我这个理论有些人接受了。就是说,我们的底线,只要他不扰乱大众,你就让他住着。是吧?他住一天有他住一天的进步。我们的底线就是你不能干扰别人。你早上不起床,你要睡,我跟纠察师说,他要睡让他去睡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他不要太离谱了,至少有惭愧心。
就是说,内空外空。你空掉外境,你没有办法处理事情,你真的没完没了。你回光返照,空掉你的执着。我们每一个人有无量无边的恶因缘,有无量无边的善因缘。你今天向外处理,你永远处理不完。所以,有智慧的人会空掉自己的有所得。我不执着就好了,反正人生本来就没有一个人圆满的。所以它这个地方,你一旦这个空向外,那你进步就很慢了,你这是在逃避现实。你开始安住一念心性,用空性的法则来帮助你破执,你调整你自己,你进步快。这个内空跟外空差在这里。
好,这一段都在讲心性跟空观的关系。就是空观可以用,但它是空掉你的执取,不是空掉外境。
第三主题,有关安住一念心性与净土法门的关系。
净土法门有两种的修学,一种叫做事持,一种是理持。
事持就是说,我没有找到我一念的清净心,所以我自己的能量开显不出来。那也没关系,我业障深重,阿弥陀佛万德庄严!我就一个乞丐,我什么都不是,我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祈求佛力的摄受。这种人也是可以往生。这是第一个,叫做事修的。但事修人要注意,你要比一般人加倍努力,因为你对烦恼业力的抗拒能力、你的抵抗力是比较弱的。你完全靠强烈的信心,然后用一句佛号,通过重重的难关,包括临终,结果跟弥陀感应道交,也是可以。
第二个是理持。他明白我一念心本来清净、本来具足,他站在跟弥陀自他不二的角度提起佛号。他这个佛号一提起来的时候是两种力量:第一个,能念的心不可思议。他有来自于自性的加持力,他有信心,我本来跟弥陀就是同一家人。第二个,来自于弥陀的本愿的摄受。
所以,理持,在念佛人,他一句佛号提起来的时候是两种力量,那叫做心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事持的人只有一种力量,你只有佛力不可思议。对你来说,你的心就什么都不是,你的心就是烦恼、业力的和合。所以,这两种念佛,事持是你的人生只靠一种力量摄受你,那个人就是佛陀;理持的人就是你的生命有两种力量:一个来自于你能念的心,一个来自于所念的佛。你把事持、理持弄清楚,我们就可以看下面三道题目。
【学员问题】蕅益大师云:“由事持达理持。”古德也常说,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也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是否多多念佛即可自然通达真如理性?
【师父答疑】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我们前面说过了,你不管懂不懂,真如都没有离开你,但是对你来说,你不能启动它。就是你们家有很多珍宝,但是你不知道藏在哪里,对你来说就是没有。
如果多多念佛自然能够通达真如理性,我个人是认为几乎不太可能。如果说你一个人念佛,你会知道生命是无常的,你都没有学教理而知道无常,我相信!因为无常是思议境。你说你好好念佛,你没有学教理,你说人生有因果报应,你会知道,我相信!但是,中道的实相,“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这种十方诸佛“佛所护念”的这种传承,你说你自己会觉悟,我真的不太相信。
我们看看历代的祖师,智者大师是怎么开悟的?他诵《法华经》开悟的。他诵到那个〈药王菩萨本事品〉开悟。蕅益大师诵《楞严经》开悟的。我看中国佛教两千年,只有一个人没有学教理,那个人是六祖大师,只有这一个人而已。他真的是没学教理,他就是听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恍然开悟。但这种人都是多生多劫的大乘善根,他只要一点点小因缘就触动了。
当然,我不知道你的善根如何,但是一般人不容易,因为这是不思议境。我不相信,你不学《楞严经》、不学《法华经》,你这样子念佛、念佛、念佛,就能够悟到你的自性“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我真的不太相信。你相信吗?我看你也不相信,是吧?那这样子佛陀不需要出世了,那佛陀还讲《法华经》干什么呢?那你说舍利弗尊者,这些智慧都不可思议了,他修到阿罗汉,他都不知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嘛。是吧?其实不容易。“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你说你念佛念到往生,我相信,佛力摄受;你说你念佛念到开悟,你都没有看教理,那除非你真的是上上上根人。但是我觉得末法时代这种人不多,应该不多。
但是,极少数极少数,特例!诸位你想一个问题吧:智者大师做不到,蕅益大师也做不到,你觉得你做得到吗?是不是这样?智者大师是诵《法华经》开悟的。他遇到慧思禅师,他不是开悟才遇到慧思禅师。他是遇到慧思禅师跟他讲《法华经》、一心三观,他才开悟的。我们现在因果不要错乱。蕅益大师是读《楞严经》读到一段“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然后去参开悟的。都是有经典的启发。
就是说,经典它不是开悟,但是它会指出一个方向。月亮在这里,我的指头不是月亮,但是我会指出一个方向,你顺着这个方向观进去,你会找得到月亮。当然你也可以说:“诸佛义理,非关文字。”我也同意。但是我要提醒你,还有一句话:“诸佛义理,不离文字!”这样你们懂吗?你说它非关文字,没有错,文字不会让你开悟,但是你离开文字更不可能开悟。因为文以载道。佛陀灭度以后,他把道放在文字里面。你不尊重文字,你就自己摸索了。要不然你说怎么办呢?你不看经典,你今天不把佛陀的法宝尊重,那你怎么开悟?你告诉我你怎么开悟?
你说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就是六根、六尘、六识,充满了业力,充满了妄想,充满你的过去的习气。你顺着过去的走。你今天不看经典,意味着你今天跟昨天完全一样,叫做等流性,那你怎么会开悟呢?你告诉我你怎么开悟的呢?你今天开悟,你昨天为什么没开悟呢?它是一个水流。一个人要开悟,一定要佛陀给你指导,要有方便门。佛陀说你要怎么做,你要怎么去观察,这个都是文字的记载。所以我认为不太可能。你没有文字的指导,不太可能。
【学员问题】为何佛陀开设的方便法门,你不知道的时候是方便,你知道以后就是真实?这个“知道”,要什么程度才能算?
【师父答疑】这两个问题:第一个,你知道它是方便,那它就是真实。比方说念佛,念佛当然目的是求生净土。如果你执着你的生命只有唯一的目标,只是为了求生净土,那对你来说真的你就落入方便门。如果你认为说,我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我考虑我的环境,我必须要先到净土去才能够成佛。我们把净土当做成佛的一个过渡,那这个念佛法门对你来说就是真实法,就是真实了。这样懂吗?因为你到了净土,你不会就卡在那里。但如果你一开始就把净土当做你唯一的目标,你现在没有问题,但是你到了净土以后你会发现问题严重。
就像阿罗汉一样,阿罗汉就是生生世世把涅槃当唯一的目标。其实涅槃没有错,佛陀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本来,成佛之道,佛陀是设立了很多很多的休息站,这个都没有错,是你自己要执着,就是法“执”。法“执”,我再讲一次,法没有错,是你自己把醍醐当毒药了。本来佛陀的法是让你进步的,结果你把它执着。你自己障碍自己,你不能怪佛陀的法有问题。
所以说,你不起法执,这个法就是真实的;你起法执,那你就落入这个法的自我设限。
那么这个“知道”,什么程度才叫知道?信解,一念的信解。你要理解它,你还得相信它,严格来说你还要发愿。按照本经的目的,前面的半部《法华经》“开权显实”重信解,“开迹显本”重发愿。一个人真正信解,你一定会发成佛的愿。如果你现在对成佛还很陌生,我合理地推论,你没有真正安住一念心性。就是说,如果你今天站在跟佛陀同一个平台,虽然你有如梦如幻的烦恼业力,但是你今天知道,我一念心是清净本然,佛陀也是清净本然,自他不二。既然是这样,而你不想发成佛的愿,这个不合理。就是说,你是一个流浪汉,结果你知道你爸爸是大富长者,而你不回家继承家业,这个不合理。所以,“知道”,浅者信解,深者发愿。它是这样子的。
【学员问题】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师父答疑】净土宗是比较特别的法门。我们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慢慢地慢慢地,点点滴滴,把烦恼跟业力给消灭了,然后那个果证才会出现。没有一个人说是不断惑可以证真的,都是先断惑再证真。我再讲一次,惑要断了以后,真才会出现。所以,所有的果地功德都是要消除无始业力、清除所有的烦恼,那个果地的功德才会出现。只有净土宗很特别,它叫带业。什么叫带业?表示你这个业在。那么怎么带呢?就是说,在业力没有清除之前,烦恼没有清除之前,你却受用跟法身菩萨同样的待遇。所以这个就不可思议了。那不可思议,当然,某种程度是因为弥陀本愿的摄受!
弥陀的准备这个我们就不谈了,佛陀当然花了很多心血了,花了无量劫来去规划净土,去创造这个名号。现在我们谈我们的责任,我们要做的这一块。
净土宗,你说它容易,它也很容易;你说它困难,其实它也不容易。因为你要把人生做一个圆满的收尾,你这个业才能带走。就是这个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这个水流已经流了可能百千万劫了,你无量劫轮回到现在,这个水流你要做一个收尾了。因为往生净土那是另外一个道路。
诸位!你过去所造的善业都不足以庄严净土,因为那个有漏业可能招感极乐世界依报庄严、正报庄严、时空无尽,那跟你的业力一点都没有关系,所以你的业全部用不到,它是两个不同的跑道。诸位!落入娑婆世界跟往生净土,是不同的世界,一个是有漏国土,一个是清净国土,你修行等于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所以,求生净土,意味着你要把娑婆世界的因缘结束,极乐世界的因缘打开,才会求生净土。我再讲一次,如果顺着生命的水流,没有一个人会往生。就是,你要把过去无量劫来有漏的业力——到此,好,做一个收尾了!这个业要收尾。第二个,忆佛念佛,开启另外一条道路。这等于是一个跑道的大转变。
开启极乐世界这一块,我相信容易做到,反正你忆佛念佛,把极乐世界的《观经》拿出来读一读,极乐世界正报想、依报想。在心中不断地忆念十法界十如是,它的如是相、性……因、缘、果、报就出现了。极乐世界的相状一转,极乐世界的因果就出现了。开启往生的跑道,这一块不难。最难的就是,你娑婆世界的生命怎么收尾,这不容易。诸位!我们无量劫来一直在娑婆世界待着,我们跟很多人有因缘,我们跟很多事很熟悉,不是说你说走就走。太熟悉了!其实业是没有自性,不是业不容易带走,是你的心收不起来。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其实,你心要收起来,业就收起来。但是关键是,你今天一个生死凡夫,一个有感情的人,你在娑婆世界待那么久,你说走就走?今天如果没有一念心性的清净心的安住,我看你的心不容易收起来。
你说,我的心收起来,业就收起来。没有错,是的!那你娑婆世界心怎么收起来?我们今天看所有的凡夫死亡的人,你去看现场,没有一个人心收起来的,每一个人都说,我实在不应该死,我还不想死。是不是这样?哪一个人说,欸,太好了!我本来就要走了。有没有这种人?我看没有。就是说,为什么我们有来生?就是死亡到来的时候,你的心还在娑婆世界,所以你的心态会投生到下一生去。因为你的心是相续,所以你的业只好相续。业力相续,果报就相续。
那么,现在净土问题来了。就是说,净土宗难就难在你娑婆世界怎么收尾。你告诉我你怎么收尾?
你用什么理由来收尾?你说,我用苦谛的方式收尾。可以!但是你不用心性来收尾,你有两种可能:第一个,你没办法收尾;第二个,你用极端的方式收尾,用断灭。我恨透娑婆世界,我受够你了!你这样收尾也是可以。你用所有的不好的名言去诃责娑婆世界,但是你未来会付出代价,因为你迟早要面对因缘所生法。到净土以后,你后半段问题就很多了。所以,今天你不安住一念心性,你有两种可能:第一个,你很难收尾,你收不了手;第二个,你用断灭式的、不正常的方式收尾,那你后面就要付出代价。
所以,我们现在是怎么样既能收尾又能够不伤害我们的菩提心,未来还可以对接?我认为一念心性是最好的方式了。就是,我本来就没有生命,什么收不收尾。这样懂吗?这句话你们听得懂吗?我本来就没有生命,谁跟谁收尾!是吧?你今天如果不站在心性,你站在因缘所生法来看人生,那就不是这个态度,那就不是本来就没有,那就本来就有了。
所以,临终的时候,我们合理地推论,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人生的影像出现。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来面对它?你要面对因缘所生法,那它就是你过去的美好回忆,你很难不掉进去的;你站在一念心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些美好回忆本来就没有的,你可以轻松地走过去。当然,你要不安住一念心性,你恐怕走不过去了,这一关你就走不过去了。
所以说,《法华经》不但是成佛,其实对净土宗也很重要。你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生,它就是一个水泡;你不站在宏观的角度,你落入水泡里面,那你这个水泡就不好处理。当水泡要破的时候,你最好是站在水泡外面来看它破。你如果自己住在水泡里面,你说水泡破的时候,你保持正念,我看很难。
正常情况,我们每一个人临终的时候,除非你修到业尽情空,合理地推论,凡夫临命终绝对不会平静的,或多或少。那你怎么走过那一关?那一关可能只有十分钟、十五分钟,你走过去阿弥陀佛就出现了。但是,如果你走不过去,那对不起,是你自己没有把业力处理好!所以,临终的时候会有一段时间,是阿弥陀佛还没有出现之前,会出现很多很多的过去的影像,那就看你走得过走不过那个临终的关键时刻了。你能够走出心中的妄想,那当然迎接你的就是弥陀的光明;那你走不过去,那就来生再来了。这个时候一心三观对你就很重要。养兵千日,用在一朝了。
【学员提问】请师父开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师父答疑】念佛三昧,得看他有没有理观。如果他没有理观,念佛三昧那可能就是事修,可能就是一种禅定。如果你今天没有理观,那就是纯粹的禅定。真如三昧是有理观的,那是定中有慧的。定中有慧那个定,它不容易破坏。如果你只是通过“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你没有理观,这种完全纯禅定创造出来的三昧,它很容易破坏的。你事情一多、工作一忙,你没有时间念佛,它就破坏了,它很脆弱的。或者有人跟你吵一架,你去念佛,你就不好念了。
所以,没有理观的人,你晚年必须要很小心保护你的善根,因为你的善根很脆弱,你的心完全靠禅定专注来摄心的。那如果有理观的人,就算别人跟你吵一架,你理观生起来,本来就没有这些吵不吵架的问题。你只要把心带回家,从一念心性的角度,这些都是如梦如幻的影像,你马上跟它脱离。所以理观的智慧就是,它处理事情容易跳脱过去。你如果没有理观,临命终万一你儿子跟你哭一下,你怎么办?你女儿跟你哭一下,或者你想到什么事,你说我赶快提佛号,恐怕未必过得了关。
有理观的人看事情,他会把心拉到一种最安全的地方来看。今天所有的事情,你说它很严重它就很严重,你认为它本来就没有它本来就是没有。这个本来就是“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所以佛陀今天就告诉我们一个安全的位置,就是说,人生,要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它对你是最有利的?就是安住一念心性。你不站在这个角度,你只能落入因缘所生法,那就不好处理了。
这学期的课,我们今天就到此暂时地告一段落。我们感谢这段时间全体义工菩萨的发心,让我们整个法会更加顺利、更加庄严!我们也感谢所有参与的同学,你们辛苦的参与,让我们的法会更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