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讲)
丑二、答其难知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七十面,我们看丑二的“答其难知”。
前面讲到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间,这个成佛成的是法身的本门佛,主要就是破除我们对于迹门的执著。比方说我们在没学《法华经》之前,我们读经典就可能是落入一种迹门、表相的执著。比方说我们看到舍利弗尊者,我们会认为舍利弗尊者其实就是一个阿罗汉,阿难尊者就是示现凡夫。其实这个都是迹门的示现,你要把他们的底牌打开,他们的本地风光都是不可思议的法身菩萨,甚至于有的都已经是成就圆满佛陀了。所以,不管你见到的佛菩萨是什么相状,其实这个都是你的六根的表相。真正的本地风光就是,他到底什么时候开始成就法身的,这才是他真实的功德力。那当然我们是不会知道的了。
也就是说,佛陀是在破除我们的执近之情。在学大乘经典的时候,我们往往觉得说,你看阿难尊者,佛陀跟他提的问题,那么简单他都回答不出来。因为他扮演凡夫的角色。就像《楞严经》一样,佛陀七处破妄,就是跟阿难尊者的对答。因为他扮演凡夫,所以他就用凡夫的角度来回答问题。所以,开迹显本以后我们就知道,有很多很多在经典里面出现的这些声闻弟子、菩萨,其实他们的本门都是不可思议的。
这以下弥勒菩萨就赞叹佛陀的这种功德广大。
弥勒菩萨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非算数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声闻、辟支佛,以无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数。我等住阿惟越致地,于是事中,亦所不达。世尊!如是诸世界,无量无边。
佛陀讲出他成佛的时间以后,弥勒菩萨就出来赞叹了。他说:“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这个世界就是前面的,佛陀把这么多的世界抹成微尘以后,再往东方,在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每过这么多国土下一个微尘。不管是下微尘或者不下微尘的世界,把它加起来,这个世界是不可思议,非算数譬喻所能知,亦非心力所及。就是不是凡夫的算数的工具能够算出来,也不是凡夫的心力所能够观照得到的。
这超越凡夫所及,也超越了二乘的圣者。二乘的圣者成就我空以后,他有一定的三昧力。二乘的圣者在禅定当中现出我空智,用我空智显出六种神通,他也没办法去思惟观照这个国土到底有多大。乃至于我等安住在八地的不退转菩萨,我们对于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间,也是没办法观照得到。所以,“世尊,是诸世界,无量无边”,这超越我们心力的观照范围。
这段经文主要的意思就是,假借佛智开显佛德。就是你一个人成佛,你的内心的功德跟你内心的观照有关系。释迦牟尼佛成佛那么久了,他都能够清楚地观照,记得清清楚楚,是多久的时间,那表示他心灵的观照是非常广大的,也表示他的心性的功德的开显是非常圆满的。
在经典上讲一件事情,说有一天,一个婆罗门外道,在阿难尊者要去托钵的路上,就遇到了阿难尊者,他要考验阿难尊者的心灵的观照力有多强。他是佛陀的弟子,侍者嘛。他说,阿难尊者!请你看看前面的大树,那是非常大的树,你一个手抱不起来的大树,然后请你告诉我,这一棵树有多少树叶?阿难尊者马上告诉他,这棵树有多少树叶。当然外道没办法判断是对是错。这外道到晚上的时候,偷偷跑到树上拔了三个树叶下来,第二天又在阿难尊者经过的地方,又在等他。他又问阿难尊者同样的问题:请你告诉我,尊者!这个前面的树有多少树叶?他的回答刚好是前面的数目减掉三,完全一样。所以阿难尊者不可思议。所以,你看阿难尊者是个凡夫,但正常的凡夫是没有这种心力的,他看出这么大的树,那么密密麻麻,他那个心灵的力量能够有这么大的观照。
所以《金刚经》说得好,《金刚经》说,你怎么判定一个菩萨的贤圣?一切贤圣怎么判断?因为在我们凡夫来看,他会显神通,他也会显神通,他长得相好庄严,他也相好庄严,我们一般人没办法判定一个菩萨的本门功德。只有一个方法,《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就是他心灵的观照力。因为你成就的法身越圆满,你那个心性的开展就更开阔。你的观照,你的度化众生,你看事情的浅深,你对于整个时空的判断就更精准。
所以这段经文就是以佛智显佛德。就是释迦牟尼佛都能够清楚地记得,他当初是怎么成就本门的,是这么长的时间。而这么长的时空,已经超越弥勒菩萨的范围了。所以我们合理地推论,弥勒菩萨的本门,肯定是在释迦牟尼佛本门之下。因为他说,你现在讲的这个时间点无量无边,已经超越我的心力范围。这个心力的这种观照力跟你的佛陀的功德力是成正比的,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他赞叹佛陀的功德,他是假借佛陀的心力赞叹佛陀的功德。
丑三、合显久远
尔时,佛告大菩萨众:诸善男子!今当分明宣语汝等,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经过弥勒菩萨的赞叹以后,释迦牟尼佛就说了,他就告诉大菩萨众:诸善男子!我今天详细分明地告诉你我成佛的时间,就是把前面的若著微尘、不著微尘的世界,再把它磨成灰尘,以一个灰尘当作一劫,我成佛以来还超过它们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以上。那你就知道,佛陀成佛是不可思议的时间。
当然,这个地方讲成佛以来,那这个就是表示他是修德有功,性德的开显。所以前面的成佛,这些时间是有限量。就是说,佛陀现在回忆过去当初的成佛,这个是有限量的,因为他一定有个开始。但是他未来就没有限量了。他回忆过去的这段成佛时间到他现在,是有量的无量,因为他是修德成功以后,这个法身才显现出来,他还是一个有限量。当然这个时候,本门佛成立以后就表示什么?表示这个人他从内观,他多了一道观照力,开始外化。
他从般若道进入方便道,而这个人他的名号就有意义了。诸位!你没有成就法身之前,你的名号没有太大意义。别人忆念你的名号,也得不到你的加持。第二个,你心中所有的愿力都不能实践。你说,欸,我成佛以后,我要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我要度化众生,你忆念我的名号,你身体有病痛,你忆念我的名号就能够好转。在你成就法身之前通通没用,它就是存在你内心心中的一个愿力。但是,你成就初地以后就不一样了,你说的话开始算数,你的名号叫做名号功德力,叫名以召德。
所以这个成就初地的人,他一方面不断增上,一方面他开始把他的功德力一部分转向外面。他的名号功德一成立,他心中的愿望也开始实践了。他开始怎么样?成熟众生、庄严净土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就是“我成佛已来”,就是成就法身的本门佛以来,他的生命开始改观了,包括他的名号,包括他的愿力,都开始出现了。
壬二、三世益物 分二:癸一、法说;癸二、喻说
我们看壬二的“三世益物”。成就初地的本门以后,佛陀以后做什么事呢?就开始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当中,不断不断地从本垂迹,现出他的应化身。这地方有法说跟譬喻。
癸一、法说 分二:子一、正明三世益物;子二、总结不虚
子一、正明三世益物 分三:丑一、明过去益物;丑二、明现在益物;丑三、明未来益物
丑一、明过去益物 分三:寅一、益物之处;寅二、拂迹中疑;寅
三、正明益物
先看过去的益物。
寅一、益物之处
先看他的处所。
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
自从佛陀成就本门的法身报身以后,他一方面经常在娑婆世界现身说法,示现八相成道,同时他也到其他的十方世界百千万亿那由他的国土当中去现身说法。
按照天台智者大师的说法,一个刚开始成就圆教初住,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的菩萨,他可以在一百个世界示现;破两品,在一千个世界;破三品,在一万个世界。每一品每一品十倍增长。
所以这段经文就说明了,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他可以说,我在娑婆世界成佛以后去度化这些从地涌出的法身菩萨。因为他成就本门佛以后,他来到娑婆世界有无量无边次了,常在娑婆世界现身说法。而这些从地涌出的菩萨,就是在当时过去的应化当中,释迦牟尼佛栽培的本门的弟子。是这么一个情况,就说明为什么他能够栽培他,因为他成佛以来经常在娑婆世界示现。所以释迦牟尼佛对我们娑婆世界因缘还是很深的。
寅二、拂迹中疑
那么这个地方就有人提出问题了。就佛陀的示现这个地方有些问题,他提出来。
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燃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
佛陀就预先地说明,说,在这个中间,就是从成就本门佛以后,一直到释迦牟尼佛说法,这个过程的中间,佛陀讲他迹门的情况,就举一个例子。比方说燃灯佛跟释迦牟尼佛前身授记的情况。这段公案我们讲一下。
释迦牟尼佛成就本门以后,他当然不会闲着。一方面他上求佛道,他就用一种身体亲近十方诸佛;一方面用另外一个身体来到众生世界度化有缘的众生。其中有一次,他生长在一个婆罗门的家庭里面,做一个修道者,他那个时候叫儒童菩萨。他有高尚的道德,而且广学多闻,他经常参加婆罗门的辩论,都得到最高的荣誉。后来有一天,他们就听说燃灯佛要到这个村庄来说法,所以婆罗门就夹道欢迎,大家就在道路两边欢迎。燃灯佛走着走着,走到释迦牟尼佛前面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突然看到,燃灯佛前面有一个坑洞,里面有些污泥,所以儒童菩萨就把他那个发髻解开来,把他的长头发铺在污泥上面,来保护燃灯佛的足。燃灯佛当时一看到儒童菩萨这么做,就给他授记了。他说,你未来在九十一劫以后,会在娑婆世界成佛,名号叫做释迦牟尼佛。这个儒童菩萨听到以后起大欢喜,没有多久就入灭了。
这个地方有什么问题呢?疑问者是说,您老人家已经那么早就成佛了,那为什么燃灯佛还给您授记成佛呢?就说明这个叫示现嘛。佛陀的示现,我们说过,示现不是他想示现就示现,他是恒顺众生的根机,恒顺众生的因缘,你跟他什么因缘,所以他不是每一生都要示现佛身的,他很多是属于菩萨身、畜生,各种身。就好像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他今天也是来示现,示现当作一个声闻众,然后释迦牟尼佛给他授记。其实,舍利弗尊者早就成佛了,他哪需要什么授记呢?
这个就说明所谓的“一佛出世,千佛护持”。燃灯佛今生是一个主要的教化者。诸位!你要知道一件事情,一世无二佛。就是这尊佛出世以后,他说法以后,他从正法、像法、末法,只要这个佛的法没有消失之前,末法没有结束之前,不可能会有第二尊佛出世。只要有人出世说他是佛,那就是大妄语,没有例外。所以,为什么你说你是佛反而罪比较轻?因为没有人会相信。那也就是说“一佛出世,千佛护持”,当燃灯佛他的因缘教化,他是一个教化主的时候,其他的有成就本门的佛来这个地方,他只能现弟子相,所以当初释迦牟尼佛示现弟子相。既然现弟子相,他受燃灯佛授记也是应该的,正常的。
所以这个地方是说明这个迹中的一些过程,佛陀各式的变现,这个都是恒顺众生的一种方便示现。
寅三、正明益物
我们看寅三的“正明益物”,这个讲过去是怎么教化众生。
诸善男子!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复现言当入涅槃,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
这说明佛陀过去是用什么方式来教化众生。说这个佛陀成就本门佛以后,他是怎么样跟众生来接触呢?说有些众生善根成熟了,来至佛所。你善根成熟了,你就有机会跟佛陀在人世间相遇,你这个人有幸生长在佛世。生长在佛世以后,佛陀怎么度化众生呢?
首先,佛陀先用智慧眼,他的中道智慧眼,去观察你过去生所栽培的善根。佛陀度化众生不是强求,先看看过去生你相信什么真理,这个很重要。有些人只相信业果,所以他这个业果的信解,产生业果的观照,他的行为只有一种,叫做断恶修善,他不会修出离道的,所以佛陀只能讲人天乘法门。
所以佛陀先看他的善根是属于人天乘的,是二乘的,是菩萨乘的,是一佛乘的,先观察他过去生所信解的真理的善根。然后随其所应度化的方便,佛陀再现不同的身相,八相成道,不同的名号,不同的寿命,乃至于在不同的时间现入涅槃。这个讲现身。所以佛陀是为不同众生现不同的身,最后说不同的法,他的目的只有一个,“能令众生发欢喜心”,先栽培欢喜益,四悉檀欢喜益。
所以佛陀的现身是不一样的。就像天台智者大师说的,就是佛陀说法的时候,你今天是一个三乘的圣者,只要证得初果以上,你看到佛陀的身相就不一样了。你要是法身菩萨,看佛陀说法,那你看到佛陀是胜应身,殊胜的胜,那是无量功德相好庄严的他受用报身,叫胜应身。如果你是一个阿罗汉,看到佛陀的身相,那就是带劣的胜应身。如果你是生死凡夫,就看到佛陀是丈六比丘相,就是劣应身。这是不同的现身。
第二个,“佛陀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大家都在听佛陀说法,你是人天乘的,佛陀同样讲一句话,你听到的是人天乘的道理,他听到的是空性的道理,有些人听到是中道实相。佛陀就是有这个方式,能够面对不同的根机,现不同的身,说不同的法。
这个地方,我们看附表三十六。佛陀成就本门以后,他三身具足。我们把这个三身作一个简要说明。
首先我们看法身。法身是无始无终的。也就是说,法身是贯穿凡夫,也包括圣人。因为它是一个理性,它是一个道理,所以它本身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它是清净又具足,虽然清净,它具足无量的性功德。
法身是通凡通圣。那在凡夫这一块叫什么法身呢?我们现在叫做“自性清净法身”,就是没有功德,但是我们有希望,我们“具足”无量的功德。你不断地去理观,不断观照跟事修以后,它就会从“自性清净法身”转成“离垢妙极法身”,那就是有功德力、有妙用了。所以我们现在叫做观照一念心性,那果地叫做法身成就,是这样子一个情况。所以法身是无始无终。我们现在也是有,但是我们现在叫什么?叫名字即法身,叫做自性清净法身。
我们看报身。这个报身就不一样了,报身是有始无终。它有一个开始,就是透过理观的始觉智慧,修习六度万行,然后成就一个有形状的功德庄严。这个报身包括自受用、他受用。自受用就是佛陀自己受用的,别人不能分享。所以这个自受用报身,把他跟前面的法身加在一起,属于本门。自受用报身跟法身是属于本门,就是尽未来际受用常乐我净。他受用报身就不一样,他受用报身属于迹门,他是佛陀现出广大的胜应身,为十地菩萨说法。这属于他受用,属于迹门。
我们看应身。应身就完全是慈悲应现,随缘变化了。看他的根机,现不同的身,说不同的法。
这个应身有应化身。应化身就是他要现佛界身。佛界身是最困难的。这个世界上就你做佛陀,其他的法身菩萨做你的弟子。他必须怎么样?他要经过长时间的成熟众生、庄严净土。尤其是成熟众生,主动权不在你。这些过去生跟你结缘的众生,他们要懈怠,你就要等待。或者你主动地去教化他们,你变现成他的父亲,变他的母亲,变他的儿子——后面会说到这个药王菩萨变成他的儿子——你可以用种种的示现来加速你的众生善根成熟。但是结论就是,你要等待。等到你有缘的众生善根成熟了,你才能够现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化身——应化身的佛。其他的菩萨,甚至于其他的佛陀,要配合你,示现你的弟子来帮你教化。所以现佛界身是最困难。
那现九界身就没有什么准备了,随时你可以现出一个菩萨身去帮助哪一尊佛;你可以现出一个鹿王、蛇王去度化众生。你只要不现佛身,你随时可以做到。只要跟你的众生善根成熟,你就可以马上现身,就九界身。另外一个,变化身。这个应化身,不管佛身,不管九界身,他有一定的寿命的,他有一定成长过程的。这个变化身就是一时的感应道交。比方说你念观世音菩萨,你肚子痛,你一念,欸,马上好。这是观世音菩萨现身。这个是瞬间的,就是随时随地现身,只有你看得到,别人看不到的。
总而言之,这个菩萨的现身,在经典上的这个科判里面叫做“机感现形”。为什么有些佛陀可以为某一个人现身,为某一个人说法,而不为其他的人现身说法呢?
他有四个条件:第一个,你的根机,机。你根机不成熟,佛陀不会为你现身,也不会为你说法的,佛陀只有默默地等待。根机。第二个,你跟佛陀产生感应。你的善根力,你的出世的善根力去感应佛陀。机、感,第三个才有现身,第四个才有说法。所以佛陀会不会现身,佛陀是没有主动权的。佛陀有再大的力量,都不能主动地教化众生,佛陀只能被动地配合,就是“众生心垢净”,所以“菩萨影现中”。
所以净土宗我们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理解,他以为说,我好好念佛,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自然会帮我保持正念。这个你就错了。这个应化身的示现,四个条件,机、感、现身、说法。你没有机,也没有感,佛陀是怎么现身替你说法?怎么可能?你缺乏机,也缺乏感,你就直接念佛,你一念佛号,你说,不怕,我不怕,我临终一定保持正念。为什么呢?因为佛陀会加持我。你要先有本事把佛陀感应出来,佛陀才有办法去加持你,去现身说法,这是后半段。
就是说,你不一定有佛陀的功德,但起码你是怎么样?你的内心必须顺从本愿。你内心必须怎么样?跟佛陀是同一个思想。就你的根机,就是我长不出这个水果,起码我跟佛陀是同一个种子,你要有那个根机。你连那个种子都看不到,我们的大地里面看不到你这个苹果的种子,你怎么去感应佛陀呢?
所以我们净土宗一定要知道,你一定要注意这四个次第:因为你的根机,跟佛陀的本愿感应,然后佛陀才会现身,然后替你说法,然后你才往生的。所以你的第一个启动点就是机,你必须有净土宗的根机。什么是净土宗的根机?简单讲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你要有这个心态,有这个决心,所以这个地方是值得我们注意。
我们回到经文来,把这个经文再重复一次。
佛陀是怎么度化众生?佛陀说,我作为一个法身菩萨,有广大的自在力,但是我度化众生是没有自在力的。怎么说呢?我看到众生以后,我是用我的智慧先去判断他的根机,然后根据他的根机我再现不同的身,我要用什么名号、用什么寿命、用什么身形来度化他,然后再根据他的根机来方便说法,使令他生欢喜心。所以佛陀完全是恒顺众生,是被动配合的。所以你的根机决定佛陀会不会现身,会不会说法。
这是讲过去。
丑二、明现在益物 分三:寅一、机感现形;寅二、一代所说;寅三、巧说之由
寅一、机感现形
我们看现在,丑二,明现在益物。
现在益物也是这个道理,也是机感现形。
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
前面是讲到过去的度化众生。佛陀度化众生,过去当然有无量无边的世界,包括娑婆世界,包括十方世界。那么讲到今生,就是单指两千五百年前在娑婆世界这一次的应化,就是所谓的现在益物,佛陀特别讲到在今生的八相成道。看看他是怎么回事。
“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就是佛陀准备度化娑婆世界两千五百年前那一期的诸声闻弟子跟菩萨弟子的时候,他发现一个事情:这个娑婆世界,因为那个时候人寿大概八十岁左右,进入五浊恶世了,所以大家怎么样?“乐于小法。”乐于小法就是怎么样呢?追求三乘的果报,就是要速战速决。那么三乘果报,当然有些人追求安乐道、解脱道等等。这是第一个,根机太小。第二个,德薄垢重。他不但是根机小、福报轻薄,而且“垢”,我法二执特别坚固,烦恼粗重。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度化娑婆世界之前,他都先已经观察根机了。第一个,根机小,福报不够;第二个,烦恼又粗重,所以他就知道要怎么做了。佛陀只能够说,我十九岁出家,然后呢?然后三十成道。只能这样讲。必须把他成道的时间缩短,必须把他的果报变得比较低劣。然而实际上我成佛以来,我的本门成佛以来,已经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了。只是以这种示现的方便来教化众生,使令大家渐渐地“令入佛道,作如是说”。
我们可以看得出,佛陀度化众生,他不着急一次成功,他是长线的布局,先让你跨出第一步。也就是说,佛陀的现身,我们前面说过,我们把它整理一下:第一个,如果你是法身菩萨,佛陀为你现胜应身,为你说《华严经》。就不同的现身、不同的说法。如果你是三乘的圣者,佛陀为你现带劣的胜应身,为你说三乘法门。如果你是生死凡夫,那佛陀只能讲,带有劣应身,那么说的就是一般的法门,因为你“德薄垢重”,然后“乐于小法”。
这个乐于小法,蕅益大师解释说:乐闻近成之小果,不乐欲闻长远之大道。就是这个人本身烦恼粗重,福报又薄,又生长在一个五浊恶世。障碍越多的地方,他就越没有耐心。我们看看大通智胜佛是怎么成佛。大通智胜佛光是坐在那个道场树下,他就坐了十劫的时间,他才成佛,但是他弟子看得很欢喜。要是释迦牟尼佛来到我们娑婆世界,他光是坐在菩提树下就坐了十劫,你觉得你会欢喜吗?你不会欢喜,因为五浊恶世的人就是急功好利。你也不能怪他,因为他寿命短暂,他烦恼粗重,他邪知邪见又特别多,他要赶快出离。
所以佛陀只能怎么说呢?他说没关系,不用怕。我十九岁出家,我三十成道。我花了十一年成就无上菩提,你们也做得到。而且我是从一个娶妻生子,充满欲望的凡夫开始修起的。所以佛陀度化两千五百年前的弟子,面对一个乐于小法、德薄垢重的众生,他必须现这个身,必须说这个法。这个就是当时的示现,佛陀的心态。
寅二、一代所说
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或说己身,或说他 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诸所言说,皆实不虚。
这个地方佛陀作一个补充说明。虽然佛陀是用方便摄受众生,但是他有个条件——必须真实不虚。我们看。
诸善男子!佛陀所说的经典,虽然是为了度化众生的方便,但是不管是佛陀的口轮“或说己身”,佛陀讲他自己过去在因地行菩萨道的事迹,比方佛陀讲到忍辱仙人,讲到过去的十六沙弥等等,来鼓励大众自己因地的修学。“或说他身”,佛陀讲到其他诸佛菩萨在因地的修学事迹,比方佛陀讲到阿弥陀佛的因地,作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如何的积功累德,完成极乐世界的净土,或说他身。这是讲说法,或讲自己的一个因缘,或讲他方的诸佛菩萨的因缘。
这以下讲现身。“或示己身”,或者佛陀现身,现出佛身,比方说八相成道。或者显示他身,他身就是九法界身,可能涌出菩萨身、鹿王身、蛇王身等等,他身就是九界身。
“或示己事,或示他事。”“己事”就是佛陀示现佛身的时候,他把自己种种的神通妙用显现出来,比方说佛陀降伏醉象等等,以佛身来显现神通。或者示他事,佛陀用九界身的示相来怎么样度化众生。
总而言之,佛陀不管是现身,不管是说法,虽然是方便度化众生,但是有一个原则是不能变的,“诸所言说,皆实不虚”。
佛陀度化众生有两个条件:第一个,他是方便度化众生;第二个,诸所言说,皆实不虚。佛陀只要讲过一句话,一定是合乎因缘的真实相,就是这件事情一定是曾经发生过的。佛陀不会捏造任何一件事情,说,欸,我为了方便度化你!
我过去在做法师培训的时候,我有一个学生,他道理讲得非常好,但是他有一个问题,他喜欢捏造故事。他跟我说,反正这故事借事显理。我说不可以,你这个故事情节是捏造,你那个情节一定有漏洞,一定有些东西不合乎因缘果报的事相。你不是佛陀,所以你这个迟早会被抓到的。
佛陀不管说什么事情,皆实不虚。除非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跟他讲未来发生什么事。你要讲过去跟现在,就是绝对真实不虚。你说,欸,这个人以后会怎么样?如果这个地方充满了不确定,佛陀会保持默然,佛陀会不说话,因为情况不一定。佛陀只要出口,那这个事情就是真实不虚了,没有其他情况。如果这个情况不确定,佛陀会保持默然。只要落入言说的,皆实不虚。是这么一个情况。
寅三、巧说之由
所以者何?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 界。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以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
这以下是寅三,“现在益物”的第三段,就是“巧说之由”。就是佛陀怎么会有这样的功德,能够根据不同的根机来现身跟说法呢?他到底是什么样的因地成就呢?我们看。
“所以者何?”佛陀为什么有这样的能力呢?因为“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这是个总标。因为佛陀在因地的时候,成立的是一种中道的智慧,他能够观照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所以他成功了以后,他就自然地对一切众生能够知道即空即假即中,因为他的因地有如实的中道的知见。这是一个总标。
这以下别释。这个中道知见表现在三个地方:
第一个,安住心性。中道,第一个就安住一念心性,知道一切法唯心所现,所以它是无生的。所以从一念心性的角度来看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如梦如幻。所以没有生死,没有真实的生死,一切的生死都是如梦如幻。那么既然没有生死,就“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这句话是一体的。什么叫“若退若出”?在佛陀一念心性的观照当中,没有真正的一个人精进修学而出离三界、进入灭度,也没有真正一个人因为懈怠退堕而流转生死。就是所谓的若退而在世,若出而灭度,没有真正一个人,这因缘法都是如梦如幻的。所以,佛陀看一切众生“非实非虚,非如非异”。非实,古德解释就是非“生”,非虚就是非“灭”,非如就是非“住”,非异就是讲“异”。就是没有“生、住、异、灭”,没有真实的生住异灭。佛陀能够先离一切相,安住一念心性以后,才能够看出一切法如梦如幻。从如梦如幻当中,他能够契合中道。
第二段。所以他能够“不如三界”而“见于三界”。第一个,他不随顺于凡夫对三界的执著,所以即空;但是他也能够如实地显现三界的假名假相假用,即假。所以这个空有无碍。“如斯之事”,那么“如来明见,无有错谬”。一个人,你看你一执著一个人跟事,你就看不清楚真相了,这道理就是这样。就是你什么都不执著的时候,你可以去体验看看。你看你教化子女,你要是产生执著——欸,这个人就是没有善根!你看到的你的儿子,果然没有善根。他的好处你看不到。你一定要把他当作,你这个儿子或者女儿是如梦如幻的,你先不要对他有任何意见,你才能够知道他这个人有什么优点,什么缺点。就是你心先不能动。你一动念头,“一念方动乌云遮”,你看到你的儿子跟女儿就失去了真相,因为你被你的名言所带动了。佛陀不是。佛陀为什么能够马上看到你的根机呢?因为佛陀的心不动,让你的相状自然在镜子上面显出来。这就是佛陀为什么能够如此善巧地现身说法,因为佛陀安住中道实相。因为他安住心性,契合中道,所以佛陀才能够观机无谬。
这以下是结果。所以佛陀能够看出众生有“种种性”,就可以知道他的过去,他到底信解什么样的真理,他是什么样的五乘的根机。所以,他有任何的希望——他今生是喜欢快乐,还是喜欢解脱,还是喜欢菩提,有这种希望就带动他的行为,他就有各式各样的善恶的业习,最后他对未来的生命就有什么样的希望跟念想。
所以,佛陀因为安住在一念心性,产生中道的观照,他就知道你今生的善根力是什么样的比较强,所以佛陀才能够用五乘的差别因缘法,用譬喻、言辞来为你说法。这以上所做的佛事“未曾暂废”,简单讲就是,你的智慧影响你最后的结果。
你看阿罗汉,阿罗汉为什么他的结果,他不能现身也不能说法?因为他一开始就偏空。就是你一开始有我法二执,你就把自己局限了。我们可以从一个事情看得出来。你看佛陀降伏醉象,就很清楚看到佛陀的功德跟阿罗汉的功德。提婆达多要害佛陀,他想做新佛。他说佛陀是应该退休了,是一个旧佛。他怎么办呢?他把这个象灌醉,然后在释迦牟尼佛带弟子去托钵的时候,用棒子去打这个醉象。这个醉象本来就喝醉了,结果一疼痛的时候,就往佛陀的僧团的团体冲过去了。这个象是有大力量的。诸位阿罗汉看到这个时候是最容易产生一个人真实功德,因为那是一瞬间了,看到醉象以后,所有的阿罗汉都飞到空中,自我保护。只有佛陀无所畏惧,面对醉象,他的手伸出来,他入慈悲三昧,那么这五只手指现出五个狮子头。这个象再怎么醉,它看到狮子就醒过来了,就跪在地上。
我们要问大家一件事情,三乘共坐解脱床,阿罗汉的涅槃跟佛陀的涅槃,为什么阿罗汉看到事情的时候,他产生自我保护而不能改变外境,不能去度化众生,不能从空出假,他只能自受用,永远自受用?而佛陀为什么能够观机、现身、说法?因为佛陀的因地是中道实相。
诸位!我们现在对自己的因地有点不太在乎,但是你读《法华经》你就知道,这个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就是你的因地它直接影响到你的果报。所以这“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去学大乘经典,不断地修正自己的因地。因为你与其把自己的因地弄成了一个所谓的不圆满的种子,让你事后再来后悔、再来调整,你倒不如一开始就把这个因地的种子种对。就是你今天用中道实相,虽然花很多时间,但是你的因地是正确的,你的果报就正确。你看阿罗汉就是这样,同样是涅槃,为什么你的涅槃叫做偏空涅槃,佛陀的涅槃叫大般涅槃?为什么阿罗汉的涅槃不能现身,也不能说法,只能自我保护?
所以这个地方就说“巧说之由”。佛陀为什么能够现不同的身,为不同的根机作普门示现?因为他因地的时候就是“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因地真,所以果报圆。
这一点,我要对净土宗的修行者,给大家几个忠告。我们在成就往生的善根的时候,尤其你学过《法华经》,你最好把成佛的善根跟往生的善根结合在一起。
比方说有些人在厌离娑婆的时候,他用对立的角度。那么你今天对娑婆世界具足一种无常故苦、苦即无我的这种对立的痛苦来厌离娑婆,当然你也可以往生。但是你这个往生以后,你这个因地的种子是有问题的,二元对立的,你往生以后,你后面到净土的路就不好走了,尤其是你入了圣位以后就更难走。所以在凡夫位是最好调的,因为你入了圣位,你叫入正定聚,入了小乘的正定聚,你再回小向大相对困难。你现在是不决定,也是最好的时机,你这个种子还没有确定,譬如空中的羽毛是可上可下,你现在调整,可能听几堂课把道理弄懂就好。你一旦入了正定聚,你就有坚固的法执了。
所以,那怎么办呢?很简单,我们看这一段:“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就是说,你要把中道实相的智慧跟往生的智慧结合在一起。
我们讲一个偈颂,就知道什么叫做往生的智慧跟中道的智慧。古德讲一句话就讲得很好,他说:“生本无可恋,死亦何须厌。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
他第一句话就是从因缘下手。就是,三界是痛苦的,因为无常,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有一天会消失掉。那你既然不能永远得到,所以这种无常就是苦,你迟早要痛苦。既然痛苦,“生本无可恋”,所以我放下是很自然。所以我们一开始先用苦谛,来对治娑婆世界。对!
但是更重要下一句话:“本来无生死,生死由心现。”所以你这个理观的智慧一定要配合在后面。就是本来就没有生死,生死本来就如梦如幻的。就是我无量劫来在三界做了一场梦,现在醒过来了,醒过来没有什么放不放下的问题。就本来就没有,本来就没有你哪有什么放下?就是过去就一场梦,那现在醒过来。“梦里明明有六趣”,以前因为颠倒就把三界当真,所以把娑婆世界看得很重要。你现在醒过来了,“觉后空空无大千”。
所以我们必须把如梦如幻的观照跟这个苦谛的思惟联合在一起,这样子,你有因缘观的苦谛,又有真如观的一心真如的思想,你这个叫做因地真实。虽然你花了时间,建立中道实相很不容易,你要学习很多堂《法华经》,不断地读诵。但是我跟你讲,你非常值得。你到了净土以后,阿弥陀佛的度化众生是机感、现形、现身、说法,他直接为你讲第一义谛,他就不要施设方便了,你马上证得初地。你中间那个弯曲的路都不用走,直接证入本门佛。因为什么?因为你的种子真实,你一栽培就是成佛的种子。
我再讲一次,佛陀不能改变你的善根,不可能。你要为你的善根负责。佛陀对你的救拔就是,你是什么善根我就配合你。这个就是佛陀。佛陀不能进入到你内心世界去修正你的善根,佛陀没这个本事。
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就是说,为什么成佛以后,佛陀能够有这么多的无量无边的现身说法,有这么多妙用呢?因为佛陀因地的时候,他的智慧就是中道的真空妙有,所以果地的时候才有办法真空妙有。所以你的因地要决定你的结果,而这个过程,佛陀完全没有插手的余地。就是你的善根栽培是你自己的事,佛陀只是让你的善根早一点成就而已。这个就是我们跟佛陀之间的互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