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讲)

请大家打开补充讲表第六十六面,附表第四十九。我们看第二段,经文要义。

前面的《法华经》讲到迹本二门的正宗分,主要是佛陀说法,讲到迹门的开权显实、本门的开近显远,所以我们在前面叫做依法修学。到流通分的时候,佛陀举出六大菩萨。菩萨跟佛陀最大的差别,佛陀是圆满的。圆满的佛陀当然就没有特色;菩萨是不圆满的,是因地,所以菩萨就有特色。前面是依法修学,后面佛陀要我们依人修学,就是要我们向以下的六位菩萨看齐。

这六位菩萨包括谁呢?药王菩萨,还有妙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净眼、净藏菩萨。这五个菩萨是讲到化他,他们在化他的时候我们怎么跟他们学习。那么从自利的角度,我们应该跟谁学习呢?跟普贤菩萨学习。就是讲出六大菩萨,这六大菩萨表达了菩萨的悲、智、行、愿四大门。

你道理懂了,你就要看诸大菩萨是怎么操作的。你明白了一心三观,你明白了你的目标是法身,那你懂的是理论。佛陀要你实际看一看,人家是怎么操作一心三观,人家是怎么样操作清净法身的,就向他们学习。那么药王菩萨的特色是什么呢?就修苦行,这是他的特色。我们看“经文要义”。

二、经文要义

本经正宗,乃本师将诸佛所修证之一乘因果,和盘托出,以开示众生。如经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然而佛又恐末世众生志力下劣,难以成就,故特于流通分中,举六位菩萨之修学,以发明悲、智、行、愿四门之修学,以为劝勉。首先举药王菩萨之难行苦行,以为无量行门之首要;次召妙音菩萨,从东方来会,以表具始觉智,方能开显本觉理,彼此契合成佛;再以观音菩萨,慈悲利生普门示现,作为悲门代表;更以净藏菩萨、净眼菩萨,转化邪心,及普贤之广大行愿,以为愿门之代表。普令一切末世众生,依此四门修学菩萨道,则必得成佛。

我们解释。本经的正宗分,就是迹本二门的正宗,乃本师将诸佛所修证的一乘的因果和盘托出(一佛乘的因就是佛陀的智慧,一心三观;一佛乘之果就是法身),开示众生,就好像经文所说的,“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到了法华会上,佛陀不跟你讲什么诸法因缘生了,佛陀直接告诉你,“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诸法的本来面目就是无生。所以佛陀直接讲本来面目,就是回到生命的原始点了。

道理是很圆满的,但是我们面对我们个人的业报身,面对烦恼障、业障、报障的时候,我们容易放弃,“志力下劣,难以成就”,所以佛陀举出了六大菩萨,来当我们修行的一个模范。这六大菩萨,你从他的身口意可以看得出来,大悲、大智、大行、大愿,来勉励我们,做我们的勉励。

首先佛陀举药王菩萨的难行苦行来当作行门。行门要的就是什么?就是行力跟忍力,这个都是要靠苦行慢慢磨练出来的。再召妙音菩萨。妙音菩萨表示智慧,就是始觉智去开显本觉理,所以妙音菩萨表示智慧门。然后,观世音菩萨慈悲利生,表示观世音菩萨的平等大悲。我不管你是谁,你只要能够称念观世音菩萨,我就能够平等地寻声救苦,就普门示现。这是悲门的代表。再以净藏、净眼两位菩萨,转化邪心,当作过去的愿力。还有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作为愿门代表。净眼、净藏菩萨偏重在下化众生,是化他的代表;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是偏重在上求佛道,这个地方不太一样。所以把净眼、净藏菩萨的愿判作约化他劝流通,把普贤菩萨的这个行愿判作约自行劝流通。

总而言之,“普令一切末世众生,依此四门”,向六位菩萨学习,来学习菩萨道,“则必得成佛”。

所以,前面讲的是迹本二门的理论,这以下就是菩萨的实际操作,来给我们作一个模范。

丁一、宿王请问

我们看讲义的三百二十七面,丁一的“宿王请问”。

尔时,宿王华菩萨白佛言:世尊!药王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世尊!是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 亿那由他难行苦行?

善哉!世尊!愿少解说。

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又他国土诸来菩萨,及此声闻众,闻皆欢喜。

“尔时”,这个时候,宿王华菩萨就白佛言了,他以下提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世尊,药王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这一个是通问,通问游化。就是说,药王菩萨过去在娑婆世界是怎么样去游化教化众生的?这第一个,通问。

第二个,就别问苦行。那这个药王菩萨他到底在因地的时候,有若干个百千万亿那由他的难行苦行?就是药王菩萨他喜欢尝试各种各样的苦行,从这个苦行当中,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来强化他修行的行力跟忍力。这是他的特色。

宿王华菩萨说,善哉!世尊!具足福慧圆满的佛陀,希望您能够为我们简要地解说。不是为我解说,因为不但是我,包括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这种八部鬼神,人非人等,还有他方国土来的诸大菩萨,还有本土的娑婆世界的四众弟子,闻皆欢喜。

蕅益大师说,为什么“闻皆欢喜”呢?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好乐修苦行,他也特别崇拜修苦行的菩萨,所以契合十方根机。

这个地方古德提出一个问题:在娑婆世界游化的菩萨很多,为什么在《法华经》的流通分特别指药王菩萨,要先提出这一点?

他就回答了,药王菩萨的修学有两个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个,他的精进力。我们从<法师品>看到他的精进力。就是佛陀因药王菩萨而告八万大菩萨,表明药王菩萨是一切弘经法师的精进的模范,因为他精进力强。佛陀告诫诸大菩萨发心的时候,还要依托药王菩萨这个名号才勉励他们。所以,第一个,他是精进力的代表。

第二个,他的忍辱力强。怎么看得出来呢?你看<劝持品>。<劝持品>中药王菩萨于佛前主动地发誓:于佛陀灭后,在五浊恶世当中,不惜身命弘扬本经。

从<法师品>、从<劝持品>都提到药王菩萨,所以他是精进跟忍力的代表,而精进跟忍力刚好是修行的成败关键,所以在六大菩萨当中列为首,就是行门的代表。

我们看丁二的“如来垂答”。垂答当中分两段。

丁二、如来垂答 分二:戊一、正答苦行;戊二、叹经功深

第一段,正答苦行。分成两段。

戊一、正答苦行 分二:己一、明事本;己二、明本事

己一、明事本

先看“明事本”,这里说明这件事情当时的环境背景。

尔时,佛告宿王华菩萨:乃往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其佛有八十亿大菩萨摩诃萨,七十二恒河沙大声闻众。佛寿四万二千劫,菩萨寿命亦等。彼国无有女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及以诸难。地平如掌,琉璃所成,宝树庄严,宝帐覆上,垂宝华幡,宝瓶香炉,周遍国界。七宝为台,一树一台,其树去台,尽一箭道。此诸宝树,皆有菩萨、声闻,而坐其下 。诸宝台上,各有百亿诸天,作天伎乐,歌叹于佛,以为供养。

我们看这个药王菩萨当时修苦行的环境的背景。当时,其实他是生长在一个有佛出世的时代。在过去无量恒河沙劫当中,这尊佛叫做日月净明德佛。就这尊佛他的特点,他的身相的光明能够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这个光明不是放光,放光的话那每一个佛都可以照十方世界。这个是常光,就是恒常性的,正常情况佛陀头顶后面的圆光叫常光,不是放光。就他的圆光就能够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这跟阿弥陀佛是很接近的。

他也十种名号具足。“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十种德号具足。

这尊佛出现的时候,他有什么样的眷属呢?他有八十亿个法身菩萨摩诃萨,还有七十二恒河沙的这些大阿罗汉,声闻众。这是他的眷属。这三乘弟子眷属非常的庞大。

看他的寿命。“佛寿四万二千劫。”菩萨的寿命也是一样。这寿命长久。

那么,他的正报有什么特色呢?这个国土没有女人,也没有三恶道,所以它是一个清净的无漏的国土;而且是没有诸难。这个诸难,我们一般说,小三灾就是饥饿、病毒、战争,因为这种伤害对我们身体是局部的,比方身体有病痛或是有战争,这局部的,它可能某一个区域才有的。那大三灾就是普遍性了,火灾、水灾、风灾,说是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这个国土就没有大小三灾,没有这种灾难。

这个是约着正报的身心。这以下看依报国土。

它的国土,“地平如掌”,没有高高低低的山谷。它的大地是清净透明的玻璃所成,四周有各种的宝树庄严。在宝树上面还有七宝所成的宝帐,这个宝帐是覆盖在宝树上面。这个宝树一看去就是闪闪发光,因为它是七宝所成的宝帐把它盖起来。在宝树的四周,又垂下了非常美丽庄严的花幡。就是这个幡是七宝所成的幡,但是四周又点缀很多的香花,所以叫做花幡。这个大地上,这个琉璃大地上,有宝瓶做成的香炉,点着各种的香。而且这个不是一个地方,这个宝树、花幡、香炉是周遍国界。

七宝为台,一树一台,不是在宝树下面,是宝树中间隔了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宝台。宝树跟宝台的中间距离,是一支箭射过去的距离。那么宝树之下是谁在坐呢?宝树下有菩萨、声闻,就坐在这个宝树下修习止观。那么这个平台上是谁在那里运作呢?这个平台上有各式各样的诸天在那个地方演奏天乐,用天乐来赞叹佛陀的功德,以为供养。我们看这个国土,就是药王菩萨他过去生做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的时候的依报环境。

我们看他的正报。那正报是怎么回事呢?寿命久远,没有三恶道,也没有灾难。这个是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一个正报身心。那么依报国土呢?琉璃为地,宝树庄严,宝树旁边还有这个宝台,有各种的天乐来赞叹佛陀。那表示,当时这个菩萨所受用的依正果报是非常的清净安稳的一个国土,所以拣别他烧身臂不是因为厌离心。不是说,有些人生长在五浊恶世,身体满身的病痛,他厌恶自己的色身,把色身烧掉,不是这样子。他生长的环境是一个非常安乐、非常清净庄严的依正二报,他是在表达难舍能舍的这种苦行,是这个意思。因为他环境太好。

己二、明本事 分二:庚一、彼佛说法;庚二、广修供养

我们看己二的“明本事”,就是说明这个事缘的主要人物。这个地方有两段。第一段,看“彼佛说法”。

庚一、彼佛说法

尔时,彼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及众菩萨、诸声闻众,说法华经。

在这么一个清净安乐的国土当中,日月净明德佛就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就是药王菩萨的前身,还有其他的三乘弟子,说《法华经》。这个就开权显实。就是说,这个日月净明德佛过去先为实施权,让弟子们成就三乘的权果,那最后就开权显实,把因缘观回归到无生观。

而当时的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他的定位是什么呢?蕅益大师说,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在日月净明德佛的定位,等同舍利弗尊者相对于释迦牟尼佛,所以他是一个首座弟子。但是他是一个菩萨,所以他是菩萨比丘身份的首座弟子。所以他当时已经断了见思,成就权法的三贤位了。

那么成就权法三贤位以后,当然他听了《法华经》是关键了。三贤位在权法叫三贤位,就十住、十行、十回向,那你听了《法华经》以后就变成六根清净位,所以这个是很关键的。诸位!他听了《法华经》以后,他从因缘观而回归到一心三观了,这个是他未来修苦行的关键点。

庚二、广修供养 分二:辛一、现生供养;辛二、次生供养

我们看第二段,“广修供养”。广修供养分成两段。第一个,现生的供养。因为他来生又供养一次,他两生供养。

辛一、现生供养 分二:壬一、修行得法;壬二、作念报恩

先看今生的供养。看壬一的“修行得法”。

壬一、修行得法

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身三昧。

这个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他本身的修行,我们说过菩萨都是有特色,他的特色,“乐习苦行”。

这个苦行有三个特点:第一个,增长你的行力;第二个,增长你的忍力;第三个,破除你的身见。所以他特别喜欢修苦行。他从因缘观到一心三观以后,就尝试修一种特殊的苦行。

修什么苦行呢?“精进经行,一心求佛”,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常行三昧,就是九十天当中不坐不卧,常行精进,忆佛念佛。那么他修了多久呢?修了一万二千岁。

诸位要知道,你成就理观以后,你就要从事修去历练了。而这个事修历练,那就各有各的因缘了。有些人喜欢拜忏,他就知道,虽然内心本来清净,但是有如梦如幻的业障,他就以忏悔业障当事修。所以有各式各样的事修,像净土宗就是忆佛念佛当事修。

这个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用苦行来事修。所以他从苦行当中突破最后的法执,而证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现一切色身三昧就是普现色身三昧,就破无明证法身了。

我们说明一下,三昧有四种:

第一个是常行三昧。常行三昧就是般舟三昧这样,你只能够走,你也可以站,但是你不能坐、不能卧,九十天。这个是标准的苦行。

第二个,常坐三昧。禅宗的禅堂主要就是修常坐三昧。我听我过去的老法师达公说,他说过去的禅堂一天要坐十六个小时。当然中间一支香结束了可以起来走一走,但是整天要坐满十六个小时。这个是常坐三昧。

第三种是半行半坐三昧。我们打佛七、打佛三就是这样子的。先拜佛、经行,然后再打坐。打完坐以后再起来,再拜佛,再经行,再打坐。所以他有走有坐。这样子方便我们调和身心,所以这样的半行半坐三昧对我们是比较好的,因为身体坐太久了或者太动了都不适合。

第四个是随自意三昧。随自意三昧就是你个人修行了。你要拜就拜,要坐就坐。

这四种三昧,他选择的是常行三昧。当然诸位!他这个地方的经行,关键在一心求佛,他可不是因为修苦行而证得普现色身三昧。他是听了《法华经》以后,他一方面理观,正念真如,一方面事修,忆佛念佛。所以这个苦行是一个助行,使令他突破他最后的障碍。就是有些人的障碍是色身,对色身执著,所以他透过苦行来帮助他修理观,最后破无明证法身,成就了普现色身三昧。

壬二、作念报恩 分二:癸一、三昧供养;癸二、烧身供养

成就三昧以后,我们看壬二,他开始要报佛恩了。因为佛陀为他说《法华经》,他才有办法修理观;修理观再配合苦行,所以才有办法成就普现色身三昧。所以他就用三昧力来供养。

癸一、三昧供养

得此三昧已,心大欢喜,即作念言:我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即时入是三昧,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细末坚黑栴檀,满虚空中,如云而下。又雨海此岸栴檀之香,此香六铢,价值娑婆世界,以供养佛。

这一段是说明他入三昧来供养佛陀跟供养法宝。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得到普现色身三昧以后,内心生大欢喜,他就作如是念言:我之所以能够成就这个普现色身三昧,主要是来自于《法华经》的加持力。我们前面说过,他成就三昧不是因为苦行,苦行是一个助行,要是因为他的理观的一心三观,再有苦行的帮助,突破他色身的最大的极限。所以他供养佛陀,供养法宝。

他怎么供养呢?

他不是用财物供养,他用三昧力。他首先入于三昧当中。这个三昧,大乘的三昧,一定是有禅定有智慧的。不像小乘、外道,外道的三昧只有禅定。那么这个时候在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曼陀罗华就是适意花),还有“摩诃曼陀罗华”(大适意花),还有“细末坚黑栴檀”(就是乌沉香,黑色的沉香)。这个时候“遍满虚空”,就像大云覆盖整个虚空。又雨非常珍贵的“海此岸栴檀之香”(这个就是牛头栴檀)。这个香只要六铢,就是四分之一两,四分之一两就价值整个娑婆世界所有珍宝。雨各种香来供养佛陀。

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三个东西的关系。第一个,法身;第二个,三昧;第三个,神通。

我们过去在讲到迹本二门的时候,尤其是本门的时候,我们对法身只是一个粗浅的概念。就是,反正修行干什么呢?就是把业报身转成法身。那这法身是怎么回事?这以下后面的几品,就讲法身是怎么回事了。法身是“大功德法之所庄严”,是名法身。其实法身是一个体。因为你有法身,你才能够成就各种的庄严。

就好像我们凡夫一样,我们凡夫为什么那么多业障?因为你有业报身。你要没有身体,那谁去受罪业呀?所以从有漏的因缘,所有烦恼罪业的汇集处就是业报身。你造了业谁来受?就是你来生的业报身要去承受。

法身也是一样。你各种功德放到哪里去呢?法身就是一个大仓库,就“大功德法之所庄严”,是名法身。那么什么叫大功德法呢?简单地说只有两种,一个是三昧,一个是陀罗尼。三昧是粗浅的,你初学叫做三昧。但是你成功以后,熟悉以后,叫做总持,就陀罗尼了。它的范围更广,而且不容易退失。所以,你得法身以后,你就有资格修三昧了,有三昧你就可以用这个三昧来显神通。

举一个例子。法身,最基础的法身是什么?就是初住。你初住就有法身,就是品位最低的法身。而品位最低的法身,它配备的三昧是什么?就是普现色身三昧。就是你可以在一百个世界现各种的身来度化众生。所以法身,你成就以后,你成就最基本的法身叫圆教初住,你的三昧就叫真如三昧,最基本的叫真如三昧。真如三昧你就可以开展出现一切色身三昧,那就可以依止它显神通。

比方说我们看他,他为什么能够在三昧当中从虚空当中雨各种花呢?他只要作意就好。我现在要把栴檀香从空中下下来,它就会下下来。他也可以雨珍宝。所以《摄大乘论》上说,初地菩萨有本事下各种珍宝到贫穷地方去。但他为什么不做呢?因为这样没有好处。他本来就没福报了,你把钱送给他,他更糟糕,他福报花费得更快。

三昧是怎么成就神通的,我解释一下。

我们举这个禅定来成就神通就知道。比方说你得到初禅。你到初禅的时候,在禅定当中你就作意,作意说这道墙壁是如梦如幻的,我可以走过去的。你就在禅定的寂静当中,不断地思惟这个墙壁是如梦如幻,我可以走过去。当然,禅定的心力是不可思议,你今天修明天修,突然间一念的相应,你果然就可以从墙壁走过去,叫如幻三摩地。所以,你得到禅定你就可以修神通,但不是说你得到禅定自然有神通,不是,但是你修神通很快。

法身菩萨也是这样,他成就法身以后,他就会修无量的三昧。比方说这个普现色身三昧,各种三昧。但是如果你是圆教初住,你有你相应的三昧。但是,如果是今天你从初住到二住,哦,就像你这个电脑升级了,电脑升级以后你所相应的软件就更多了,你修各种三昧,你可以修游戏神通三昧、海印三昧、法华三昧、楞严三昧。然后你从二住到三住,你能够修的三昧就更多了,因为你电脑又升级了,你能够灌进去的软件又越多了。

所以,一个人从初住以后,他为什么亲近诸佛?他跟诸佛学什么?就是学无量的三昧。为什么学三昧呢?因为你由三昧,你才能够发神通。

诸位!药王菩萨凭什么从虚空中雨这些栴檀香、雨这些曼陀花?这就是神通。他当然是不能够从散乱心,他要从作意,入现一切色身三昧。先入三昧当中,从三昧当中显神通,是这样来的。

所以说到底,你先要有法身。我们再讲一次,先有法身,你才可以去修三昧。你如果是初住,你就修你初住相应的三昧,比方说跟初住相应的普现色身三昧;你跟二住相应的,有它相应的三昧;你到了三住,又有你相应的三昧。所以你亲近诸佛,你就是从初住到十住、到十行、十回向,到等觉、妙觉,你就可以修无量百千万亿三昧。

而每一个三昧都有它相应的神通。比方说有些三昧能够成就四无碍辩才,能够解一切语言陀罗尼三昧;有些三昧它可以天耳遥闻,听到十方世界有各种声音;有些三昧能够他眼睛看到十方世界下多少雨滴,叫做海印三昧。他入这个海印三昧以后,他的心就像镜子一样,十方世界哪一个区块下了多少雨,他入海印三昧,这个雨下了几滴他都知道。

所以你有法身就能够修无量的三昧,由无量的三昧就能够显无量的神通。那干什么呢?当然是度化众生。是这个意思。

这个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成就初住以后,他就第一次使用他的这种三昧力,就是普现色身三昧,就是雨下各种的香花来供养佛陀。这个是他能够做到的。

我们再看第二段,烧身供佛。分成三段。

癸二、烧身供养 分三:子一、烧身;子二、佛赞;子三、时节

子一、烧身

看第一的“烧身”。

作是供养已,从三昧起,而自念言:我虽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即服诸香、栴檀、薰陆、兜罗婆、毕力迦、沉水、胶香,又饮薝卜诸华香油,满千二百岁已。香油涂身,于日月净明德佛前,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然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

我们看他的烧身供养。

前面是以香供养,“作是供养已”,前面他是入了这个普现色身三昧,然后空中雨各式各样的花、各种香。那么他觉得这样子不够,他挑战更高的难度。他这个时候,从三昧起来以后他就想:我虽然用三昧的神通力供养佛陀,不如以身供养。

所以这个时候他就先净化他的身体。你要供佛,当然你这个身体,这个有漏的身体要先净化。就服用各种的香,比方说栴檀香、薰陆(薰陆就是乳香)、或者兜罗婆(兜罗婆叫做香草)、毕力迦(就是丁香)、沉水(就是沉香)、胶香(就是一般我们说的松香)。“又饮薝卜诸华”,薝卜就是小黄花,就是小黄花所炼制的各种的香油,就是现在说的精油。他先身体服用各种香,用了多久?满千二百岁,来净化内色身。

内部净化以后就净化外表,就用各种的香油来涂在色身的外表。在日月净明德佛前,“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用珍贵的宝衣把自己的身体缠绕起来,然后外面再灌各种香油。

下面注意了。诸位!他是怎么烧身体的?不是现在有些人用火去烧,他是入了普现色身三昧。在三昧当中启发神通,然后咒愿。这个时候,因为他的咒愿力,就身体生起了三昧真火,就烧他的身体。这个火是“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因为它是一种三昧真火。

我们前面讲到,他成就法身以后,他开始操作普现色身三昧。第一个,他先外财供养。就是以这个雨香、雨花,外财供养。第二个,他觉得外财供养不够,不能表达他的诚意,他开始内财供养,就是用三昧真火烧自己的身体。那重点当然是要破身见,破更深层的身见,就是法执的身见。所以他是入了三昧,生起咒愿力,生起三昧真火,而烧掉他的色身。所以蕅益大师说,这个表法叫做“以观智火,焚难思境”,他用一心三观的智慧,来消除他心中对色身的我法二执。

子二、佛赞

我们看佛陀对这件事情是什么态度。看子二的“佛赞”。

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若以华、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天缯、幡盖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种种诸物供养,所不能及。假使国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

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于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诸如来故。作是语已,而各默然 。

这个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他从外财供养开始做内财供养,供养以后,佛陀对这件事情表示赞叹。这个时候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你这样子做是真精进,是真实的法供养。假若你只是用花、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天缯、幡盖,乃至于海此岸栴檀,这个都是外财,身外之物,这样子的供养是不能及的。乃至于外财供养的极限。什么叫做供养极限呢?你把整个国家舍掉,或者某一个城舍掉,或者你的妻子,把他们布施出去,即便你达到外财的极限,也不能够去取代内财的供养。因为我们所有的贪著,最重要就是,根本就是色身。所以佛陀说,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这是最殊胜最圆满的布施,在诸布施中最为殊胜,最为圆满,是真实的法供养如来。“作是语已”,与会大众各自默然。

这一段,蕅益大师讲到入三昧中燃身供佛,他有三点的说明。我们解释一下。

第一个,他这个供佛是智慧相应的。他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因为厌恶色身。他是“内运观智,观烦恼因果,皆用空慧荡之,故言真法”。为什么叫真法供养呢?他是先入三昧当中修一心即空的空观,观察我们因为烦恼业力而招感的这个果报的色身,所以他用这种即空观,把这种对色身的执著灭掉。这个是第一个,真法供养。他用空观消除对色身的执著,这第一个。

第二个,“观若身若火,能供所供,皆是实相”,故名真法。这第二层意思,更难。前面是修空观,这是修假观。他一念心性,他离一切相,显现清净心以后,没有我法二执以后,他要生起妙用。他观察他所烧的色身跟能烧的火,或者能供的人跟所供的佛陀,这些因缘的假相都是唯心所现,当体就是中道实相。当你的一切的假相从心性显现的时候,如梦如幻的时候,它就变成真实相了,你心外求法就变成假相。所以他用一心即假的智慧来观察这些因缘的火、色身,能供、所供的假相当体就是实相,就是即假。这第二段。

第三段很重要。“若不尔者,便成无益苦行”,徒取业苦。假设你今天说,欸,我要感激佛陀,我把我色身烧掉。而你没有跟空假中三观相应,便成无益苦行,徒遭业力的痛苦。因为你今天一时冲动把色身烧掉,没有跟智慧相应,那叫做犯杀罪。

诸位!我们回忆一下什么叫杀罪?叫断有情命。断有情命包括你,也包括他自己,也包括别人。你故意把你的色身杀死了,那你不但没有功德,你还犯了杀罪,这就徒遭业苦。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

他这个真法供养,什么叫真法?要跟一心三观相应。所以他这个表法就是说,重点不是色身,诸位!重点是那个执取。所以他为什么今天烧完色身以后,他来生的色身更庄严?

我们注意看真如,真如它有个特点。就是说,你一开始修真如三昧的时候,在内观真如的时候,你会发觉有个很明显的事。真如,它先给你一个糖果,欸,你不要,没有多久真如会送给你一个蛋糕;欸,你还不要,它就给你一颗珍宝;你还不要,它就给你七宝了。所以诸位!真如,就是你正念真如的人,一开始会得到一些好处,但你必须要把它烧掉,把它放下,然后它会给你更好的东西。这更好的东西你又不要,你又舍掉,那它会给你又更好的东西。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他从这个真如的理观当中,不断地放弃执著,结果他后来的东西越得越好,他的色身越来越庄严,他的法身也不断地进步。这个就是真如的妙用,你越是放下,它给你越多。

这个跟我们凡夫在追求的因缘刚好相反。我们凡夫说,欸,我得去追求!我去求索,这才是属于我的。所以这个地方,他的表法就是空假中三观,消灭我法二执,破除身见。所以,他的过去的区隔破坏以后,他得到真如给他一个更好的回报。

我们看子三的“时节”。

其身火燃千二百岁,过是已后,其身乃尽。

这个火烧了多久呢?烧了一千二百岁。这个时间过了以后,才把他的色身给烧掉。所以蕅益大师解释这一段,他说这一段有两说:第一个,烧身之前他是有作准备的。他先服用香油。他服用多久?他也是服用一千二百岁。诸位!你看前面的经文,他是把身体用各种香油、涂香,乃至于各种的香油灌到身体里面,灌了一千二百岁。然后他烧身体也花了一千二百岁。那表法就是说,他先用一心即空的智慧消灭界内的分段生死,再用一心即假的智慧消灭界外的不思议变易生死。

所以这个地方,诸位!我们学习药王菩萨,不是说,欸,他去把身体烧了,我也去把身体烧了。他把身体烧了,他那叫做道业增上;你把身体烧了,叫做一时冲动,然后你就徒遭业苦。因为你跟智慧不相应,因为你根本就不能入三昧。诸位!他是成就普现色身三昧以后,启发神通,用三昧火烧掉,他可不是用火柴去点的。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学他的精神。

所以我们看法身菩萨做事情,跟我们凡夫不太一样。我们凡夫是求,他刚好跟我们操作相反,他是舍。你给他珍宝,他舍出去供养佛陀;你给他庄严的色身,他把色身烧掉供养佛陀。结果呢?结果真如给他更大的回报。

所以诸位!你看《法华经》后面,没什么道理讲,你就是看菩萨是怎么做。哦,他这个观世音菩萨这样做,妙音菩萨这样做,妙庄严王菩萨这样做,药王菩萨这样做,最后普贤菩萨怎么做。所以《法华经》到最后就不讲大道理了,就是你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当然,我们只能学他的精神。哦,原来他舍掉色身,他得到更好的法身;他从这个普现色身三昧,最后提升到解一切语言陀罗尼。所以,你的法身成就了,你的三昧的档次也提高,是这么一个情况。

那么到这里是他第一生的供养。我们今天先上到这,第二生的供养我们下一段再说明。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