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五十六面,我们看壬三的“结劝供养”。

《法华经》的修学,主要的内容,古德说是一佛乘的妙法。一佛乘这个“一”字,有融通的意思,也有整合的意思,就是用一心三观的智慧来整合一切的事修法门。这样子的修学,就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叫常同常别。

一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我们一般人是根据个人过去的根机去找自己相应的法门。比方说,过去生他跟布施的法门相应,他就做慈善事业;有些人喜欢持戒,他就亲近持戒的道场;有些人喜欢放生,他就跟放生的人在一起。我们初学者的修学是带有法执的,所以,修到最后的时候,每一个人的思考模式、性格倾向就有很大的差别。布施的人释放的身口意就有那种布施的相状,持戒的人有持戒的相状,等等。

直到他修学《法华经》,这个因缘就改变了。因为法门,在《法华经》的思想,它是一个事修;而究竟来讲,你不管是来自何方,你只要学《法华经》,你的根本思想就是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就以一门圆摄百千法门。所以你过去所修的法门,都退到了次要的事修过程当中。

刚开始在修一心三观的时候,我们强调很多次,就是修从假入空观,就是从因缘的假相慢慢地回归到自性清净心。那这个清净心为什么叫常同呢?因为它不是修来的。

如果清净心是修来的,那你修的清净心,跟我的清净心,跟他的清净心,就不一样了。每一个人修学的程度不同,那就不一样了。但清净心是本具的,既然是本具的,那就一样了。你看月亮,月亮是本具的,那差别是初一的月亮跟十五的月亮,就是圆不圆满而已。你不可能说,欸,我本具的自性清净心跟你本具的自性清净心不一样。没这回事情,它不是修来的。

所以,当我们学《法华经》以后,会有一个特点,叫做法法消归心性。就是一开始,没学《法华经》之前,大家都不一样;学到最后,慢慢地大家会趋向一致,就是离相清净。你不管透过布施、透过持戒、透过放生等等,你只是透过这个法门来帮助你回到清净心而已,就所谓的法法消归心性。所以,刚开始在修《法华经》的时候,大家越修习会越一致,慢慢地离相清净。

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成就法身。这是个关键点。法身以后,他就是从空出假。他会从自性清净心的本体又回到因缘所生法,就是我们一再强调的果后行因。因为你清净心到了一个程度了,你要增上,那就要靠历练来使令你自性清净心更加圆满。

那么,果后行因就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各发本愿;第二个,各取国土;第三个,各度众生。所以他的差别相最关键的就是,每一个人在成就法身以后,他一定会发起坚定的、胜义的菩提心、菩提愿力。

比方说妙音菩萨,他发的愿就是十方弘经,到十方世界弘扬《法华经》。他的愿力、理想当中,我不管你是什么业报,只论善根,不论业报。你是一个畜生道,你是一个八部鬼神,鬼神道,乃至于你是一个卑贱的宫女,都没关系,只要你过去生学过《法华经》,我就能够为你现身说法,使令你增上。这个就是妙音菩萨发的愿。

我们看多宝佛所发的愿。多宝佛就是,十方世界哪一尊佛说《法华经》,我这个多宝佛塔就现前,来证明《法华经》的真实——“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所有的三乘都是方便,只有开显现前一念心性这个真理,才是诸佛出世的本怀。这个法门不容易理解,光是一尊佛讲可能大家信心不够,所以多一个多宝佛来证明,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如此,三世佛都是这样子的。

那么,观世音菩萨的果后行因,他发什么愿呢?他发的愿叫做寻声救苦。所以我们研究观世音菩萨他的特点,这个地方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他把对于众生的痛苦的救拔,当作他的理想抱负。这个很重要。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善根。那么多众生,无量百千万亿众生,有善根的是极少数。但是每一个人都有痛苦,这不可避免。所以,他以救拔痛苦为己任的时候,他的愿就特别广,几乎每一个人跟观世音菩萨都有因缘了,因为你有痛苦,他也有痛苦。谁没有痛苦呢?他以痛苦为救拔对象,而不是以说法来当作他的救拔对象,所以基本上,跟其他的法身菩萨相比来说,他的因缘就广了。

第二个特点,他透过音声来当作彼此沟通的管道。这一点对娑婆世界特别有利。

我们娑婆世界在操作六尘的时候,音声对我们来说那是下手易、成就高,特别是在紧急状态。比如你遇到了火灾,你逃命都来不及,你不可能去观想观世音菩萨的圣像。但是你遇到火灾的时候,你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观世音菩萨就现前。

所有的感应道交,第一件事情,想办法把你的本尊功德现前。你说我一心归命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哪里呢?你总要让他现前嘛。现前的方法就是“南无观世音菩萨”!你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你自己听得到,观世音菩萨现前!然后开始一心归命,用皈依的心来一心称名,当下感应道交,产生救拔的力量。

所以,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能够让大家普遍地喜欢,不管你有没有学佛?第一个,他以救拔痛苦为己任;第二个,他透过音声来救拔你,就提供了一个非常方便的法门。所以,佛陀就劝我们一方面持名,一方面供养,就这个意思。

这一段我们前面说过了,我们再复习一下。

“结劝供养”当中,我们看癸一的“正式劝供”。

佛陀把观世音菩萨的两大功德——寻声救苦跟普门示现讲完以后,就劝勉与会的大众说,“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呢?因为观世音菩萨他在因地发的愿,当众生陷于怖畏、急难当中,能够马上地寻声救苦。所以,“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他能够布施众生免于对苦恼的畏惧。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庄严,佛陀就劝勉我们应该要去供养观世音菩萨,因为他是一个大福田。

癸二、受旨奉行 分六:子一、奉命;子二、不受;子三、重奉;子四、佛劝;子五、转供;子六、结叹

我们看癸二的“受旨奉行”。与会大众接到佛陀的旨令以后,就实际地把这个供养观世音菩萨付诸行动。

子一、奉命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

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这个时候,无尽意菩萨就即从座起,向世尊白告说,我今当奉命来供养观世音菩萨。然后他就把他脖子上的用众宝珠所串成的璎珞,价值百千两金,就供养观世音菩萨。供养的时候,他就如是地宣说:“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说希望观世音菩萨来受持以珍宝串成的璎珞,来当作一个法供养。

这个地方就有问题了。珍宝璎珞是一个财物,这怎么就成为了法供养呢?

那么蕅益大师解释了。蕅益大师说,因为无尽意菩萨在供养观世音菩萨的时候,他内心安住在一心三观的妙智。他观想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所以他的心陷入一种如的状态,就是一种真空妙有的无分别智,所以,“于法平等,于财亦等”。就是他这个时候没有说能供养的人,也没有念头说所供养的众生,也没有这个财物——中间的珍宝璎珞这样的念头。所以他等于是“于法平等,于财亦等”,如此的布施就是法布施。他等于是用真如三昧的妙法来供养,所以这个法就变成法供养了。本来是财供养,因为他内心当中安住在一心三观的妙法,所以他整个供养变成法供养了。

子二、不受

我们看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情况。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

对这样的供养,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态度呢?当然“不肯受之”。这“不肯受之”,就是他觉得不适合接受,不适合。

为什么不适合呢?两个理由。

首先,既然你是法供养,你就是用真如三昧的妙法来供养我。而观世音菩萨,从迹门来说,他示现的是等觉菩萨,他示现的是在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辅佐阿弥陀佛的一个等觉菩萨,所以对真如三昧的妙法他只是分证,他没有圆证。这第一个,自己还有所不足,从迹门来说。

第二个,与会当中有两尊佛现前,一个是释迦牟尼佛,一个是多宝佛。从真如的妙法来说,这两尊佛都是圆满的。所以他觉得,有佛在一旁,所以自己就不适合接受这个法供养了。就这么一个情况。

子三、重奉

我们看子三的“重奉”,无尽意菩萨再一次地劝勉。

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

这个时候,无尽意菩萨当然知道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不接受供养的道理,他又再一次说:“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璎珞。”之前的供养叫做法供养,于法平等,于财平等,所以他能所双亡,唯是一心。那么现在说“愍我等故”,我们现在不谈真如三昧了,就从空出假,就着因缘所生法,愍念我等众生来接受供养。从真如的法中,因为我等众生那就是有一个因缘的假相,一个众生的假相出现了,站在众生的、假相的、慈悲的角度来接受供养。

子四、佛劝

所以这个时候佛陀就劝勉。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愍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

这个时候佛陀就告诉观世音菩萨说,仁者!你应该愍念无尽意菩萨跟与会大众的天、龙、夜叉、乾闼婆等等八部鬼神,来接受这个璎珞的供养。也就是说,如果无尽意菩萨是从真如三昧的角度来供养,那么观世音菩萨是不肯受之。但是如果从真如三昧里面从空出假,回到因缘所生法,那么这个时候,蕅益大师说,无尽意菩萨为了众生故而布施……那这个时候众生是什么?众生的假相就是因缘所生法。那么观世音菩萨也是为了众生故而接受。两个都为了众生,就成就众生未来得度的因缘,所以这样子供养是可以的。就是站在众生的因缘假相,是可以接受供养。

子五、转供

那么供养以后,我们看子五的“转供”。

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观世音菩萨接受了这个珍宝璎珞供养以后,他为了悲愍与会的众生,希望能够让这个供养的福田更加地增长广大,所以他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把这个珍宝璎珞分成两份,一份供养释迦牟尼佛,另外一份供养在座的多宝佛塔。

这个地方,从表法来说,他把这个珍宝璎珞分成两份,蕅益大师解释,这个是强调了两种因地。释迦牟尼佛跟多宝佛表示两种果报,就是表示二因趣向二果。

什么叫二因呢?就是你在修行当中,《法华经》第一个因地当然就是理观,一心三观。初学者当然一心三观偏重一心即空,但你不可能不做事修。比方说你读诵经典,你也配合拜忏、持戒等等。就是理观一个因地,事修一个因地,最后的果报就趋向于法报二身——理观圆满成就法身佛;事修圆满成就报身佛。就是把这个供养提升到成佛的层次。

子六、结叹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最后佛陀的总结就是: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法身菩萨的功德,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自在神力。注意!法身菩萨的功德,一旦是从空出假,就不能讲“圆满”神力了。圆满,只有安住在一念清净心的时候叫圆满。你念头不动,那完全是一个真如理性,离相清净,那叫做功德圆满。但是,你只要从理性变现成一个因缘所生法,变成一个菩萨的相状,那就有你菩萨的功德,那就不圆满,因为你有特色。你救拔痛苦,那你的特点就不是在其他了,就有特色。所以叫“自在神力”。

这个自在神力,包括意业的感应、身业的现身跟口业的说法,就是感应、现身、说法。

那这个自在力是什么时候生起呢?我们前面说过,真如本性,它具足两个特点,一念心性就是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但这两个是不可以切割的,你证得清净以后,你就会证得具足。

你说,欸,我们一念心性本来具足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我们本来可以在十法界十如是里面现佛法界、现菩萨法界,也可以现众生法界!理论上我们应该是有这个能力,但是我现在怎么没有这个能力呢?因为你失去了即空的清净心。

就是说,这个“家”是很重要的,所有的珍宝都在家里面。你离开了家,你就没有珍宝了。本来这个珍宝你是可以自在地去做贸易的,你还可以把这个珍宝送给别人。所以,当我们迷失本性以后,我们就迷失了两个东西:迷失了清净心,迷失了具足十法界的妙用。

所以回光返照,说,我一开始是回归清净心,那我怎么能够有自在力呢?因为自在力是你本来就有的,所以你成就本来清净的即空以后,你一定会成就即假。一定会的,因为这两个是不可切割的。诸位!你回到家,你一定怎么样?你一定会父子相认,继承家业。没有一个人说回家却不继承家业的,没这回事情的。

所以,清净跟自在是一体的,但是下手先从清净。你成就清净以后,你自然就“佛为法王,于法自在”。虽然自在,但是我们说过,度化众生是要落入因缘所生法,所以你发一个愿,你自己可以自在地发愿。发了愿以后,你就有你的一个假名假相假用的特色了——你有你的感应的因缘,你有你现身的因缘,你有你说法的因缘,就形成了“自在神力”。就像观世音菩萨这一期,现出包括寻声救苦、包括普门示现这么一个自在神力。

己二、重颂 分三:庚一、双颂两问;庚二、双颂两答;庚三、双颂二劝

到这个地方长行讲完。我们看己二的“重颂”。

庚一、双颂两问

重颂当中,先看庚一的“双颂两问”。

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世尊妙相具 我今重问彼

佛子何因缘 名为观世音

前面是长行,这以下无尽意菩萨用偈颂再重新问一次。

首先赞叹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说“世尊妙相具”。您老人家慈悲,您多生多劫成就法身以后,发愿到娑婆世界度化众生,而现出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化身。那么我无尽意再一次地问“彼”,再一次地问您,“彼”,就是有关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的因缘。

这个地方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佛子何因缘”;第二个问题,“名为观世音”。佛子何因缘,是问观世音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就是指他的一个度化众生的法门;第二个就问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菩萨,这问他的名号功德,就强调寻声救苦。这两个问题,用偈颂来重新把它复习一次。

庚二、双颂两答 分二:辛一、总叹行愿;辛二、別颂二答

我们看庚二的“双颂二答”,看释迦牟尼佛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辛一、总叹行愿

在偈颂当中,释迦牟尼佛先总叹观世音菩萨因地的行愿。看经文。

具足妙相尊  偈答无尽意

汝听观音行  善应诸方所

弘誓深如海  历劫不思议

侍多千亿佛  发大清净愿

这以下把观世音菩萨果地的功德跟因地的修行做一个说明。先看果地功德。

说“具足妙相尊”,释迦牟尼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化身,就用偈颂来回答无尽意菩萨。他说,“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你好好地谛听观世音菩萨的两种妙行。

观世音菩萨,我们前面说过,他有两种妙行。

第一个,寻声救苦。他专门救拔——你有苦恼的时候,你随时可以来称念我的圣号。“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没事!你怎么样呢?你做两件事:第一个,闻是观世音菩萨,你只要曾经听闻过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产生信解;然后,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第一个,寻声救苦。

第二个,普门示现。你要跟我有缘,你要有善根,我就可以现身说法,让你能够当下解脱。

这两种功德是相当的全面,可以拔除痛苦,也可以让你善根增长,所以“善应诸方所”。观世音菩萨这个功德妙用,可以说满足众生心中的所有的需求——你要拔除痛苦也可以,你要善根增长也可以。

那么,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如此的具足圆满,是怎么来的呢?看他的因地。“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们说过,法身菩萨成就以后,跟阿罗汉有所不同。阿罗汉成就空性以后,我们回顾一下前面的<方便品>,阿罗汉成就空性以后是安住在空、无相、无愿。他没有任何的愿望,他对生死也没有愿望了。我们凡夫是对生死有很多的愿望,打各种妄想。阿罗汉比我们好,他对生死没有愿望了,对财、色、名、食、睡他都没有兴趣了。但是他对诸佛菩萨的功德庄严也没有兴趣了。他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了,他心中只喜欢涅槃寂静乐。这个是阿罗汉的空性的涅槃。

但是,大乘的法身菩萨不是。他成就清净心以后,一定会发起菩提愿,他各发各的菩提愿。这个发菩提愿的时间点,蕅益大师说有三个时间点:

第一个,在观行位的时候发菩提愿。有些人可能是利根人,他在没有成就清净心之前,在观行位圆伏五住的时候,菩提愿就发起来。这第一个。第二个,相似位的时候发菩提愿。更好,断见思,六根清净,发菩提愿。第三个,就是一般性的,证得法身,分证位发菩提愿。

有些人说,那名字位我们也发菩提愿。不算!生死凡夫烦恼没有调伏,你发的菩提愿都不决定,你随时会变化的。所以“弘誓深如海”,就是在因地的时候,包括观行、相似位这两个因地发的菩提愿。

发了菩提愿以后,就开始怎么样呢?做两件事情,“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

“历劫不思议”,当然就是来到众生的法界,积集你的因地,在众生法界里面广修六度法门,去怎么样呢?去填满你的愿望。你的愿发得越大……你看阿弥陀佛,跟观世音菩萨一样,都是发大愿的,他的愿都很难填满的。阿弥陀佛光是思惟极乐世界要怎么去成立,他就思惟五劫。光是愿怎么发,都思惟五劫!那么你愿发得越大,你说,欸,这么庄严的国土,你把凡夫也能够接过来,说“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标准定得这么低,你标准只定临终十念,那你今天所要准备的资粮力就要很大了,所以“历劫不思议”。

观世音菩萨也是。众生各有各的痛苦,但是我只要你能够“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就一定会救拔。所以他这个愿也是非常的大。

第二个,他不但来到众生的世界,他还要亲近诸佛,来加强自己的三昧神通力。

最后才能够把这个愿成就,就成就真实的“发大清净愿”。这个愿就是怎么样?就是真实的愿力了,不是空愿。

所以古德在解释这一段说,欲成普门示现,须有普贤行愿。诸位!我们看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就是“南无观世音菩萨”,就七个字,但是这七个字要怎么成就,你知道吗?这七个字要能够产生真实的力量,那就是“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那是观世音菩萨用六度,舍身命手足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才把这个观世音菩萨的真实的功德现出来。

所以,我们在因地发的愿叫做愿菩提心。有人说,我也可以发愿,你看我受菩萨戒的时候也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也发愿。但是,你这个愿是空愿,你这个愿没有真实的力量,众生念你的名号没有用。

但是,到了你成就法身以后发的愿,你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修学以后,你这个愿叫做行菩提心,你真实地有行动力了,你是能够马上跟众生感应道交的。

所以他是经过了这么一个过程,他发了愿,什么过程呢?就是“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所以产生了一个真实的力量,带有功德力的愿力。所以释迦牟尼佛赞叹他的愿中带行,行愿。

辛二、别颂二答 分二:壬一、颂前答;壬二、颂后答

壬一、颂前答 分二:癸一、颂总答;癸二、颂别答

癸一、颂总答

颂前答当中,我们先做一个总答。

我为汝略说  闻名及见身

心念不空过  能灭诸有苦

前面讲过了他的因地,就是这个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这么的殊胜,是因为“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那么这么长时间的修学,它到底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优点呢?

佛陀就简单说,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有三个修学方法:第一个,闻名。你喜欢持名,称念他的圣号,“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第二个,见身。你准备一个观世音菩萨的圣像,你去礼拜供养。身业的礼拜供养,也可以。当然,不管你是口业的称名,或者是身业的礼拜供养,你都要经过意业的皈依、恭敬。那你能够身口意三业具足,闻名、见身、心念,你的功德就决定不会空过了。所以如此的身口意三业的修学,“能灭诸有苦”。你如果只有事修,那就是灭除今生当下的痛苦;如果配合理观,那就能够消除你永恒的生死的痛苦。

为什么讲我们对观世音菩萨的称名、礼拜、恭敬,这种功德叫做不空过呢?

其实我们前面说过,只要这个人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以上的才算,这句话才算,才有资格叫不空过。就是说,你今天看到苦恼众生,你拿一碗饭给他吃,这样也是一种身口意的布施,但是这个不能讲不空过。因为你给众生一碗饭吃,你凭这个福德力生到天上去,然后呢?然后用完就没有了,又回到人间,这个福报就消失了,在你的内心当中就没有留下太多痕迹,顶多留下一个布施的善根。

但是,你称念观世音菩萨,你供养观世音菩萨,你也可以因为福田生天,但你生天以后这个事情还没完。我们前面说过,所有法身菩萨的功德一定是为实施权。他给你当下的功德,他一定有他后续的力量。这个后续力量,蕅益大师给它四个字,叫做“究竟不退”。就是说,你称念佛菩萨的圣号,你礼拜佛菩萨,虽然近果成就于人天福报,但是这种善根力的种子,叫做“如食少金刚,决定不消”,“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

就是说,你说你现在没有善根,没关系。没有善根,我看到<普门品>,我请一个观世音菩萨的圣像,每天上个香,礼拜一下。你这样子礼拜,从短期来说,成就人天福报,消除业障。但是你跟观世音菩萨成就一个法缘,你这个善根永远不会退失掉。那种观世音菩萨法身对你的加持力是永远存在的,就如食少金刚,毕竟不消。

第二个,当你要造业的时候,“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就是把毒药涂在鼓上面,你这个鼓一敲的时候,所有听到这个鼓声音的人都死掉,就表示灭恶的功能。就是当你要造罪的时候,你过去曾经供养礼拜观世音菩萨那个善根的种子,会产生一种反制的力量。

这个就是法身菩萨的特点。他不管用相状来摄受你,他不管用名号的音声来摄受你,他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摄受你,他这个权法里面一定有实法的力量在里面,有成佛的力量在里面,所以他这个修学永远不空过。

你说,欸,我念观世音菩萨,念了一辈子也没什么感应。我们后面会说明,没什么感应,但那个种子,那种“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的善根是存在的,只是没表现出来而已。

所以这个地方是说明,法身菩萨的功德力,你身口意的修学,到你成佛之前,对你绝对是永远的加持力,那种灭恶生善的加持力存在。

癸二、颂别答 分二:子一、颂免除七难;子二、颂三毒二求;

我们看癸二的“颂别答”。别答里面分成两段,看子一的“颂免除七难”。

子一、颂免除七难 分十二:丑一、颂火难;丑二、颂水难;丑三、颂堕须弥难;丑四、颂堕金刚山难;丑五、颂怨贼难;丑六、颂刀杖难;丑七、颂枷锁难;丑八、颂咒诅毒药难;丑九、颂恶鬼难;丑十、颂恶兽难;丑十一、颂蛇蠍难;丑十二、颂雷雨难;

丑一、颂火难

假使兴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观音力  火坑变成池

我们前面说过,观世音菩萨的修学有两个重点:一个持名,就是口业的机感;一个供养,就是身业的礼拜供养。那假设有人对你有谋害的意思……就是故意的,他不是不故意的,用这种谋害的意把你推到火坑里面去。这个时候,你能够及时称念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功德现前。然后你修皈依,感应道交,这个时候“火坑变成池”。就满足观世音菩萨救拔的三个条件:第一个,苦恼现前;第二个,生起皈依;第三个,一心称名。就合乎这观世音菩萨救拔的条件。

丑二、颂水难

或漂流巨海  龙鱼诸鬼难

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或者说你乘船,到了大海以后遇到暴风雨了。暴风雨以后,你这个船的动力被破坏了,失去了方向。这个时候在海中漂流,就遇到了这个“龙鱼”,就是很凶恶的鲨鱼,或者遇到了这个夜叉罗刹的鬼神的灾难。你能够当下称念观世音菩萨,“波浪不能没”。这个船永远不会沉没,所以不会被这个鬼神鲨鱼所伤害。这第二个,免除水难。

丑三、颂堕须弥难

或在须弥峰  为人所推堕

念彼观音力  如日虚空住

假设你在很高的须弥峰上面被邪恶的人推下去,这个时候你当下能够记起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一心称名,“如日虚空住”。你这个时候住在虚空,不会坠落,是这么一个情况。

丑四、颂堕金刚山难

或被恶人逐  堕落金刚山

念彼观音力  不能损一毛

前面的堕落须弥山是被人家推下去的,这个地方你是被这个冤家恶人所追逐,所以在追逐当中不小心就掉落到金刚山。这个金刚山,指的是这个山的材质是很坚硬的石头。即便你掉下去,在掉的过程当中,“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就算你真的掉下去了,你也能够安全地降落。为什么呢?因为你启动了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力。观世音菩萨因地发的就是这个愿,在你苦恼现前的时候,一心归命、称念圣号,他随时会出现他的加持力。

丑五、颂怨贼难

或值怨贼绕  各执刀加害

念彼观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者你遇到了冤家或者盗贼的围绕。冤家盗贼都是有备而来,要伤害你的,所以就执持各种的刀杖要伤害你。这个时候,你在这种紧急情况当下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这对方的恶心在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之下就消灭。转成慈心,消灭恶心。

丑六、颂刀杖难

或遭王难苦  临刑欲寿终

念彼观音力  刀寻段段坏

或者你遭到王难。这个王难可能就是发生了战争,或者是你触犯了国家的刑法,都叫王难。你临刑之时,寿命就准备要结束了,这个时候你当下称念观世音菩萨,对方的刀立马就段段坏,就断成一段一段的,不能再杀你了,没有杀伤力了。

丑七、颂枷锁难

或囚禁枷锁  手足被杻械

念彼观音力  释然得解脱

或者你身体被关起来,被囚禁。前面说过,或有罪,或无罪。那不但是关起来,你可能是属于重刑犯,你不但被关起来,你这个颈部戴上了枷锁,手足也戴上了杻械的刑具,手脚都不能活动。这个时候你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就能够安然地出离监狱,乃至于解脱各种的刑具。这么一个情况。

丑八、颂咒诅毒药难

咒诅诸毒药  所欲害身者

念彼观音力  还著于本人

“咒诅”,这什么意思?就是有些人学那个邪法,他那个邪法能够去驱使鬼神,用鬼神来伤害你。或者他制作很多的毒药,放在食物当中。总而言之他要伤害你的生命。这个时候,你面对这个鬼神的加害或者毒药的毒害,“念彼观音力”,你可能平常有做功课,或者你在紧急情况又能够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那么这个时候他所下的咒诅,“还著于本人”。这个鬼神本来要伤害你,它就回到对方的地方,去施设给那个下诅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