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净界法师文章(第7页)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因为它探讨的是我们生命的根本。从...
在修行当中,我们一般凡夫有三种过失。 第一种人,凡夫的过失。这个凡夫,指的是造...
在我们生命当中,主导我们见闻觉知的,不是你的眼根,也不是嘴巴,真正的背后的本来...
我们看最后一段,庄严的第三段,池水庄严。 戊一、总标 宝华千万种 弥覆池流泉 ...
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应该要先建立二种大乘的正见,第一个是所知依,就是你要先了...
一个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说:诶,我不受戒,我也可以做善业了,我也可以存好心、说...
智者大师把整个成佛之道简单地判作两个阶位:一个是般若道,一个是方便道。 什么叫...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就着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克期取证,提前往生? 净界法师答...
我们看最后的结示。 (一)内观真如 安住心性,不随妄转。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
问: 在〈信解品〉中,小乘圣者以种种譬喻自述回小向大的心路历程与佛陀的善巧安排...
问: 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问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细节。...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感应道交重点在于突破生死关,...
汝诸子等,先因游戏,来入火宅。 这个是根本无明。我们为什么一念清净心堕入到三界...
二、名字即佛。 名字即者,学名字也。知一切法,从因缘生。不从时、方、梵天、极微...
问: 忆佛念佛和心想佛号相不相同? 净界法师答: 佛号,我想这样,你忆念佛陀的...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毘舍阇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经文,那个火烧的情况:躁动不安、...
如果你看《弥陀要解》,你就会知道,我们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三种力量出现,缺...
作为一个空中的云,作为一个空中的雨水,它是平等的。佛陀出世,他不管你是谁,也不...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
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妇人,跑到河边准备要跳河自杀。正当要跳的时候,佛印禅师一看赶...
《法华经》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 那么什么是权法呢?权法就...
作为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娑婆世界的果报体投生到极乐世界的时候,其实我们的生命...
第一个,我们到临终者的面前,第一件事情善巧开导安慰,以生正信。 你最好对这个亡...
智者大师把这个止观的修行,分成十科。前面的五科是一个前方便,叫做天台二十五方便...
问: 佛陀在火宅喻中并没有提出消灭火的方法,而是要我们赶快离开。出离很潇洒,灭...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这个很关键,就是念佛...
智者大师在讲这个修习止观的方法,分成了十科,第一科就是具缘,首先说明我们修习止...
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 如理思维到...
我们今天在抉择一个生命体,不管你遇到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一只蚂蚁或者一只鸟类...
什么叫无益苦行?外道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说,我们每个人来这个人世间都有业障,你也...
在唯识的教法当中,把胜义的道理分成四种: 第一个,世界胜义。世界胜义主要是一种...
佛法对人生的解释,是从因缘的角度来解读人生的,说诸法因缘生。当然,这个观念世间...
我们现在是叫做现在,那我们现在对望过去,就是过去跟现在这一块的因缘,我们叫做承...
复有三乘,须历色心等世出世法,一一会归摩诃衍道,佛即为说般若。故云:从初得道,...
在三界的修习叫做分秒必争,你必须想办法在堕落三恶道之前出来。这样讲就简单了。如...
为什么这个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我们来看看种子的六种含义: 一、剎那灭─谓...
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办法做...
流转门、还灭门。 丙二、转化生命 丁一、总说 什么叫流转门?它的生命的内心世...
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所知依,当然,它主要的内容是阿赖耶识,恒转如瀑流。但是你了解第...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有三种不同的结果,我简单说明...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就是说,顿等就是顿、渐、秘密、不定,它使用的用...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业的时候,第一个他没有我空、法空的正见,没有空正见。第二个他没...
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凡不...
我们要知道,在观想过程当中,当你起观,不管是观极乐世界的光明相、或者是清净相、...
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 丙二、别明,分二: 一、轮回真相;二、对治方法。...
我们刚开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从善念要提升到一种愿力。因为你善念是不决定的...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第一个从自身的角度,有「因...
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是故说名遍计所执。 这个遍计执,它自己的体相是不存...
成就相违识相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彼所识有差别故。 大乘菩萨他...
我们知道第八识是不造业的,它只是收集业力,变现果报。那么现在开始的前七转识,跟...
于诸识内,独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无明主。 不间不断,无想定治而不消; 常审常...
舍报往生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 成男作女经...
由此遍计,能遍计度。 由于整个遍计执的名言、相貌、执着,最后造业,就构成了遍计...
你要我们这种一天到晚,在三界里面打滚的人直接内观真如,的确是有困难。当然,佛陀...
你有自我概念以后,你再也看不清楚人生的真相了,因为你被自我的情感蒙蔽了。蒙蔽的...
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啊?诸位可以想一个问题:如果你以一种狭隘的自私心去忆佛、念...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过程当中,有两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第一个、是我们内在心灵的力量...
有一个老和尚说,他讲一个譬喻很好,他说,出声念就是煮这个大锅菜,用大火去煮,阿...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就是当我们把因...
感应道交跟我们众生的修学机感的情况,智者大师分成十类,我们简单说明一下。有四种...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于理,名之为住。谓此位菩萨已历经十信阶位,善根坚固,观慧增长...
十行位言行者,进趣义。谓菩萨初心,虽具二利,然前信、住二位,利他未胜故。此位菩...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詃...
十地言地者,具足三义:一、能生万物;二、住持不动;三、负荷一切。此为菩萨亦尔,...
相似即佛于实相理,相似得见。四住虽先落,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 ...
名字即佛闻经达理,断疑生信。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方恨自蹉跎。 ...
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 这是蕅益大师对净土宗的修学提出的四个...
我们一路看来,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十地就不讲了,这些还没有入真实圣道的...
我们看等觉菩萨。 等觉亦名一生补处。谓所证觉体与佛相等,又望于妙觉,犹有一等故...
十回向位言回向者,具足三义:一、回事向理;二、回因向果;三、回自向他。以此三义...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
佛陀来到人世间以后,他看到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就是这个三界起火了。这个火的意思...
我们来看看,佛陀讲十二因缘,是怎么能够让一个人悟道呢?我们简单地把十二因缘的整...
再看欻然,就是起火的助缘。当我们人寿越来越少,进入五浊恶世的时候,虽然我们五蕴...
我们看修禅定的人,刚开始修禅定是散乱心,欲界的境界有欲,但是他慢慢慢慢欲界定到...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
妄心它没有自体,那怎么摄呢?妄本无体,云何可摄?他就解释说,断除妄心主要就是不...
第二个很重要,保护你的善根。这个地方有些时候要暂时的停止。看第四段,第四段很重...
安立此相,略有三种: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三者,安立果相。 所以我们...
这个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这个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这个是偏重自受用。 那么佛...
我们现在做为一个生死业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快调整心态,养成佛陀思考的智慧。...
复有十二支缘起,是名分别爱非爱缘起。以于善趣恶趣,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根源,或者说是一个总仓库,...
阿弥陀是印度话,阿翻成中文叫做无;弥陀翻成中文叫做量,所以阿弥陀等于是一种无量...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我们无始的罪业,因为燃一香炷就能够一时酬毕呢? 蕅益...
《摄大乘论》是无着菩萨所作的。在本论的修行当中,主要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就是甚深...
有人说,为什么没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结呢?那是你自找的。理论上,人生...
于阿赖耶识中,若愚第一缘起,或有分别自性为因,或有分别宿作为因,或有分别自在变...
如果我们看过戒律就知道,佛在世的时候比丘尼僧团有一个叫莲华色比丘尼,她是一个阿...
这个就是讲到种子有两种因:一个是生因,生起的生,它能够使令一切万法生长广大;第...
这个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诸位!你想想看,中国的祖师何其多,哪一个祖...
当我们谈到心的实相,世尊曾经说:心不在内、不在外。主要是讲到无相的真理,它不在...
【有些人学了一辈子佛法,为什么他的身口意没什么改变?】 菩萨的智慧很重要。其实...
我们看天人的口业有四种。 第四、妄语戒。 在天人因地的妄语戒,也是有止、作两...
我们现在再做一个实验:心在哪里。现在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我给大家听一个钟声,大家...
这一段是讲到〈譬喻品〉,所谓的三界火宅。那么三界火宅佛陀用两段来说明,一个是长...
古人说:你上路了没有?如果你没有找到高速公路,一直在市区打转,一辈子就在市区打...

前面讲到桥陈那比丘知道:原来三界这个地方是住旅馆的,我们是客人。他觉悟到三界是...

大乘佛教修学的三个次第

修行中的三种错乱过失

【推荐】主导我们的见闻觉知,其实是那一念心性

极乐世界的池水庄严

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到底要不要受戒

成佛之道的两个阶位

念佛人可以克期取证,提前往生吗

内观真如,外顺弥陀

大乘行者回家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如何来对治它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一念清净心为何会堕入到三界轮回

藏教修行位次——名字即佛

把佛号跟四十八愿做连结

用佛号来压烦恼,临终时恐怕压不住

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这三种力量

佛法只要你肯学,都有你要学的东西

善业不能改变烦恼,但善根不一样

放弃主宰,因为一点好处都没有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在临命终之前,把所有的业力变成可携带式

印光大师提出的临终三要

五欲的过患

外在的火是惹不起的,只能离开

【推荐】从空性的真如中启动佛号

智者大师开示的十个忏法

【推荐】修行时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如何从讲话中知道这个人的福报

消业障是要忏悔皈依发愿,而不是苦行

以真空妙有来调伏内心,这才是真正的阿练若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把今生当做通往净土的跳板

不知道空性,则不可能了解心性

必须要在堕落三恶道前就赶快跳脱三界

为什么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

「如狼守斋」的故事

怎样才能把善根启发起来

第七意识在心中所产生的影响力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吾道一以贯之

观一切法即空,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在观想的过程中,生命产生了两道力量

轮回的真相——十二因缘

这种善业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我们为什么一直执著现在

对治带有执著的妄想

下品下生往生之后的情形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推荐】为什么一个人会有造业的倾向

人生是业力说了算

你有自我概念后,就看不清人生真相了

念佛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心力和佛力的结合

五点计数念佛法的实际操作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感应道交有四种差别

十住位的「住」是什么含义

十行位的「行」指的是什么呢

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

为何用大地来形容十地菩萨的内心世界

凡夫的心与佛陀的心有什么不同

何谓「名字即佛」与「观行即佛」

净土宗修学的四个重点

为何不以福报来判断个人的修行阶位

何谓「等觉」、「妙觉」

如何把「无住」跟「生心」达到平衡

疑误众生当堕无间狱

佛陀教诫比丘们如何舍贪

佛陀为何把成佛之道分成两阶段

生死轮回的根本——无明

攀缘心是怎么生起的

不要用无益的苦行来破坏你的色身

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

这个就是断除淫机的方法

不要把修行修到内心产生严重的反弹

有情众生的生命为什么会相续

有几种的功德来依止这个法身

调整心态养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大乘生命缘起正见的两个重点

环境对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

「阿弥陀」具有哪些含义

燃一香炷就能够消无始罪业吗

修学佛法首先要培养内心的甚深见

为什么我们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结」

凡夫外道对缘起的五种邪见

佛法不怕你烦恼重,怕的是你没有善根

一切法的生因有内种跟外种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心不在内、不在外」是什么含义

把听经闻法纳入你的功课里面

天乘十善业之口业

「无声」也是一个声音

佛陀所谓的两阶段救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