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学子们。请大家端身正念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各位学子,我们今天又到了周一,依然雷打不动,一起来学习《劝发菩提心文》。在上一讲的时候呢,跟大家讲到,这个发菩提心的第七个因缘,就是念生死苦。那么这一段呢,其实内容也比较长,从中也可见到省庵大师的这种慈悲心,真的是苦口婆心的把这一条狠狠地抓住。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这个生死苦海中,但是有时候未必自己能够意识到,很多时候呢,我常说一句话就是说,能够知道不一定意识到,意识到的时候也不一定能够相应到。但是确实常念生死轮回苦,是一个非常妙的法门。如果真正有这样的一个,如果从主动方面来讲,就是常这样观想无常,常念死,念死是必定的,死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的,那么一死以后,又被业力牵引,不知道去哪里受报的,常这样作意这种修法呢,力量非常大,速度也很快。

那么还有一些比较被动一些,可能自己的正念不足,或者生性也比较懒散,那因为我们都会有遭遇,这种病苦,或者是这种甚至是不好的大的病来临的时候呢,也会增上一个道人的这种念死之心。把这个貌似是祸呢有时候还转为一种动力增上。为什么说,这个念死法门是非常的妙呢,在佛门里也有这么一个公案就是一个实验,大家都坐在那儿看戏,听这个唱戏非常精彩。那么其中就规定让一个人端一碗油顶在头上,如果说碗里的这个油滴一滴落在碗外边滴出来的话,就必须砍头。结果,这个顶油的人,他就是说看到这个戏再怎么好看热闹,他已经完全,眼耳鼻舌身都已经顾不上了,他就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地只注意到这个油。

演完了以后问他戏是什么内容,他不知道,听到什么他没听清楚,见到什么没看见。因为他全神贯注地就在这个油上。所以如果说我们能把道心提到这样的一种念生死,这种心切,而发起这个菩提心来的话,那种功德,那种力量是不可思议的。不要说念念能够如此,哪怕在我们的修法中有过这样一次或者几次的经历,你自己的都会有心得。不用我们在这里说。

那么从今天这一讲开始,就要讲到说什么呢,以这个“云何尊重己灵”而发起菩提心。它从中也有一个线索的联系,因为既然我们流浪苦海,虚生浪死,那么为什么会这样。那我们本来应该怎样,怎么会沦落到现在这样。这就关系到我们常说的什么呢,一切众生都有一个平等的佛性,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觉的这个灵性。所有的有情众生,凡夫众生,在有情凡夫的份上都有这个能知,能觉,能悟的这个佛性。但是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现在显不出来,显不出来不代表没有,大家有时候会接触到这样的一些佛弟子。他呢就是比较在心性上怯弱,比较自卑,所以一讲到不要说当下这个谛信自己本来是佛,佛性永在,你跟他说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都觉得自己够不着,说能够修点善,能够下辈子保住人身,能够转成男身就已经非常渴望。

说实在的这些人真的是就是可以说是根器比较下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的目标就是最高的还想保养这个轮回。他不知道我们每个人本具的佛性,在成佛时候的显现,都不是从外面赚到的或者说跟别人争来的,是本具的这个佛性而显现的。既然你有本具的这个佛性,那么就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显现,迟早的事,必定的事。这也是一个正知正见的佛弟子,应该谛信的这种事情。特别是大家了解像禅宗的这种修法,这种诀窍上的话,那么你首先你要有坚固的信心,现前就谛信自己本来是佛,你敢不敢承担这个,如果你不敢承当这个,就等于说什么呢,不太尊重自己本具的灵觉。

好,下面我把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分享的内容先给大家贴出来。大家来看:“云何尊重己灵?谓我现前一心,直下与释迦如来,无二无别。”就是我们当下现前的这个觉悟之性,跟佛是完全一样的,不仅跟释迦牟尼佛,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完全一样。但是呢,佛人家已经显现得运用自如了,我们呢还是被依然束缚着,在这儿做一个凡夫。所以大家往下看,我们先把它贯完。“云何世尊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而我等昏迷颠倒,尚做凡夫?

又佛世尊则具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而我等则但有无量业系烦恼,生死缠缚。心性是一,迷悟天渊。静言思之,岂不可耻?譬如无价宝珠,没在淤泥,视同瓦砾,不加爱重。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如珠被濯,悬在高幢,洞达光明,映蔽一切。可谓不负佛化,不负己灵。是为发菩提心第七因缘也。”

大家看这一段写的多好,就是说我们跟释迦佛无二无别的佛性,可是人家已经修成佛,已经成了这个正等正觉。可是我们现在依然还是昏迷颠倒的在做凡夫。而且大家从因缘上有时候我们也猜想一下,就是我们虽然到末法时期,可是还有这么殊胜现成的因缘能够得了人身,能够这辈子在某一时刻,亲近佛法,就算这个因缘虽然到现在还在流浪生死,可是曾经种的这个种子,是多么的难得不可思议,才导致有今日的显发。甚至有可能我们都跟其他诸佛,我们也就不多说了,就跟释迦佛有可能曾经做过同修,或者在他成佛的时候,我们在座下听法,但是释迦佛已经成佛八相成道,功德圆满。又在十方国土又在导度众生,可是我们呢还依然在这个娑婆世界,来每日昏迷颠倒做这个凡夫。

人家已经用这个智,返璞,就是返璞归真,返妄归真了,离妄证真了,已经成了这个出禅的法身已经显现了。但是我们现在还把自己埋在这个色受想行识组成的这个假我的业力山中,出不来,迷着路。所以大家要知道,本觉上来讲,我们跟佛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人家佛已经从始觉开始修,现在已经得了究竟觉了,那我们还只有本觉,现在具足始觉,可是就在这路上,没有向究竟觉修,所以这里才说,又佛世尊则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这是做了一个对比。就是说本来心性是同步的,可是为什么,佛现在已经有了无量的神通,神通这里表达什么呢,就是说诸佛世尊的这种度化众生的神通妙用,方便善巧,已经随心所欲,通达无碍。

如果说一定要用一个词语来描绘一下,就是我们常说的解脱德。他已经具足了这种解脱的德行。那么这个解脱德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从他本有的这个智慧观照,启用所有一切的世间万法,事出世间,因果轮回,前生后世,一切万法宇宙的真理,都已经在他的视野之下,给观照得清清楚楚。大家要听明白我们用的这个词叫做“观照”,而不是我们说看见,设想,或者说进行一个推度。这些都属于妄想。就是我们凡夫的属性特质。那么佛人家用智慧,来周遍的了解到宇宙万法的真相,这就叫般若德。咱们常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那么佛般若智慧圆满究竟以后,既有本质上的智慧,就是了解当下所有宇宙万法,怎么讲呢,安立一个假名叫做本体吧,真实状态,而且又能够在事相上,森罗万法中,了了分明,而不加错乱的去观照到这个因果万法。

所以说,这就叫做我们说的般若德。由于有这样的一个解脱般若的功德,用他的这个无量的这种法门,来庄严他的国土和这个法身,那么能够常住在这个常寂光净土中,显现这个成佛的究竟圆满的境界,那这时就叫做什么呢,叫做法身德。一般我们说,佛的功德具足了这个法身,般若和解脱,这叫佛的三德等究竟,所以这里才说具有无量神通智慧功德庄严,就是指佛的解脱,般若和法身三德。

那么我们现在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呢,你看省庵祖师是怎样描绘的。而我等但有无量业系烦恼,生死缠缚。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等但有这样的生死缠缚呀,就是说明,我们还在六道中,没有解脱德,但是我们有障碍,没有解脱就属于什么呀,有业力,叫做业障。没有般若智慧,就说明有烦恼,有分别,乱我们的这个真性,就叫什么呀,烦恼障。没有法身德,那我们就是说,轮回的这个色身,这个色身呢,一定要经历生死,无休止的这种重复。所以叫做缠缚生死。这三样恰恰说明我们每个凡夫,根本所具的,叫做什么呢,由于有烦恼生起,有贪嗔痴,在我们当下本有的佛性里面,被迷惑的显现成具足贪嗔痴这样的一个状态。

所以,有烦恼就叫烦恼障,具足了烦恼障,由于贪嗔痴,就会去造业,就会去种种的行为。去为了贪嗔痴服务,而造下无边的业。这就叫业障。由于有业,必然又会感的来生还有这个生死果报的缠缚,这就叫报障。所以我们常说,愿销三障诸烦恼。那相对来讲,佛具有这样的三德,我们是具有这样的三障,可是大家要知道,虽然我们具足三障,只不过是把他用错了。虽然佛具足三德,就是把他彻底用对。那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说,把这个错的转成对的。由错而导致的烦恼,杂染,转成对的清净解脱。所有我们修行,从皈依、受戒、念佛、禅修、诵经等等这些,就是从错往对的一个过程。但是大家今天要从见解上了解一下,虽然我们现在在凡夫是错的,可是我们今天给大家做一个这样的点拨,就是这个法大家不一定都能够心里相应的到,尝试着我们听一下。

就是说虽然我们现在具足了烦恼,比如说我们凡夫都是处于错觉,染觉,幻觉,这是我们凡夫当下的觉,而佛呢是正觉,是遍觉,是无上觉,但是大家反观一下。就现前我们每一个人的凡夫,就是能知能觉,虽然是错的,是染的。但是我们都有觉知能力。假如果我们这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现前能够感知我存在,去领略外在的世界,山河大地的世界这个存在和承载,那么这一个凡夫的这种知觉,跟佛的无上正觉,这个觉的能量,质量,有没有差别?告诉大家,没有。就是我们现在在造业轮回,这个每天贪嗔痴的这种追求中得这种错觉,他虽然错了,但是他就是那个觉。虽然佛已经完全断了烦恼了,得了究竟智慧菩提涅槃的这个果德。

可是呢他的这个正的遍的,无上的这个觉,也还是这个觉。这个觉在凡夫也没有减,在佛也没有增过,就是这个觉。但是我们现在把他用错了,用错了,但是这个觉没有错过,是我们错觉错了。佛用对了,这个觉也没有对过,而是佛把他对到圆满了。那么从这个角度来大家知道就要说,后面一句话:心性是一,迷悟天渊。就是这个心性,本来他是完全一致的,不管佛的正觉,和我们的错觉,都是这个觉,质量一模一样,没有一点差别。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悟得到,听明白,但是呢,我们现在呢,迷悟不同,所以才有天渊相隔。就是说,众生还是众生,佛已经成佛了。虽然我们心性是一样的,但是佛的行为是清净无染的。

我们众生的行为还是一个凡夫的,还是一个凡夫的造作,那么就这一点,我们作为每一个众生,能够听闻到佛法,能够了解到这个道理以后,那我们反观一下,清净的这样自己静坐的反思一会儿,岂不可耻吗。就会感到非常的羞耻,难过,冤枉,觉得这样,被我们的本觉之这个觉,而反到这个什么呀,错觉之觉。幻觉,妄觉之觉。那么由这点来讲的话,确实是非常的冤枉。带着这个本有的我们,其实呢转三障就可以成三德。但是我们就是带着这个可以三德的这个觉悟,把他误入到三障的烦恼海中。为什么我们常说,烦恼即菩提,就是我们回不过来,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看到这里有一个比喻。就是譬如无价宝珠,没在淤泥,视同瓦砾,不加爱重。就是等于说你自己,非常的冤枉的把本有的这个灵之佛性。自己受用不了。就跟卡上存了好多的钱,但是我们自己还在穷得要命在讨饭。就是这么一个状态。

所以佛经里,常常比喻到说,我们把它这个灵知灵觉,昧良心的昧,昧了灵知灵觉就好像粪土里面有黄金,非常贫穷的一个女子,怀了一个转轮圣王,一块破布包了一尊精美的佛像一样,虽然有,但是现前我们受用不了。显现见不出来。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才:是故宜应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你看,真的,祖师的开示非常有次第,合情合理。就是说,正立足于这样的知见,我们才应该努力地去修行,以无量善法。因为虽然你本来就是清净,可是我们现在是有恶无善呀,那既然有恶无善,我们就应当以这个善法来止这个恶法,对治我们的烦恼。这样慢慢的对治了,因缘、福德、善根,不断的填充,不断的圆满,等到最后,把我们的修,你看修德有功,我们众生跟佛的性德是一样的,这个性德还是刚才说的己灵的意思。

但是呢由于佛已经修圆满了,就是人家已经该经历的都经历了,该舍的都舍了,该还的都还了,该圆满的都圆满了,但是我们虽然知道,这个经历是应当这样的,将来我们要到那儿,可是我们经历的还没有经历,能舍的还没有舍尽,圆满还没有究竟圆满。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以无量的善法。大家要知道,整个一代教法,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果说我们从堕三恶道来讲这算恶,那么我们修得人天的身份就是善,如果我们在轮回中称之为恶,那么我们出世解脱就叫做善。如果我们修到了阿罗汉的这个地步,就不想修了,就住在这个空性里边了,不想再走了,那么修大乘,自利还要利他,就是善。那么自利利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你死执着这个,那么你就只能做个菩萨就是恶,只有觉行圆满,见到一切万法,无生,如如不动,真如本体的时候呢,唯以度众生为所有的生活内容,这才叫究竟善圆满善。

所以我们从凡夫发心到最后成佛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个一个这样的次第,去跋涉去超越。所以这样才叫做什么呀,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沉没在这个烦恼海中,每个人你看,我们就说当下的生活来讲,我们每天这么多的遭遇,这么多的繁琐的事物,这么多的俗世的因缘。那么在这种苦的业力逼迫,乃至遇到一件事情,跟一个人相处关系不善,种种的这种烦恼纠缠着,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也想不到转身正在钻牛角尖的时候,能够如此的思维一下佛法,当下一念提起来说,释迦牟尼佛也跟我一样,他也有我这种遭遇,那么他当时是怎么做的,人家生生世世跟自己的烦恼心做斗争,现在菩提树下成了佛,入到这个常寂光土,那我也是曾经生生世世跟烦恼做斗争,到现在我还是节节败退,一塌糊涂,为什么我就不能够一念提起来,说我释迦佛说的法是真实不虚的,如梦幻泡影的我就这么想,这个所有的相,都是虚妄的,我就这么观,能够在这个烦恼海中,这样揭竿而起,振臂一挥,那这是大修行,大家要知道。这就叫彼亦丈夫我亦尔,就是佛也是大丈夫,我也是一个求出世的大丈夫。我为什么不能起这么一念。所以大家在具体的生活中,在烦恼逼迫,业力相牵的时候呢,越烦恼得无处藏身。能够就地转身提起这么一念,功德不可思议,这是真修行,这是大修行。请大家共勉。

所以这里讲到说对治烦恼,修德有功,则性德方显。我们有这么一念,这就是种子,智慧种子,生生世世中,我们念念地,不断地发这种心,起这种力量,正念,那这样看的话,终归有觉行圆满,性德全体显现的一天。到那个时候,你看大师说,如珠被濯,就是被一个尘埃给蒙得非常厚重的一个摩尼宝珠呢,终于被洗干净。濯,就是洗干净的意思,悬在高幢,就是整个把它挂在那里,照天照地,洞达光明,隐蔽一切。就是所有一切的烦恼也罢,一切的这种世间的轮回中,这种不管是善业,恶业,包括善业,不管是罪报,包括福报,等等都是烦恼,都是障碍解脱全部舍去,清净无染。这个时候就叫做大圆镜智。所以祖师说能够修到这个时候,才可谓不负佛话。不辜负我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多年前,降生在印度的这一趟辛苦成道讲法的因缘。更不辜负我本有的佛性,终于踏上了归程显现之路。这样才算是一个修行人。所以我们就念在我们本有的佛性上。我们要这样来什么呢,来发菩提心。发起广大坚固的菩提心来。这是发菩提心的第七因缘。

好那么我们再往下看,发菩提心的第八因缘,是什么呢,就是忏悔业障。先我们读几句:“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

那我们先把这一大句跟大家讲一下,因为这一段稍微长一点,比刚才,我们也要讲细一点。为什么转到尊重己灵,而后要忏悔业障呢。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佛性不显,修行不成就,因为业力牵引业力太多。这个恶业呀,我们常有一句话,在这个华严经里面讲,说假使业力有体相,就是有体积的话,整个虚空都纳不下,我们造的业。那么这里这一段忏悔业障,我们要让自己的业消智朗,必须从忏悔法门开始,既然有这个业障,那么障这个菩提心,菩提行,这就是凡夫要迈步学佛,要从忏悔开始。

大家要知道,这个忏悔法门就跟我们走路一样,前面有好多的障碍物,那我们要达到目的地,你得清扫这个道路呀。所以我们常说的,忏悔是一个大乘行人修行的重要科目。而且这个忏悔就是差不多要跟念佛一样,要念念跟进,念念相续的。可能大家有时候呢,还不一定能够了解什么叫忏悔,忏悔这个词呢,可以说是印度话和中国话的结合的一个词语。在梵文里面,其实叫做忏摩,那么这个忏摩翻译成中文的话,就叫做悔过。后来就是把它合起来叫做忏悔。忏字呢就是把自己的罪业发露,断了自己未来的相续心,不在犯了,这就叫做悔,合起来。那为什么要有忏悔呢,大家都常读,往昔所造诸恶业,可是也许我们有时候呢,心行跟不上。

如果诸位同修你在自己,或者心比较清净,乃至独处,对佛菩萨慎重,这个供龛前如对圣容的,有时候仔细地,发自内心的这种觉得说自己罪业深重。还在生死,希望佛菩萨加被,往昔所造的诸恶业呢,对佛菩萨倾诉能够希望说改往修来,这个心力啊,对自己就是说,有一些违缘,乃至一些障碍的清除力是很有作用的。但是很多时候因为我们我慢山高,总是能原谅自己,他一步溜就觉得自己没啥,或者是,一开始觉得还不对,慢慢地觉得哎呀不对的多了没办法呀,最后呢,不对着不对着就习以为常了,就觉得没什么不对了,最后他就只讲着我对,你们都不对了,这就是一个修行人,从初发心慢慢心性堕落的一个最明显的一个线索。

那大家想为什么有时候会沦到这种地步呢,就是他没有这个惭愧忏悔心。其实忏悔呢,如果说细讲的话,确实是非常,还是有事有理有次第的,我们一般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忏悔吧,一般呢我们把忏悔这个法门呢有时候叫做取相忏,取相忏呢就是说,如果你犯了过失,或者受了戒了犯了戒,特别有时候根本是不能犯的,有时候有一些过失,那么我们就是要礼拜,拜忏或者称一尊佛名,或者称这个有三千佛名甚至万佛名等等这些,梁皇宝忏都有,就这么去拜,拜的取相忏叫做什么成功呢,就是你拜佛拜的什么时候能够见到好相,见到瑞相,诸佛菩萨来给你摸顶,现前来给你开示,然后做了一些非常好的梦,有这样的这种殊胜的感应的时候呢,才能叫做你做取相忏,如法的忏的把这个罪业忏干净了。那么再一些呢就叫做作法忏,这个呢可能诸位都是在家居士,那么这个呢在僧团里居多,比如说有的犯了过失,或者有一些悔犯的话,那么就必须对着僧团对二十个比丘,乃至最少也要四个比丘,有时候中间看因缘不等,去发露自己所犯的过失,这样的话就叫做作法忏。

那么大家要知道这个取相忏呢,刚才我们讲到在梵网经的菩萨戒里就讲到说一定要见到好相,要见光见花,等等这些,但是这个作法忏呢就是说,在一个团体里面,当着这个对境善知识做一个忏悔。那么最高的最究竟圆满的呢就叫做无生忏,又叫做实相忏,这个呢就是一种观法了,因为前面呢从事相上去做,那么这个实相忏是在理上你观这个罪性,它是,不是真实不虚的,是如梦幻的,你就推想我犯了罪了,就现前一念的罪业它从哪生起的,它是自己生出来的,还是从它哪冒出来的,还是一块生出来的,推来推去禁不起推敲,为什么,这本来也是我们的一个妄想,观罪性无生,也就像这个我们经里讲的端坐念实相,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就是用这个空性的般若智慧来观照这个原来造业造罪修善修福,它都是空不可得,没有实体的,当然这个来讲的话,是要上根器的人才能做到,因为他直接从根本上来下手,所以这个时候呢,就叫做无生忏,用这种智慧的观法来观这个罪心了不可得的话,对于大根性的人,就是真的是跟太阳一出来露水马上就没有了一样,这么的快。在经典里面还有一种比喻叫做,如红炉化雪,红炉是什么呢,烧红的炉子把它放在雪地里面,那么这个罪业呢,就等于说下的雪一样一靠近的时候,马上就化为乌有了,这是我们常讲到的说忏悔。

那么这里我们来看啊,为什么说云何忏悔业障呢,在经里面说犯一个吉罗,大家知道,这个吉罗呢,属于说最轻的,不知道大家有知道说,突吉罗,前面少了一个字,突吉罗是最轻最轻的罪了,在这五种罪的轻重次第中啊,这个突吉罗,又翻译做恶作,就是等于说身口所做的恶作,不属于意业,是这个五篇戒法里面最轻的,最重的叫做波罗夷,波罗夷呢,如果大家有了解的又叫做断头,又叫做弃,抛弃的弃,犯了这个最重的波罗夷罪呢,就等于说你被永远地抛弃在佛法大海之外了,为佛正法所不能容的,就像人断头再不能生了一样,很严重。那么还有一些僧伽婆尸沙等等这些,那么这个就关系到比丘的戒律,在这里就不给大家,不能细讲。

大家想想,我们每天一天而论,诸位呢都已经,也有的是受了五戒的,菩萨戒的,这个同修,我们其他的不说了,就说这个有悔犯来讲,当然我们不是从根本上,可是呢就是说这些每日的日用之中,你说我们所犯的过失,其他的不说,就说这个说四众过,这个扪心自问一下,谁没有悔犯过,没有没有悔犯过的人,所以说戒律呀是非常庄严严谨严肃的,那么好在呢,佛呢还给我们施设的有这样一个忏悔业障这样的一个法门,所以也是可以就是通过忏悔而能够把这些过失忏清净。所以这里你看省庵大师,吉罗小罪,尚获此报,这是就最轻处而论,何况重罪,其报难言。大家想想,那重报的话我们就真的是有时候觉得戒律的严肃性冷峻性真的是非常惭愧,你要知道这里讲到的说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这个尸罗就是指的戒律的别称,尸罗的意思。

你看这是省庵大师,他是一个比丘的身份,他能够非常客观地来分析我们末法时代众生对于戒律的受持操守的这个能力,所以他就观到说末法时代在僧在俗都是业障深重的,就算我们在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就频频的会违反戒律。你看,一餐一水,这是什么意思啊,就是我们每次吃的饭喝的茶都会犯戒,为什么,你水里面可能有虫啊,有虫的水如果我们不过滤这就算犯了,所以说我们一天犯得过失罪业都是无量的,何况从生到死这么长呢,修行的时间没用上一点,那犯戒的过失呢那真的是一会就一次一会就一次,所以为什么,要忏悔业障,十大愿王里面也有忏悔业障,这里说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你看就是何况我们这辈子乃至无量劫来,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

那么,这里省庵大师这么一说以后更进一步解刨,剖析,怎么说呢,说其他的我们就不要说了,就从五戒来试着尝试着议论一下,那五戒来讲的话一切戒律的根本都是从五戒延伸出来的,不管是在家乃至出家比丘戒都是以五戒作为根本,这里就省庵大师说就五戒而言,十人九犯,少露多藏,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五戒里面杀盗淫妄酒我们都不能够彻底清净啊,有时候我们想想扪心自问一下,你想五戒都是得人身的基本条件,可能我们得人身的资历还不够,当然我们在这里说十人九犯,不是说都在犯这些粗重的根本的撵着去杀人的这样的犯杀戒,可是每个戒条的这种微细处啊,这种开遮持犯他是非常合理的这样的一种施设。

其他的不说,你比如说我们的盗戒清不清净呢,可能我们谁也不会去故意偷东西,去抢劫,但是你内心的贪欲心,占点小便宜,随时随地假公济私,偷税漏税,侵犯人家的法律上这些,现在所谓的权益吧,什么专利吧,等等这些。那会儿弘一大师,这是律宗的祖师嘛,他持这个戒律到底怎么持的呢,别人请他写字,给他拿过来这个宣纸,他给人家写完字了宣纸没用完,他还得专门写信问一下说你这个宣纸怎么办,就不能私自拿了觉得就犯了盗戒,那现在我们有时候就是说盗戒,不与而取嘛,我们有时候三宝的物品你如果误用的话,那真的是太多了。

可是问题是虽然十人九犯,但是犯了之后呢忏悔发露的人非常非常少,更多的时候就是隐藏起来,所以大家在忏悔的时候不是说若自做若叫他做,若有覆藏或无覆藏,这个覆藏罪呀,大家有知道我们说怕别人知道是很愚蠢,一个修行人啊确实有时候这种有过失要向别人忏悔要让佛菩萨知道。如果说你这个不去忏,忏悔就像一个有毒的毒根的草一样,你拔出来了,让它见到阳光的照晒它就死了,如果你偷偷的把它埋藏下去的话,它就越长越深越长越坚固,你永远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呢,私自的缺点隐私不让别人知道,就叫少露多藏。那么你想五戒也就是优婆塞优婆夷戒我们都不能够圆满,何况其他的更高的更广的这些戒条呢。

就出家人的沙弥十戒,比丘戒,还有在家也同样受的菩萨戒,你对照一下哪一条没有犯,就没办法说了。所以这都是祖师大德在这里赞戒律的这种严肃性。当然在戒律上面呀,我们还是要一分为二的看,一方面我们尽量持守,特别是恭敬出家人,就是他的戒体清净,至少身口不犯,那么,从这个持守上来讲呢,进一步从这个忏悔上来讲,常要有这个惭愧心总是觉得自己戒律不清净,这是对自己的。

大家不要听了这个法以后又觉得说,哎呀那这祖师一讲说出家人都这样,那我们还就彻底成了戒别人了。大家要知道有一些的共住的规约啊,或者是这些道场的规矩呀,是大家共同遵守,唯有戒律都是戒自己不能戒别人的,特别是在座的诸位居士同修,你们一听这样以后一起我慢山了,就觉得彻底的信心也没了,恭敬心没了,这就等于说又犯了过失。所以大家来看省庵大师这里讲到说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你看,就是五戒,优婆塞只有五条我们尚不能圆圆满满,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就是就不要多说了。所以大家看这个省庵大师啊,他对这个戒律的恭敬和这种认真,很多大德呢对在这个戒律上来讲呢,都给我们表法表的非常的就是说清净,你比如其他的,就如弘一大师来讲,他呢甚至谦卑到什么程度,都称自己为出家的多分优婆塞,虽然出家了,但是呢他说沙弥戒都没有完全圆满,就五戒而言他都不敢说完全清净,可见这个戒律有多么难守,并且还一而再,再而三的说这可不是他谦虚,这是实话。

大家要想持戒有多么不容易,我也曾经遇过好多同修,有时候在讲法或什么的说到说往生呢只要三条信愿行,那么再得人身呢还得五条杀盗淫妄酒,我说扪心问一下我们五戒持的怎么样啊,好多人一下子信誓旦旦的有点气愤,说法师你太小看我们了,我们五戒难道都持不全吗,告诉大家就是持不全,肯定持不全,为什么,因为我们末法时期外在的环境都是支持,大力的支持我们毁戒的,而且像弘一大师这样的人都说自己,是一个出家优婆塞,你想想这都是对我们所有佛弟子的一种表法警醒啊,他身为祖师的身份,律师祖师的身份,那我们真的得多么的羞愧,佛法到现在为什么是末法衰败呢,就是因为对戒律的松弛啊,僧格的这种慢慢的淡化,所以呢弘扬住持法道的能力就越来越败了呀,因为有五个比丘住世持戒,那么就算正法住世。

所以省庵大师在这里劝诫大家都知道,都要受持佛戒,可是问题是什么呢,受持佛戒你必须什么呢,要守啊不能够悔犯啊,我再往下看,问其名,这就开始针对出家人了,问其名,则曰我比丘也。就是说号称比丘。问其实,真正他的受持的能力呀,还尚不足圆满地去守持这个优婆塞,这样的守戒能力,岂不可愧哉?就是还不值得惭愧吗。所以后面讲到说,当知佛戒不受则已,受则不可毁犯呀。有时候我们现在的发心来受戒啊,都受着受着说哎呀万一我犯了怎么办,我有可能悔犯,还没受呢他就想着我要犯,你说这个心念一动下去还怎么,那你还真的能受吗?所以说对于戒律呢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怕受,好像受的时候他就想着我一定会犯戒的,那这个心态已经不对了,还有一种是妄受,就是根本就是出生牛犊不怕虎,他根本,有的明明知道自己持不了,他一下子一股脑热上来就全受的都受了,结果可能当天受了当天就犯。所以这里讲到说受则不可毁犯,为什么不可毁犯呢,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你看,大家看到了,这就是铁板上钉钉的,如果你不毁犯的话,那当然功德有在,无过就有大功,那么如果你犯了话,一定会有罪,一定会感这个恶报的,而且末后的结果一定是导致我们堕落到三恶道,大家对这个要升起决定信,必然信,所以最后说若非自愍愍他,自伤伤他,身口并切,声泪俱下。

就是说就我们立足于戒律的背景,那么我们人人都有悔犯的业障,所以如果说我们没有这个怜悯自己,怜悯大众,不想自害害他,乃至说非常,就是说悲伤的觉得说,这里自伤伤他,一个是我们犯戒啊,从理解角度啊,身为佛子犯戒一定会伤害到自己的法身慧命和伤害到别人的信心,第二个呢,就是悲伤自己悲伤别人,一起身口意三业常有毁犯,所以在这种就利用我们毁犯戒律的这个身口意三业,转为真诚恳切的身口意三业,来怎么呢,来用身则虔诚的礼拜忏悔,用口则发露我们所造的恶业,身口二意能够虔诚恳切那一定是由你的意业来主导,那就说明说你从意业上内心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过失,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说,声泪俱下。这个跟大家讲,确实真正忏悔到心地深处的时候,真的是非常地懊悔,非常地难过,这种有时候确实是真的是大哭一鼻子。我们那会受戒好多清净的比丘在登坛受比丘戒的时候头一天晚上有专门的忏悔时间,那么当时毕竟宿世都有因缘福报来出家,所以很多清净的佛子都真的是这种忏悔的时候悔恨的都是大哭,掉泪,就非常多,有的时候香灯师父非常的慈悲,见到这样的发心恳切的人呢,还会多供养他几个香板以销他这无始劫的罪业,所以这里讲到应该声俱泪下的普与众生求哀忏悔,不但自己忏悔,代一切众生忏悔业障,如果不这样的话则什么呢,不忏悔则千生万劫的恶报难逃。

这里大家读的时候呢,千万不要把前面的修饰词给忘了,因为你看我们读的话,普与众生,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恶报难逃,前面还有一个什么呢,在自愍愍他之前有一个若非,就要加到说若非你这样去忏的话,那么你这个千生万劫的罪业就很难消除了。所以这就是什么呢,由劝导说一定要来忏悔,否则因果不会放过。就像昨天下午讲这个《无量寿经》的时候说什么,说造的恶业啊就在前边死死的在等着我们去,一点都不会逃脱的。那么一旦人的一个,佛弟子行者的菩提心发起来,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呢,这个菩提心啊一旦发起来的时候,本来就带有忏罪的功德,功能,这个大菩提一旦发起来本来是造了罪业,自害害他,那么一旦大菩提心这个自利利他大菩提心发起来的时候,真的就跟晦日销乌云一样的,那么这个功德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大家在这里,要随顺着省庵大师说,第八个因缘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忏悔业障而发起自觉觉他的圆满菩提心来。希望大家呢,今天我们讲的两个,一个是尊重己灵,二一个忏悔业障,那么纵观这两个因缘来讲呢,其实他是一个配套设备,可以这么讲,为什么呢,你既然尊重己灵,尊重我们就是自性我们本有的佛性,那么就更应该诚恳的去忏悔,越忏悔越才叫做尊重己灵,必然由这个忏悔法门,我们来显现我们的本有灵性,佛性。所以说为了显现我们的佛性应当去忏悔,那么在忏悔的同时也就是正在显现我们的佛性,正在进行时,所以这也是两个可以配为一套,就是一个修行法门,所以希望大家呢,在平日中,本身我们去培植福业培福报也是有两个诀窍,这是我们大德讲的,一个是忏悔,二一个就是为大众服务。这样的话这个修行的进度也是会比较的快一些。

好,那今天时间已到,就到这里,下面我们一起来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物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