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因果报应文章(第2页)
【若与如理作意相应生时,此闻所熏意识,与彼熏习,久灭过去,定无有体。云何复为种...
人们都知道杀业非常可怕,却不知道邪淫更加可怕;人们都以为杀业所得之业报最为残酷...
在释迦牟尼佛驻锡舍卫国弘法的时期,国中有一位名叫兜调的婆罗门,他有一个儿子名叫...
过去有一个妇人,常常很自信地说:我不会遗失任何东西。一天,妇人的儿子想要测试母...
业力的形成是由心念决定的。心念是邪恶的,不管做什么就是恶业;心念是善良的,即便...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不能够丝毫错了因果,否则将来...
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个婆罗门,哥兄弟两个人。两个人,哥哥叫大军,弟弟叫小军。哥哥...
问:福善祸淫,不过生时受报耳。若人而既死,则形神消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周安...
【原文】 修德有顺有逆。顺性而修,愈修愈近。修极而彻证,证而了无所得。逆性而修...
【原文】 书信一事,关系甚重。若常用草体,或成习惯,久久或致误事。冯梦华厚德君...
以诸如来尊重法故。 因诸佛皆尊重法的缘故。所谓诸佛从般若出,般若即法,是诸佛之...
永无恶曜加临,常有吉神拥护。 这两句是承上面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而来。...
我常讲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首先要有信仰。一个人要有真正的信仰,真诚的信仰。信仰...
为什么这个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我们来看看种子的六种含义: 一、剎那灭─谓...
近日,有位初学佛的贾居士讲述了一件事。最初带领贾居士学佛的是一位穆居士,此人虔...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将推而极之,...
勿坏人之名利,就是不要破坏他人的名利。名名誉,是一个人立身社会的依据。每个人都...
【原文】 闺秀岂容玷辱。一生名节攸关。六亲体面没遮栏。结定怨家不散。纵使临婚瞒...
我们刚开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从善念要提升到一种愿力。因为你善念是不决定的...
请试论之:夫善恶之兴,由其有渐。渐以之极,则有九品之论。慧远大师《三报论》 三...
造河船以济人渡,就是建造船来渡人。我们面临着江河湖泊就会愁叹:隔河相望,怎么过...
我们一般的在家道友信佛之后求家庭平安,求吉祥如意,做生意求发财,住了医院求病赶...
【原文】 黄书云云。邪淫者。凡属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犯之者皆是。即己之妻室。而...
一、贫家之子,勤劳孝亲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隆春居士小时候家境贫寒,从小...
【原文】 汪舟次曰。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莫过此。常即万恶淫为首一语...
有一次,佛陀在王舍城灵鹫山上为大众说法,一千两百五十位常随比丘,与众多比丘、比...
佛法中关于宿命通的一些看法,应该说,这是所有佛教徒尤其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学了多...
昔日,佛在波罗奈私国弘化。当时,国内有一位大富长者,名叫越难,拥有众多珍奇珠宝...
昔日,佛接受频婆娑罗王供养,住于杖林塔,为频婆娑罗王演说法要。 世尊问频婆娑罗...
云居山就有过这个事情。某某禅师他听说云居山真如寺道风好,就想到云居山来。那时候...
【复次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能尽形寿离不与取。即是施与一切众生无惊无怖。无有热恼...
有一对亲兄弟从小关系很好,各自成家后也经常往来,但近来却因为父母去世留下的财产...
有位居士见到我抱怨说:好人不好当,人善受人欺呀! 我讲了一段虚云老和尚的开示来...
我有这个感觉,恐怕在座的你们也有这感觉,你自己如果烦得很,坐也不是,睡也不是,...
蠲(juān,免除)租就是免除租金,就考取了功名。这是华亭有个读书人华亭是今江...
人的相貌本来很好看,但是一起瞋恚心,马上就变了,对人常起瞋恨心是不好的,果报是...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千万人受...
不是说我们观了无常观、观了因缘观就能够放下,但至少比较淡薄。一个人,只要你内心...
【原文】 荣名厚利,世所同竞,而昔贤谓: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此却之不可...
玉琳国师的前生是个最苦恼的和尚,相貌长得相当丑,也没有人供养他,衣服破破烂烂,...
我个人学《法华经》有一段因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佛学院的时候,其实我喜欢的是...
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漏果二种。有漏果是有漏业因...
有人曾经问过一位僧人:人的身体为什么是直的,站着走路,而这些畜生的身体为什么是...
《三报论》: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
前面的一科是讲到阿赖耶识的因相。阿赖耶识的因地,主要是分别自性缘起,就是我们善...
刹那灭俱有,恒随转应知,决定待众缘,唯能引自果。 大乘佛法一再强调,宇宙万法的...
问: 今有一疑问,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经多年。因为信佛之人,为...
今天我们讲讲名词,第一明因果,相信因果。 简单地说谁都懂因果,但是我们都不认得...
【若能至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
从前,有一位菩萨身为大国王,这位国王皈信三宝,奉行十善,品德高尚,德政遍及远近...
佛就是觉悟的意思,佛者,觉也。当你心里念念想着众生,比如我们这是服装业,愿愿地...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
我们在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前,需要大家发心,发什么心呢?发一个忏悔心。 ...
众生依善恶业而来,命运各自不同,在佛法中称作业力,世俗人则称作运气。业力是说我...
一个人如果正当你原来的业力,要系缚你的心要来报的时候,你忽然发了菩提心,按照佛...
《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是什么分什么社会角色、家庭...
有时我们认为是冤枉的业,是法律不公,或者处理你这件事处理得不正确,这就冤枉了。...
【原文】 目连复见一神,身体极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甘露。若有行人,所须饮食、...
学习佛法要懂得佛法有两条根本规律:一条叫法从缘起,一条叫果从因生。这两条规律是...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则:都是我们的心随着所遇的人...
问: 佛弟子跑因果道场,什么附体,不让去寺院,不让供养等。求师父快给开示,怎样...
因果二字,十界同之。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处,概不出此。类如参禅因者,决定感开大...
《优婆塞戒经》这部持五戒的经说报有四种报: 第一种是现报, 也就是你今生做的业...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公案给大家参考。佛陀的弟子有一个叫舍利弗尊者,大家都很清楚,他...
般若的空性当中,也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谈因果是从缘起法的层面去谈的。如果在体...
【原文】 盖闻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尘寰扰扰,易犯唯有邪淫。拔山盖世之英雄,...
记得在北京的时候,五台山流传下一本书《现代因果实录》。据说,五台山有一位妙法大...
我们看第三个意业。前面是身口,身口当然是共于五戒的,这个意业就不共于五戒了。我...
过去,有位菩萨出家为沙门,于山林间修道,慈心悲愍众生轮回三界受苦,常思应如何救...
原文: 经言:万法唯心。错会者,谓无心则无因无果,故不患有业,唯患有心。有业无...
问: 我皈依佛法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这是逆增上缘,可是我的...
问:在琉璃王灭释迦族的时候,世尊的头痛了三天。这是什么因缘呢?是不是人多,业就...
问:同样杀一只蚂蚁,果报有可能堕到地狱,也有可能只是堕到饿鬼、畜生道。这是为什...
又勿坐僧床席,轻侮僧故。 为什么?他是师父,他代表佛,你一个在家人的身份,怎么...
经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以一切诸法,皆依此心;若离此心,无别有法...
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于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漏业一定要受有漏的果报,无漏...
这个地方我们讲到业果的轻重,最后我们把业果的道理作一个总结,总共有五段。 第一...
昔时,释迦佛出现于世,为父王及大众宣说观佛三昧法门。佛相好庄严,具三十二相、八...
等流果是个人所领受的。有两种:第一种,领受等流;第二种,造作等流。先看领受等流...
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转变的角度,佛教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隋朝时,洛阳有一位居士,姓王,因为受五戒,...
好,业力就讲到这个地方,就是善恶的问题、强弱的问题、相互激发的问题。接下来,讲...
这个定业跟不定业是说什么呢?前面我们讲这个业有两种:第一个是讲到它善恶的性质;...
如果我们就未来的因果报应而言,会把自己的快乐凌驾在别人的烦恼之上。损人利己是表...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这一段是说明唯识无义的道理。...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经藏、律藏、论...
佛法并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符合因果法则的真理,既然能得到自在的果地,必有其自在...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隋朝,有一家姓皇甫的,这家兄弟有四人。老二有点不务正业,...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作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三个公主,...
昔时,佛与常随诸大比丘众,游化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千二百五十位菩萨与无数...
等到临死的时候,你一生所造的恶业,都到了秋后算账的时候了。这些对生命的反省,是...
供养三宝,供养时指定这些钱要做什么,一指定了它只能做这个他不知道这个因果。 在...
有种情况,也是我们这现前一念心,由于我们开始修行转业,使这个境界来报,果报不定...
昔时,佛与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弟子及众多菩萨,来到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一...
他是善心,修的善业,才感得这个善的境界。如果生到非洲,难民,吃饭都没得吃,饥寒...
昔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精舍。一日,舍利弗与大目犍连二位尊者于受食前,先观察...
问: 我是一名本科应届毕业生,最近一年来,看到身边很多同学考研成绩优秀,拿奖学...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族姓种类及...
一日,佛与五百比丘一起聚集在阿耨大泉池畔,这五百位比丘僧中除了阿难尊者外,皆是...

一次,比丘们问佛:世尊!您成正觉后,曾入娑罗聚落乞食,却一无所得,空钵而还;这...

有了阿赖耶识,才能够建立十法界染净因果的相续

邪淫的可怕

为善福随,为恶祸追

从不遗失物品的妇人

心念决定业力的强弱与方向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小军比丘出家缘

人死形灭,纵有罪业,何从受报

贤愚寿夭,富贵贫贱,皆可自作主宰

字体潦草易误事

法供养虽胜,仍不废财施,诸物若能观空不著,便属法供养

常有吉神拥护

杨岐灯盏,宝寿生姜

为什么业力在得果报之前还有机会

念佛人为何还会遭遇车祸

为何会怀疑善恶因果报应的存在

成人之美,勿坏人之名利

慎勿于此十种对境犯淫

这种善业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造河船以济人渡

世间相的不平等是从哪里来的

只要生起邪淫念头,就已经犯了淫恶之罪

真诚忏悔 消除恶业(图)

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莫过此

佛说持八支净戒的功德果报

如是因如是果,还要去问谁啊

悭贪的果报

善恶业因 果报自召

《云居山志》上记载的「一粥之缘」公案

生意财源不顺是何因

福报不是靠争抢,而是由辛苦培植而来

好人不好当,人善受人欺

到业力现前时候,确实是大麻烦事

蠲租得第的故事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地狱是你自己的业所现,实际上没有

不要觉得人生亏欠了我们

名利,求之既不可得,却之亦不可免

玉琳国师前生是个苦恼的和尚

觉得唯识学很沉重,可以看看《楞严经》

业感缘起——业果

存什么心太重要了,这是保持人身的条件

慧远大师《三报论》之大略

阿赖耶识把种子转成果报时,有哪三种差异

阿赖耶识的种子有六义

吃素念佛之人为什么也会遭受苦难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要这样明因果

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以此过失,感得处胎六年的冥暗之苦

念念为众生,事事皆佛法

这些杀生的场所都不会有吉祥的事情

你认为很冤枉的事,其实没有半点不公平

凡夫被命转,圣人能转命

心可以转业

顺着道德去做,就能得到五种福报

经常这样去想,就不会怨天尤人

贫女人以随喜心,助行施者,得报如此

法从缘起,果从因生

果报的轻重取决于心

跑因果道场搞附体,还不让去寺院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果报有四种,有的是定,有的是不定

舍利弗五百世堕为毒蛇

般若的空性,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

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

不要再去问因果,再问就很傻

天乘十善业之意业

慈心济虱微命的沙门

阎老子铁棒未放汝在

遇到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

受果报的时候,会因造业的人多而减轻吗

造同样的罪业,受的果报为何会有轻重差别

跟出家师父同坐一起,感得什么果报

了解因果的道理,一切都能操之在己

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的方法

如何理解因果的道理

因过去业缘,未能见佛庄严相

什么是领受等流果

业是怎么来的?造完后又跑哪里去

受驴身偿债五年

什么是异熟果?为什么要加个异熟

什么是「定业」与「不定业」

损人利己是表面现象,其实真相是什么

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果报的不同,源于认知的差别

牵豕就屠,焉识乃翁之痛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五百沙门出家证果之宿缘

反思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众生

供养三宝的钱,最好别指定用途

卖斋立毙的故事

负债为牛之宿缘

改命不是靠捷径,而是修善因

富那奇堕饿鬼道的因缘

事业的成功与否跟因果有关联性吗

诵普贤行愿就能不堕地狱,那因果怎么体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