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好,各位。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合掌,端身正念。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南无阿弥陀佛!请大家放掌。
闻思讲堂的诸位莲友同修们,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是周三,也是我们学习阿弥陀佛法藏比丘发的四十八愿的具体愿文内容。看情况是我们最圆满的最后一讲,所以今天我们所讲的愿文内容一共有六条,从四十三愿到四十八愿就圆满了。后面的这些愿文,我们联系从前面来讲。大家总体来看,好像几乎所有的愿文都是紧紧的围绕着以核心缘分,就是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为根本的法门依托。
所以学习一路走过来,我们越发能够体悟到为什么说,“须知六字括三乘”又说六字洪名能够带着横出三界,一句佛名号就能够起到如此大的修证路上,这样大的加持增上力,全体都在这句名号的功德中。这句名号的功德又全部把他面面俱到的,体现在愿力的缘法上,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能够得到这样的一个横超法,这样的一个以愿力作为具大的增上,前提几乎都是以闻名往生为根本的脉落线索。
这就给我们每个人有希望这辈子去极乐世界,奠定了一个强大的基础后盾,这是毋容置疑的。就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境界中,哪怕我们心力非常的不堪始终在摇摆,但是不要忘了还有这么一条路,就是走的再艰辛,自力不够之余,始终记住有阿弥陀佛他力的接引,愿力的加被。那么我们这辈子道业是一定可以成就的,也一定会成就的。就是系念在这句佛号上,系念在这尊本尊上,依托在他所发的愿力上靠死。
今天我们在讲的时候,再把所要讲愿力内容先给大家贴出来,我们做一个了解。好,阿弥陀佛。首先来看第四十三愿叫做“闻名得福愿”有时候也叫“闻名生尊贵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下面的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说他方国土的菩萨众了。顾名思义就是说在诸多的国土里边,是法藏比丘在因地的时候看见好多菩萨,小行的菩萨也罢、中行的菩萨也罢,很多生生世世累积的修行,游化世间的时候,可能是因为毕竟宿业还没有净,没有到业净情空彻底的地步、圆满的地步。在这个成佛的前期路上,必然还会有业力的牵缠。那业力牵缠,生生世世的这种因缘牵挂中,必定有时候会牵着他生到贫穷、下贱、卑劣的人的家庭中,必然会为人所轻慢。受人轻慢的话,就不能够具足这种弘宗演教大势力,令人起恭敬心的功德,就很难。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不要说他方国土,就我们这个世间而言。你看我们平常都是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至尊至贵,永远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受人尊敬的好像必须要富、要贵,那么一旦是个贵人,一定拥有资源、物质量大。所以说尊贵来讲,一方面我们有时候觉得太不平等了,非得这么看待就一定要有这个尊贵。那贫贱的人就不能学佛了吗?不能作为身份去弘扬佛法吗?不是这样的,是随顺我们这个国土,他是尊崇尊贵的人,轻慢下贱种性的,特别是当时的印度更是如此。
所以你看为什么现在我们很多时候一个名头、出身、文凭、你的工作的背景,你公司是国有、私营等等,好像都会牵扯到你这个人整个的格调、档次。这是人之常情,大家都是这样的,好像不行就拿不出手了。甚至弘法上我们对于法师受的教育,他所拥有的平台,都是流传佛法的一个主要的背景。所以寻着这样的一种具体情况,阿弥陀佛就设固有这样的一愿,这是无可厚非的。
因为每个佛佛都是道同,法藏比丘他的出生原来就是国王,是听了世自在王讲法以后,才弃国捐王的。大家看释迦牟尼佛本来也是观因缘,得生到迦毗罗卫王族身为太子,这样来显示他的弘法出身的这一期的示现缘起。所以我们要以这样的一种见解来看的话,确实菩萨生在尊贵家是非常重要的。具足了这样的尊贵背景,他的弘法事业才能够广大,才能够圆满。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太子,他当时以八相成道在咱们这个世界来示现。第一个因缘的功德在哪里体现的?就是身为太子还能够出家,那么大家必然就不会轻视他。因为说觉得王公贵族,这样的人都能够来出家的话。那一般我们都觉得说,确实是出世的沙门是人所应该尊敬的,他说的法大家都应该奉行的。这就是一个功德。
第二个,就是生在尊贵家还有一个好处,我们都知道人世间是以情来维系的,在轮回中我们跟谁的情最重,那就一定会为谁所牵挂,父母亲、六亲眷属更是如此。当时释迦牟尼佛他能够生到这样的王族贵家的时候,本身就等于说已经度脱了这些国王贵族来给他做护法。这样的话力量都非常大。所以说从这点来讲,这也是生尊贵家的功德。
第三个我们通常看,生尊贵家然后你再去出家,他能具足无染的功德,也就是特别容易相应放下后心境。你想,我们常说这个人经得多了、见得多了,经见过了以后再放下,他是真得能彻底放下了,不以为然了嘛。如果你还没到那儿,你说讲放下,当然这样人的也有。可是在普罗大众弘化的这种法中就很少了。为什么我们平常说,贫穷布施难,富贵修道难。
所以说你在经过富贵之后,依然还能够行道的话。大家想想这种根器,这种出来经过这样洗礼,而长养出来的法将之才的话,那真正才是人尊的法王气度了。所以你看每尊佛几乎都是这样的,人家能从太子的身份,放下所有的这些王位也罢,五欲之乐也罢都能够出家,那就说明真的是彻底放下了。所以等等这一类来讲的话,生尊贵家是每一尊佛、每一位菩萨度化众生一个必备的资粮背景,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一种染土的环境中。由于这样的一个方便,利用这样的一个背景,就可以把我们的弘法事业更加的辗转开来。
所以说如果不取生尊贵家者,不取正觉,这也是法藏比丘发的愿力。再我们进一步来看生尊贵家,谁家最尊贵?这是另一条从“闻我名字,寿终之后“来讲,这一条愿也隐藏着说,必然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你看我们说的再怎么尊贵,以人世间的尊贵能尊贵到哪里去,人间你就不能尊贵到四天王天呀,四天王天都尊贵不到大梵天,大梵天都尊贵不到色究竟天。所以说在九法界来讲,谁家最尊贵?当然是佛家最尊贵。佛家最尊、法王最贵。所以说他方菩萨闻我之后,寿终之后等于也说必生佛家。这也是这一愿,里边隐的深层次的法义。生到极乐世界,就是生在佛家了。
我们常说的“开示悟入佛知见”,就是生在佛家了呀。“入如来室,登如来座,著如来衣”,这就是生在佛家了。登如来狮子座,着柔和忍辱衣,那就等于说闻名以后,一系列生到佛家,佛家所具的如来功德都现前,就像一件衣服一样,都能够穿在他身上来表现,这就是愿力具足的内涵功德。这是第四十三条愿叫“闻名生处尊贵愿”。
好,我们再来看第四十四条“修行具足德本愿”。这条的愿文是“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条愿什么叫作“德本”?就是功德之根本。你看“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德本”就是成佛的资粮,你要成佛一定要具足这样的功德积累,最后圆满的把它到位了,那就叫作“德本”。
这里讲到“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也就是法藏比丘用这条愿力的设置,把它首先一个就是说,听到这句名号的众生他必然是一个信心精进的状态。“欢喜踊跃”就是这样子的。怎么样欢喜呢?大家反顾一下我们的学佛之路。生起信心的时候是欢喜,不明了佛教说什么,突然间有一天解了了某一部经典,某一句法言,甚至一个偈子,都会生起无量的欢喜,原来如此。
当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比如说持名号、读诵经典、证到稍微有时候有一些感应也罢,对于空性有一些触摸,甚至有时候身怀一种空灵的自在、如梦幻泡影般观法的这种感觉的时候,都会生起这种好像是证入的欢喜。有了这样的一种支撑,那我们就有点底气,腰份有力了。再回过头来跟自己有缘的这些六亲眷属也罢、亲朋好友、乃至一般的路人等等,但凡有缘的你给他讲的时候,他也生起了这样的欢喜,那么他的欢喜又带给我们一种度众生欢喜。所以种种这一系列都属于欢喜。由于有欢喜我们才会进一步的深入,精进勇猛的去修,去持佛名号。这叫“欢喜踊跃”。
这个功德还是建立在闻到阿弥陀佛名号上。所以你看我们现在同修一见面,师兄弟打招呼,都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本身就是一种“欢喜踊跃”种子。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着这句佛号,再去修菩萨行,就能具足成佛之道的根本。这也是佛说的,如果不这样他不成佛,不取正觉。
为什么要发这一愿。也是法藏比丘见到他方国土的菩萨,大家不要忘了,这些愿力全是针对他方国土里面具体的情形,而触发了法藏比丘当时对这个愿力的设置。所以他就看见他方国土有的菩萨长久、勤苦的去修行,可是还不能具备办足菩萨无量功德、资粮。所以他就很巧妙的就把这个闻名,只要一闻名、一称诵、就能够成就万德。所以说“具足德本”以这样大的欢喜心。
我们想想。只要我们学佛有信心入了怀以后,在修学路上,不要有大的退转的话,那我们每一天都不会白过的,每一天不管你是跟烦恼的斗争也罢,在生活中运用佛法思维、领略也罢,反正全体都是一个具足德本、积功累德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想想,我们的动力从哪里来呢?一想到可以往生,无量劫来回忆起我们过去所种善根、积累、感恩,多亏积累了这些善根,这辈子能闻到名号。由于有这个善根,我们再进一步相信这句名号,能够带着我去极乐世界。就用这句名号跟阿弥陀佛像一个“暗语”一样,对着将来去见佛。这都是“欢喜踊跃”、都是“菩萨行”、都是“德本”。所以“闻我名字“的这个功德,就具足了这一系列的增上殊胜因缘。
另外对于“德本”我们一般来讲,咱们这个世界,都是指的菩萨修行的法门,那肯定就是六度万行嘛,从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个方面着手。当然很多时候,我们把这个“德本”可能知道它是功德,但是我们“根本”不起来。“德本”的根本另外一个层意思就是,把它当作你根本的生活状态。
很多时候就比如说这个布施吧。布施你怎么能把它当作一种根本的生活状态,来积累功德。首先想,我们主动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很多时候我们是用这个钱来表达。那么也有时候用一些物资去做慈善、救济。乃至在危难之际做一些药品、甚至献血、乃至献骨髓,这在人道里面属于差不多都能够做得到的。当然有一些也是带着一种亲情的。你看前面讲到的为什么要生尊贵家,要在有一个家作为联系,就是我们这儿还是有种亲情的关联,但是还可以做这样的布施。在这样布施的情况激荡之下,我们这叫作什么呢?叫作主动布施,我们可以冠这么一个名。
那怎么样让布施成为根本布施呢?就是我们所有的生活状态。你比如说我们今天去买点东西,买点菜、买点日常用品。你到了这个店里边,比如说一家很便宜的(我们常有一元店十元店),有急需的生活用品。在买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这个店主他不是本地人,不在北京外地来的,很可能旁边有一两个小孩拖家带口,或者他的老母亲、老岳母在旁边也是老态龙钟。那这个时候我们也是买东西,你可以把这个买东西的钱当作是供养、布施。希望他的小孩也罢,或者他赡养老人也罢,都是由你这个布施给他,他能够发孝心,乃至抚育孩子身上,这也可以。这就是把这种功德当作生活的根本。这个也是需要我们常有正念。
再比如我们有时候去坐出租车的时候,现在好像有这个打车、那个打车方便了,或者有时候这个黑车也载人,还有地铁、公交可以选择。那有时候没的选择,可是我们又舍不得的时候呢,你可以这样观想。舍不得但必须要坐,那反过来不如发心,出租车司机师傅他每天起早贪黑也不容易,那么你去坐他的一趟车,把他也当作一个布施、供养。希望他用此来养家糊口、生活幸福美满。就很简单,只要能够念念转在这种上面的话,这就叫作“德本”的。就是把功德作为生活的根本来进行作用。所以这个时候,比如说持戒也可以这样子,忍辱也是,精进也是,都是这样下意识的。
你想想我们始终如果在这个布施的功德中,这样的去扶持正念的话,那你肯定也是同时并进了,比如说精进的功德,智慧的功德,六度具体都具足了。但是不要忘了,虽然我们刚才讲的是每天的生活过往中,我们真的很难提到这个层面来。这个时候你看“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就是只要听到阿弥陀佛,他就跟一个总的纽带一样,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很可能就是让我们刚刚入初心,或者念的相应的时候,都能够发起生活中始终修“德本”的心,万善同修。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
尽管我们同修有时候之间,也有一些意见的分歧或什么,可是只要说算了吧,阿弥陀佛了。就一句阿弥陀佛,你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了结,算了吧以佛号为借口不跟你计较。他真的有时候说算了吧,阿弥陀佛。就真的能让你的心当下就算了。所以为什么要把佛号常提在口上,就有助于我们“具足德本”。所以说空是来德本就是六度万行。如果个别的事呢,这句名号就是六德万行,名号就已经具足了“德本”了。
在此之前记得应该是在群三,还是在实修群给大家讲过,蕅益大师讲到念佛的时候他说,念佛一行中,就具足了六度万行的无上功德。他说真的能念佛的话,放下了自己的身心世界就是大布施。真的能念佛念到根本无暇顾及起这些贪嗔、烦恼,这不是就是大持戒嘛。真的念的只有佛没有人我是非了,哪里有忍辱,得去忍呢。真正念佛念的不加杂、不断绝,那就是精进。念佛念的没有妄想,一个妄想也插不进去,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始终就是在念,念兹在兹,那么这就是禅定呀。真正念佛念到有佛光摄受不取,有他力接引。在这样的一种大加被力下,绝不会为这种邪知,或者奇异所迷惑。那就是大智慧。
大家看是不是一句佛号就具足了“德本”了。所以一切的六度波罗密行,都是从心中流淌出来的。我们在念佛“念念即佛”的时候,就等于说当体就具足了,菩萨一切万行的这种妙行的功德,都是用佛号可以体现。这就叫“具足德本愿”。你看这就是法藏比丘说了,菩萨闻我名字的话,都“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成正觉”。那么他已成正觉,我们念佛必然具足六度万行所有功德。这是第四十四愿。
我们再来看第四十五愿叫“皆得三昧见佛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如来。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个“见”就是从你的眼根或者耳根闻,我们说“见闻觉知”。从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见闻觉知”到我们一个殊胜的对境,对于我们的六根这种漏劣的质量是有突破性的提升,这就叫见佛的功德。
所以所有的修行之人都知道,为什么见佛的功德大,太重要了。你看我们娑婆世界的每一部经典里边,只要佛在场讲法给他们一开示,马上就是从某一地就直到某一地。如果不在佛前,不闻佛法,他现前就得不了这样的功德。所以已经临近《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尾声的时候,又能够揽这么一愿,这真是婆心切切一点无私了。
你看等于法藏比丘见到说,有的他方国土见佛太难了,就咱们这儿也是如此。你如果在佛前佛后的话,那就见不到佛,这是一难。纵然有的见到佛了,可是像在我们生灭法的娑婆世界,这种染土中的话,佛他是要涅槃的。我们见的是他的应化身,是八十岁的老比丘身,所以无奈的在双树林中涅槃,没有办法。涅槃了以后,等于说有的人前半生见佛,那个六根可以“见闻觉知”到佛的加持。那后半生就只有佛舍利了,因为佛涅槃了。
纵然说你生在佛世,就像我们说佛在世的时候你也在世,佛走了你也走了。可是问题是我们只能见一佛,不是能见多佛。能见多佛顶多就是当时听释迦牟尼佛讲法,像咱们这部《佛说无量寿佛经》后面就把无量寿佛给请出来,用佛的这种加被让众生现前于会大众都见,那也是偶尔的一见。所以通常能见的只是一佛,这一佛也是我们常随佛才能见。不是像极乐世界,等于说佛常随着我们。纵然是能够见多佛,这就是刚才经典里面有时候见一下,他也不能见无量不可思议这么多的一切诸佛。纵然能见无量不可思议这样的一切诸佛,可是也不能常见无量不可思议的诸佛。
大家看到这一句了,“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见佛的功德。到这种地步的时候就等于说,得了这里讲到什么呢?“皆悉逮得普等三昧”。“逮得”就是说已经具足了,住在里边了。什么叫作“普等三昧”呢?“普”就是普遍的意思,平等的意思,能够普遍平等的、同步的、一切诸佛一时普遍、平等、同步现前,无所不见,才叫作“普等三昧”。其实也就是“念佛三昧”。所以这就是法藏比丘赋予我们的一个功德。等于说我们在这儿修行人,闻到这句名号以后,能够“皆悉”就是必然将来要住在这个念佛三昧中,一直至成佛,能够常见到无量不可思议诸佛。
大家要知道,这个常见他也是有操作技巧的。像我们凡夫现在还没有说他方国土诸菩萨众,可能我们比菩萨还差一点。常见他也有几种。如果我们叫“现前见”的话,这就等于说你有证量了,或者在佛的加被下,你直通到佛的现前境界中,那么就等于说用六根来见,眼根见,耳根闻。
还有一种叫作(常见怎么见)是“观见”。用观照你就始终起观,就是一尊活灵活现的本尊阿弥陀佛、或者西方三圣,只要你一作意他就现前。我们就一尊佛来讲。所以这种观见,也等于说另外一个叫“信见”,就像《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说,“深信诸佛皆充满”在十方三圣的国土中。“深信诸佛皆充满”这也是一种以信心而见。这是打个小段,这其实也是一种修法。
这里讲到的说“皆悉逮得”,就是说闻到名号以后“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始终能够见。就是往生到极乐世界,“逮得普等三昧”就是具足了念佛三昧了。大家要知道,念佛三昧其实就是见佛三昧,就是一切诸佛悉现在前。有时候把般舟三昧也是这样来理解的。念佛三昧是叫行法,是你行的这个法。见佛三昧是指的现境,现前的境界。那么真正住到“普等三昧”里边,就等于说行、进一如,合二为一了。
所以我们有时候在理解《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到说,“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总是说像《佛说阿弥陀经》里面讲到的其中“多有一生补处,皆是阿鞞跋致”,就觉得已经诸上善的不得了了。这个“声闻、缘觉、乃至算数所譬喻所不能知”。我告诉大家其实这句愿文里体现什么?真正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的究竟功德,到极乐世界见佛。见一佛就见一切佛,生一净土就生一切净土。所以一旦入了净土,前面的就是树林中见他方国土,那么每一国土里面都有佛,都有眷属呀。所以就等于说悉现在前一样,就是这样子的。所以真正的在于诸上善人,大家要知道真正的在于究竟圆满的大善人、上善人,那就是佛为究竟善人。是这样的一种现前功德,非常非常殊胜。
一条愿文,一条愿文这样讲下来,我们其实始终已经在受着这种闻弥陀名号,乃至读如是愿文,我们也在可以说现前的这种念佛三昧中,当然我们没有这个“普等”,也没有“逮得”就是相续的住进去,但是这会儿我们就在这个三昧里边。现前一作忆就在三昧里边,那就“深信诸佛皆充满”。这叫“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就不成正觉。”
所以这一点来讲其实也是“普门”的意思,一门即普门,一多无碍。这里在净土祖师们著作中都有过描绘。就是在极乐世界,包括《佛说阿弥陀经》也是六方代表十方三世诸佛之所护念,包括每个人去持名,乃至往生咒的时候,都是由阿弥陀佛常住其顶,这是极其殊胜的。
为什么这里讲到这几愿一直从闻信佛名,就得到这样的一种生尊贵家、具足德本、清净解脱,好像利益要比前面的要大的多。为什么?大家不要忘了这里的他方国土诸菩萨众,也就等于说能够受用到这条愿力现前真实的功德、利益的话,在他方国土已经修的,就跟镜子一样已经打磨的烦恼很薄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要一闻到阿弥陀佛名号,这种妙德就在他心中显现。我们常说念佛三昧已是具足了宝王三昧,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刻就能够出现这个影像,就跟这个镜子马上就会一点尘埃都没有了,就吹散了一样。因为上面的尘埃已经很薄了,都是菩萨众的。所以就能够常见显现无量不思议一切诸佛。这是第四十五愿“得三昧见佛愿”。
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讲,见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蕅益大师也在说,讲到了极乐世界能够常见佛、闻法、供养僧众、能够亲近三宝,速得正等正觉,速圆满菩提道业。就在于见佛是他的核心的大加持力。
好,我们再看第四十六愿叫作“自然得闻妙法愿”。“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的缘起应该是,法藏菩萨见到他方国土的一些修行人,虽然也可能处在佛世,但是他听法时不得自在的。也有可能虽然见到流传在世间有佛法,但是他求的法,有很多困难不能称心如意。你比如在咱们这儿来讲,我们在微信上讲有时候常常会有一些同修,令我确实也很感动。这可能也是一直支撑我到现在,还一直做这么一个坚持的一个动力吧。
很多时候我们说这个手机微信,你把它作为玩乐的工具什么的它也是这样。你把它作为弘法的平台它就是功德无量的。很多同修通过不知道在全国各地,也可能宿世的因缘吧,找到我们这个群里来。然后非常激动也很感概的说,这么久的时间都没有这个机缘。我们身在群中的当然就不知道这群进来有多难了。那么可能这些宿世的因缘不是很深,他们确确实实没有现前的这个因缘,轻而易举的就走到这个群里面了。我们好像听得宏海法师讲的,已经多的再不能了,一次又一次都是这些话。对他来讲就是很难能够听得到,这就是缘法。
或者说有的人发心修行,他自己的根器可能是那样的根器,该修那个法门,结果他遇到的法可能是针对另外根器的,修的是其他法门。那么免为其难,又难以相应,这样的话也是非常难受的。所以你看这里叫“随其志愿所欲闻法”。就是你想闻什么都能闻得到,你该闻什么法,就能闻什么法,是这样的一种。那在咱们这里“闻法功德殊胜行”。在古代为什么说云水生涯呢?就是万里路上去寻访善知道,万里寻师,云水求法。佛在世的时候你闻法也得见到佛呀,你见不到佛那就现场听闻不到法嘛。
所以说这就是法藏菩萨看到他方国土跋山涉水,然后闻的法有时候相应不相应,契机还是契理,都没有相契。都是一系列的这个修行路上容易给他设的障碍。所以在此就设了这么一愿。就是说到极乐世界,大家看到了这不是说闻我名号的菩萨,是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就是你随你的好乐,你来闻。
大家看那个《观无量寿佛经》里边,以前给大家讲的时候不是有三生九品嘛。那么三生九品里面就讲到,有的人在我们这个世界他听的法,可能是解大乘第一义谛还心不惊动。比如他说一切都是如梦幻泡影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你想在咱们这的话你看《金刚经》里面描绘的,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不惊不怖者,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这就是闻到这句法以后,他的这种志向、愿力还能够接得住,这也是一种随所志愿的表达方法。你有的接不住。
所以你在娑婆世界是闻的这个法,你到了极乐世界,它就呈现出来水鸟树林,七宝池,八功德水,呈现出来的法就是你想听的,在娑婆世界习惯听的这个法,还是得的成佛的利益。那么反过来进一步,你看如果我们娑婆世界可能先修学的是小乘,苦、集、灭、道法,那么到了极乐世界在三生九品里面也有,在极乐世界莲花化生出来以后会怎么样呢?先是见到圣众给他讲什么,苦、空、无常、无我。就是给你讲的四谛法,你原来习惯听的法,不是讲大乘法。
但是大家要知道虽然如此,随所志愿就是根据他原来的习性、根性闻法,得的利益都是大乘第一义谛究竟圆满的利益。因为在极乐世界里面二乘种不生,所以就真正确定二乘法在那儿是没有流通的。不思议的愿力能够把他增上到什么程度。他的这个法是以小乘的形式给你流露、讲解出来的,你的根性也是原来修小乘的根性。问题是你虽然是修小乘的根性,听的似乎也是小乘法模式,和讲解的所用的名词。可是你得的利益一定是大乘第一究竟圆满法的利益。就是这么一个不思议愿力的加持。
所以这里讲到的随所志愿真是如此。因为在《佛说无量寿佛经》里边讲到,咱们其他的不说了。就说这个七宝池里面的八功德水,八功德水它能够自然随意,能够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所以说这里面这些水的功德,他讲到说能够“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也就是跟我们这里讲到的“随其志愿,所欲闻法”完全是吻合的,随其所愿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法声、僧声。
就是说你如果在娑婆世界的时候,我们肯定先要皈依三宝,是以三宝为载体而启动的学佛机制。所以在极乐世界还是给你讲的佛声、法声、僧声,佛声就是觉悟声,法声就是正知正见声,僧声就是清净无染声,随其志愿而所闻。那么还有或闻寂静声,如果你喜欢禅坐、喜欢默照这样的一种禅修习气,就给你闻的是寂静声。或者你是修无我法,那就给你讲的是空无我声。或者你是常行慈悲,你的悲心比较重,那他就给你讲大慈悲声。如果你修的是波罗蜜(般若智慧),或者十力,四无所谓,十八不共法等等这些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就是这里讲到的功德叫作“自然得闻”。
你想想这句“自然得闻”,就是非常了不得的呀。在咱们这讲法的时候,给大家说你要祈祷,你要祈请,请佛住世,请转法轮。他不是自然的,是一定要攀缘才能够把这个佛法给求来的呀。
在极乐世界他是“自然得闻”遍布法音。就是整个国土里边一切外在的情形,所见的同修都是大圣者,都是大菩萨,一切的宝楼阁、大讲堂念念的都在宣流法音。你想怎么闻,最终全部去入到这个成佛之道,就这样的一个大法场,这样的一个大法会。所以在这样的一种大的环境下。你想想我们常说心净则国土净,可是我们这儿心净不了,因为国土不净呀。
到了极乐世界到处都是闻法之声,宣说法音,整个都是国土之净,由于国土之净我们的心不得不净。所以到底是心净则国土净才容易,还是国土净让心净容易了,当然是国土净让心净容易。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心力小,国土力大呀。在相对一个凡夫的层面来讲,我们的心,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作意的能量太小太小了,让去跟彻底的这种究竟圆满三宝的觉证进去匹配,匹配不上去呀。所以虽然说心净则国土净,可是心净的起步很难。
但是极乐世界到处都是圣法,自然而然国土是净的,让你这个微小的心力,马上就跟巨大的国土净的这种外在的心力,把我们内在的心力给彻底影响了。这一切的功德,就来源于在极乐世界能够不间断的得闻妙法。这个没得比,他确实就是这样的殊胜。这是第四十六愿。
我们再看第四十七愿叫作“即得不退转地愿”。这一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因为在修行路上,一个是见佛有具大的加持力,另一个就是得不退,能够让你有很好的资粮上的保障吧。因为也是见到十方世界修行都有需求,但是能够一直精进持续修行,甚至能够达成到一个不退的。什么叫作不退的?就好比我们说,登山途中的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有回头一望向下的危险,但是到了一个相对的平地上,再稍微整合一下,再往上进发的时候,就不可能转身再退回到这个原来的出发点了。
在咱们这个世界,很多时候叫作轻毛菩萨,因为始终会退。舍利佛以前先修行的时候,有时候是从初住升到第五住,结果后来又回到初住。等后来又修到五住、六住的时候又退下来了,进进退退一直六十个劫他就突破不了,还修不到这个不退转位。所以这里讲到“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大家记住从这条开始又是“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即得不退转,就是“闻我名字”已经得到不退的利益了。
特别是蕅益大师里面讲到,行不退,位不退,念不退,他说究竟不退,就是说这句弥陀名号,只要闻到本识,就是金刚种子。《佛说阿弥陀经》里面也有讲到,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都是在表达这个功德。
就是说我们在他方国土里面,修行的这些诸菩萨众,他如果一旦越修越到高危的时候。为什么说高危呀?大家知道修行还真是这样,越到高处越危险。就跟我们作买卖也是,最大的投资,最高的回收的时候,越到最后关头,他越一点错都不能出的。像烧那个琉璃器一样,越温度高的时候马上就成形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坏的时候,退的时候,一样的道理。所以这个时候,就因为得到这个名号佛光的摄受,也就是说,阿弥陀佛能够对十方众生,特别是菩萨众摄取不舍的佛光加被,所以能够不退。
不退的功德就设在名号中。只要有信心的这些菩萨们,一持这句名号,就在名号中所提练出来受用的到,他所需要的不退转功德。这就是第四十七愿。第四十七愿跟第四十八愿可以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第四十八愿进一步说“即得诸人究竟愿”。前一个是“不退转地愿”,这是即得诸人究竟,那就更是不退里面的不退,就是大不退了。特别是这里讲到了“无生法忍”,已经叫了大不退了。
好,我们先读一下第四十八愿的愿文,“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这两愿的区别,前者是于无上的佛道他得了不退转。这里讲到的说于中的佛法所得的不退转,这里面讲的第一、第二、第三法忍,其实就是我们在经典里面讲到,在极乐世界见到菩提树以后,就得到“音响忍”“柔顺忍”和“无生法忍”。这三种忍其实就是对于无生的这个空性,所观照而得到的忍力。
再再的给大家讲什么是忍呢?安忍的意思,受得了,就在这个层面了,一直停在这个层面了,这就叫忍。这种忍可不是咱们这的憋屈或者怎么样,不是这个意思。他就是说能够安住在这里了。第一忍叫“音响忍”什么意思呢?一方面就是说我们对于任何这些诽谤,或者等等这一类的语言,或者就是觉得一切事情如梦幻泡影,就像在山谷里面的回音一样。你把它能观空了,没什么意思了,任何对你的赞叹也罢,诽谤也罢,你就把它当作山谷里面的回音,都是一个回音假的不惊不怖,不害怕这就叫作“音响忍”。
由于这样的“音响忍”这个比喻,随着我们对一切法还是如梦幻泡影这样不生,一切法无生,没有一个真正实在生起来的一个东西,那么慢慢你就随着这个智慧的观察,定力的深入,就能够进一步得到“柔顺忍”。“柔顺”顾名思义就是心柔软了嘛,不会跟他对着干了嘛,心随顺了,不会不认命了嘛。我们总是不认命呀,我们有烦恼就是不认命嘛。一不认命非常有意见的时候,烦恼越大了。那这时候就烦恼一会吧,没办法,烦恼完了再继续。
如果能够始终继续随着这个空性的观察,那么最高就能够达到“无生法忍”,对一切法不生,也不灭。有一个决定的信受安忍住在其中,这就叫作“第三法忍”。
你看我们平常都跟大家在念回向偈。我们每个净土行人一起,包括我讲法,咱们念佛的时候最终都是说“愿生西方净土中”,这个回向偈真的是非常的殊胜。四十八愿的最后,最高至高点是即得无生法忍,成佛。我们回向也是“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这就是我们一个净土行人最明确的目标,最一直的愿望,最长久的坚持。就在这四句话中。
那么今天到这里也就把《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给大家就这么讲完了。我也跟大家一起又很荣幸的这样学习了一遍,也确实真的还是每学一遍,我们都有一些心得,都有一些受用,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哪怕你再怎么读的多,背的滚瓜烂熟,那么再学讲一遍时候,还是有一些东西,觉得说又一亮,其利益无穷。
利益无穷是怎么来的呢?依之而行,利益无穷。所以《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讲完了,大家知道我们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我们坚信四十八愿,就是我们登彼岸的全部舟船。所以请大家,既然我们这里闻思讲堂也叫作莲池海会,希望大家做一个纯粹的净土行人。听学佛法也就是这样子的。更多的在于相信阿弥陀佛就在西方。
所以今天最后我们做一个什么呢?我把印光法师《一函遍复》也是一个不朽的名篇了,给大家读一段他老人家前面的开示,我们也不做什么演绎了,怎么发挥什么总结感概了,大家听进去就可以了。我给大家读一遍,大家要认真领会。《一函遍复》的开篇。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就给大家读这么一段。这一切都是阿弥陀佛愿力给我们提供的保障,希望我们以此而起信、愿、行资粮。
这段时间的讲解,我看我们讲《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到今天我也记不到有多少次了,大概十来次,那又是我们学习的告一段落。希望我们对于听法的这种推动进行中,也是推动我们行门上的精进不懈吧。
所以在此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再做一个行法上,大家功课上的一个倍倍增进吧。我们想一个法子是什么呢,数量上以三千,一千太少了,毕竟我们也学修了这么长时间了。希望大家以后,以三千念佛为一个数量组,你今天能念一个三千,两个三千,还是三个三千,四个三千,倍倍往上增,希望大家给自己下这么一个功课。就是以三千为我们数量组,再说一遍。那么每天以三千为一组,念一个三千,两个三千,或者三个三千,四个三千。
那基于现在我们大觉世间群来讲,都是以一万为基数的,每天一万,包括咱们实修群也是如此。既然我们在闻思讲堂这段时间,以后的讲法我们是这样是灵活的,就是具体讲什么我们下星期要休学一星期,到时候给大家再通告,说下面开始讲什么。但是我们的重心,要转上我们念佛数量组的修行功德上来了。希望大家都能够发心,因为三千其实很少了。开始不要忌讳我们是念得快、散心,不要忌讳这些,先从数量上来确立。
当然越质量高越好,这是必然的,但是我们现在开始先从数量上确立。那我们也在这里没有机缘,就是说考察大家的功课怎么样。有的在实修群里边自然在那边回向。我们以三千为一组,在咱们群三里边至少至少你每天有三千。稍微久修一点,至少至少每天是四个三千,一万二。这样的话就算是基本完成了。当然最好你能修十个三千组,那么一天三万声佛号,这样的话我想往生的把握就会很大了。
总而言之为了共修同生西方净土中,我们还是依然继续的这个闻法功德殊胜行,念佛功德殊胜行,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向功德殊胜行,一起来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今天就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谢谢大家,随喜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