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本行经卷第四(一名佛本行赞传)

宋凉洲沙门释宝云译

度五比丘品第十七

「敬顺于佛,  意无差别;  吾愍汝等,
 令离罪咎。  佛于世间,  普施以善;
 以平等慈,  犹如赤子。  其有慢意,
 侍是师者;  其人受愆,  如违慈父。」
 于是五人,  同声对曰:  「修甚苦勤,
 无所剋致。  意退从安,  放恣其情;
 何由致道?  愿示其意。」  「犹如有人,
 撽压沙水;  唐劳其力,  终不得苏。
 譬人[穀-禾+牛]牛,  舍乳[穀-禾+牛]角;  以其行愆,
 终不得乳。  缘灯光明,  以除晦冥;
 亦不以水,  恶骂利刀。  如是厚重,
 愚痴闇冥;  以智慧灯,  终不以余。
 犹如盛火,  得风吹动;  烧然乾薪,
 终不休灭。

「人纵情意,  迷惑六欲;  尘劳秽行,
 终不损灭。  盛炎虽灭,  余有少火;
 终不舍本,  烧燋之性。  意虽精微,
 故有余识;  觉有识苦,  尔乃了谛。
 当求无生,  无老无病;  又无有死,
 地水火风。  无前无后,  无中无动;
 思求是处,  觉灭度苦。  八贤圣路,
 可以逮致;  是以觉道,  及其方便。
 不以觉了,  八贤圣路;  故迷世间,
 颠倒轮转。  当觉是苦,  次相承侍;
 先除苦原,  恩爱欲缚。  勤加剋修,
 八贤圣路;  当以泥洹,  寂灭为证。
 应觉觉苦,  除爱欲着,  以灭为证。
 修圣路者,  因是立行,  其事具成;
 吾当尔时,  逮覩黠眼,  明达四谛。」
 以是四谛,  为是五人,  三明解脱;
 以坚金刚,  正法慧杵;  坏碎五人,
 尘劳之山。  亿宝始初,  觉正谛法;
 八万诸天,  时俱解脱。  地上天龙,
 鬼神俱叹:  「转上法轮,  何甚快哉。
 善修禁戒,  辐甚牢緻;  调良寂灭,
 辋博周匝。  精勤志介,  毂处中央;
 为天人转,  未转之轮。」  鬼神叹声,
 上冲于天;  周遍天上,  乃至梵宫。
 诸天始得,  闻是音声;  因是发意,
 来诣佛所。  当其始转,  正法轮时;
 天龙人鬼,  海神皆喜。  即雨天花,
 不可称计;  众生蒙赖,  从苦得安。
 梵天请佛,  乞转法轮;  众生得度,
 于今不息。  是之福报,  皆归梵天;
 是故称号,  梵福第一。  其初始转,
 法轮之时;  佛以甘露,  先饮五人。
 愿使众生,  速转法轮;  如佛世尊,
 说法度人。

佛本行经度宝称品第十八

 久无央数劫,  所积得善本;
 逮得昔所愿,  先以授五人。
 犹如事火祠,  得酥益增炽;
 佛炎超踰彼,  光明靡不照。
 已出五道渊,  寻便度五人;
 始与五沙门,  德力胜五根。
 佛如满月现,  与诸弟子俱;
 犹如五明星,  与月俱游处。
 时波罗奈城,  有大长者子;
 性慈仁愍达,  厥名曰宝称。
 居宅如天宫,  侍使犹天女;
 伎乐小罢息,  称及女皆眠。
 古世福所追,  应服甘露药;
 前世见死尸,  慈悲斯须间。
 宿善所追及,  怅然从寐寤;
 见诸女如尸,  居宅犹丘墓。
 其心怀惨忤,  举手悲叹曰:
「吾今遭厄难,  大苦患之中。
 自然生善心,  唯乐无为安;
 欲乐难久保,  善乐斯须耳。
 当从何路逃?  于何自藏匿?
 不遭无常火,  无恐怖之处。
 谁于世可恃?  吾当何所怙?
 谁当从爱欲,  深泥中见拔?」
 于是舍爱欲,  徐下金宝床;
 因便履宝屣,  其价直百千。
 居宅城门户,  皆自然夜开;
 即明晓如昼,  其心怀狐疑。
 天于上空中,  怀慈告令悦:
「仁远建志性,  莫顾懈迟久。
 佛世间圣师,  今去是不远;
 停立相望待,  如牛求母犊。
 仁当于今日,  建无极大利;
 淫欲如群鱼,  迷惑之回波。
 以乘上精进,  第一牢桴材;
 度诸苦渊海,  期必在今日。」
 时童子宝称,  行正流泣测;
 遥举手向佛,  悲声而叹曰:
「惟尊我今困,  于老病死苦;
 愿尊常为归,  济我斯苦患。」
 佛时遥告以,  梵柔软净音:
「是间有安静,  无苦患之处;
 有八贤圣路,  寂灭甚清凉。
 速来诣吾所,  当为汝作归。」
 宝称闻是教,  喜踊意充益;
 犹如遭旱热,  自洗清净池。
 寻声至佛所,  稽首世尊足;
 唯如妙华树,  为风所吹颠。
 体璎珞服饰,  心怛然不着;
 宿福今运会,  毕竟获罗汉。
 佛见宝称心,  内惭体璎珞;
 沙门事俱辨,  因告语之曰:
「饰容内纯善,  第一胜诸根;
 是谓成吾法,  不以託外服。
 其有内心端,  表里相应顺;
 道门为之开,  不可恃虚服。」
 缘宝称功德,  四友因得度;
 满成与无怙,  牛呞及善与。
 将五十童子,  得度脱诸苦;
 彼诸世尊边,  始六十罗汉。
 时佛以梵音,  告诸弟子曰:
「汝等已度苦,  旷然清凉安。
 众生沉爱欲,  受苦可怜伤;
 卿等宜慈愍,  诸方宣化度。」
 分布遣弟子,  于是独游行;
 乃至野象泽,  因求止宿处。
 现神光晃昱,  以降毒害龙;
 显神足变化,  种种奇妙好。
 佛憍慢已尽,  又化诸憍慢;
 度第一迦叶,  居野象泽者。
 然后以次度,  迦叶之二弟;
 三兄弟门徒,  千人成无着。
 佛与是三人,  功德甚巍巍;
 法则及惠施,  禁戒威仪善。
 将从千弟子,  名众师之师;
 慈愍度竭王,  行诣王舍城。
 有宿德之人,  典领摩竭境;
 以善居王位,  德善踰众生。
 闻佛大圣尊,  来入国境内;
 闻即心喜踊,  整严往迎佛。
 王驾躬自出,  与大极自军;
 王瓶沙妙容,  众王中最殊。
 如释从诸天,  俱出其天宫;
 严威仪导从,  往见梵天时。
 与诸重臣属,  始从城中出;
 执转轮圣王,  出游之威仪。
 与诸神宝臣,  前后俱导从;
 极世之严饰,  殊妙无有比。
 象马车人从,  声震于云中;
 妇女临路观,  服饰如电曜。
 诸城门各出,  填塞四衢路;
 犹如山诸谷,  秋雨暴水出。
 诸王中雄勐,  行近至佛前;
 佛奋金色光,  照曜诸树间。
 以佛之威神,  曜泽令金色;
 王愕然欢喜,  顾谓傍臣曰:
「听声视其色,  礼仪甚相应;
 如吾谛熟观,  诚实妙宝器。」
 智慧之大海,  众善之宝藏;
 遥视其容貌,  佛以慈相示。
 王不胜欢喜,  便下其宝车;
 如日出于云,  下没西山岗。
 罢王五威仪,  步进诣佛所;
 五体礼佛足,  尽心谦恭敬。
 叉手仰视佛,  甚妙意无厌;
 喜敬心无量,  身衣毛皆竪。
 礼竟就位坐,  形容益殊好;
 一心熟观佛,  犹宝须弥山。
 三自称名号,  因白世尊曰:
「今视世尊颜,  心终无厌足。
 佛兴世奇快,  为三界作归;
 今日喜踊跃,  情怀心逸豫。
 豫覩计明谛,  快舍圣王位,
 天世人所敬,  其宜实应当。
 度身至安处,  充满众生愿;
 今礼世尊足,  身命归于佛。」
 王于佛前坐,  佥然自捡整;
 系眼睛于佛,  熟视心不动。
 专精在守意,  如蜂向花树;
 兼加谦恪心,  渴仰欲闻经。
 佛以八种声,  为王广说法:
「诸根及心意,  六情缘起色。
 起灭不停息,  犹如水中泡;
 诸根之起灭,  王当谛觉知。
 如下种于地,  必有萌芽生;
 芽非种种非,  芽王当审觉。
 非本不离本,  诸情意如是;
 生死之颠倒,  相因缘生灭。」
 王闻是深法,  心为之悚然;
 即度生死渊,  逮得慧眼净。
 侍从万二千,  皆蒙得解脱;
 上诸天八万,  逮得甘露药。
 尔时佛圣师,  游止竹林园;
 慈愍众生故,  昼夜奋光明。
 比丘名马师,  顺威仪早起;
 启辞白世尊,  欲入城分卫。
 佛告今出行,  若卒逢异学;
 当以四谛颂,  次第为解说。
 时闻圣师教,  顶受而奉承,
 为其四大故,  行诣王舍城,
 寂然息心行,  目视不离前。
 外学甚明达,  厥名曰受训,
 见妙异威仪,  敬心而往问:
「新威仪寂灭,  唯告示其意。
 是何奇宝山,  为仁最上师?
 仁是何宝颗?  从何山迸出?
 是何智慧树,  所戴鲜好花?
 为从何师日,  仁光所从出?
 是何慧清池,  乃生是芙蓉?
 仁师有何教?  是谁见告示?」
「有王甘蔗族,  释种王之子;
 舍家学成佛,  为普世圣师。
 仁当觉吾师,  天人圣贤师;
 我适始初学,  生年既幼稚。
 佛法广且深,  所说甚精微;
 今当精现说,  圣师之言教。
 觉苦苦起无,  又知苦所灭;
 所以苦灭道,  圣师所颁宣。」
 彼闻是四句,  心即霍停止;
 忧婆替即时,  逮得慧眼净。
 因为目犍连,  再遍说四句;
 应时见道迹,  俱行诣佛所。
 与五百门徒,  稽首敬礼佛;
 发声称沙门,  威仪即备悉。
 二贤先见道,  俱逮罗汉果;
 一者智慧最,  二者神足备。
 二贤侍世尊,  犹如左右臂;
 共辅翼于佛,  如王者贤臣。
 时有大姓子,  名曰药树生;
 舍金色妙英,  剃头被袈裟。
 于多子野泽,  见佛陈本行:
「今始得覩佛,  一切智圣师。」
 叉手戴顶上,  向佛遥稽首:
「佛是我圣师,  我是佛弟子。」
 佛以妙梵音,  慈心告之曰:
「善来贤明士,  适遇会良时。」
 佛应顺本行,  为说深妙法;
 散其尘劳聚,  即时逮果证。
 与三圣弟子,  光显一切智;
 犹月十五日,  与三明星俱。
 适从舍卫国,  奉使至王舍;
 财富好施与,  厥名曰须达。
 到适闻佛名,  喜踊跃无量;
 举身衣毛竪,  夜不能眠寐。
 夜半至佛所,  到即得见佛;
 五体礼佛足,  情甚怀欢欣。
「汝以爱法故,  除损睡眠耶?
 夜喜故诣吾,  必获其善报。」
 施戒及智慧,  叹誉生天安;
 淫欲之瑕秽,  广说若干法。
 犹如净好[叠*毛],  入染受色鲜;
 时长者须达,  受入泥洹池。
 久发愿求佛,  欲于世兴出;
 度脱众生苦,  所誓今已满。
 从生死苦厄,  度无数众生;
 导以正平路,  径趣泥洹城。
 如其本所愿,  各各从意得;
 往古得度者,  尽服甘露味。
 皆寻得安隐,  不危坠之处;
 闻已乐学者,  当入泥洹城。

佛本行经广度品第十九

 独为一切护,  独为世间师;
 为天人为导,  号佛天中天。
 长夜在尘劳,  久处昏眠者;
 击正法之鼓,  以寤所应度。
 五岳所拥绕,  罗阅祇城中;
 度王弟攦黑,  及群众八万。
 长者号勇勐,  悭垢蔽其目;
 先济化炎光,  并度医耆域。
 王舍城国内,  迦罗卫首家;
 世尊光踰日,  小火欲焚佛。
 法雨洗其心,  三垢之盛火;
 毒饭及尘冥,  一时普消殄。
 随提大国中,  达士如梵天;
 度名闻梵志,  号曰梵摩踰。
 香特大国王,  目如绀莲叶;
 为解六种法,  令觉正见谛。
 有山名道术,  特显如金山;
 心净有智慧,  沐浴俗解脱。
 有十六梵志,  号曰度彼岸;
 及余六万人,  同时皆得道。
 时众祐福田,  往诣处聚中;
 于时彼聚中,  有大姓梵志。
 有名闻重齿,  时欲大祠祀;
 断祠祀疑网,  立之于正路。
 时在随提山,  帝释石室中;
 时佛处其中,  不动如太山。
 天乐般遮翼,  歌颂觉寤佛;
 以清净甘露,  饮天王帝释。
 怀害多瞋怒,  捷疾甚暴风;
 小指为额鬘,  迷惑痴狂走。
 害如阎罗王,  梵志鸯掘魔;
 神足以调化,  凶暴难调者。
 又于安屈界,  梵志名戒慎;
 狐疑所缠结,  绝断其狐疑。
 与三百门徒,  从苦得解脱;
 截其尘劳结,  令永无有余。
 头上火炎然,  口中亦吐火;
 瞋怒衔下脣,  撩掷火烧然。
 身都放火炎,  犹如劫尽烧;
 以言灭旷野,  阿腊鬼神火。
 身大如青云,  电光晃斑驳;
 体大亦如是,  饰以金璎珞。
 怀害吐毒气,  霹雳雹石緻;
 视神力斯须,  灭无苗龙毒。
 于大宅聚中,  化童子拜守;
 先度善昏眠,  野城化手授。
 拘睒尼所济,  无畏及令者;
 于罗阅城国,  化梵志无嫌。
 维耶离所度,  食肉蔽罗刹;
 叶耳恶鬼神,  俱化令度脱。
 师子力已下,  化度四千人;
 又化劫宾[少/兔],  及四千童子。
 于野畜繁山,  化太子道德;
 地时度白转,  所生化济使。
 退守于双林,  生听于舍卫;
 化梵志无畏,  及无数大众。
 又化优波先,  五百将从俱;
 又度听受等,  及五百梵志。
 化不兰弟子,  有五百贾人;
 济五百释种,  皆令作沙门。
 于清林村落,  化度二百人;
 无特度二百,  会同度五百。
 又于亿传村,  化度八十人;
 此满度六百,  随提聚五十。
 诸天四天王,  大力护世间;
 势力如谷水,  恚害如流波。
 以其越呪教,  为说四圣谛;
 极乃能解达,  立之八正路。
 诸贤士等辈,  二十八鬼神;
 将军凶弊恶,  犯娆人魂魄。
 居雪山鬼神,  竪毛多瞋怒;
 刺毛甚弊恶,  佛灭其恚害。
 女神诸鬼母,  厥名曰取去;
 食世间无数,  婴孩抱上子。
 最小子爱作,  佛取藏钵覆;
 母行方便求,  狂走来诣佛。
 佛问:「爱子耶?  世人亦爱子;
 若能慈不杀,  吾当示汝子。」
 即从教受戒,  执慈不复杀;
 与子归诣佛,  如江河归海。
 将男女甚多,  鬼男女亦众;
 孙息诸男女,  无数塞野泽。
 于祇树之中,  化诸鬼子母;
 将从无数众,  佛授以正法。
 随提国沙门,  度脱四十人;
 四方士沙门,  又度三百人。
 度簇发梵志,  徒党四千人;
 有勇进梵志,  又复度千人。
 如化舍利弗,  精进者无数;
 以化槃特法,  软意教亦尔。
 又如安庠法,  化无数善人;
 化罗旬擩法,  度诸薄福者。
 如化贤良法,  度无数贵人;
 以化厕士方,  度无数贱人。
 如化迦叶术,  度无数调良;
 如化迦楼陀,  无数放逸人。
 如化善除法,  所度无央数;
 以化贵姓法,  聚度亦无数。
 因度占波法,  度诸占相师;
 如迦叶比类,  化晓迎意者。
 舍卫城门中,  逢五百异学;
 化以火围绕,  方便度脱之。
 现神足变化,  度郁鞞迦叶;
 以威神降伏,  梵志名快谛。
 审谛与阿践,  及无苗龙王;
 并言谈长者,  皆急疾力化。
 或如鸯掘魔,  舍走而以化;
 如化香持王,  迎逆烦意度。
 以若干方便,  接度其弟难;
 度梵志因头,  佛从因化出。
 变现身为鹿,  济度野猎师;
 五百释种猎,  化其箭为花。
 化醉如郁伽,  度严饰如綵;
 以度憍怅方,  济诸奢憍者。
 化难动迦叶,  逆不受其施;
 以若干方便,  行调度众生。
 长齿与黑子,  吉瓶及造作;
 诸国弊鬼神,  佛之所教化。
 上昇及深奥,  江施与形像;
 至牢山鬼神,  化于普广山。
 度明珠齿鬼,  花齿鬼第二;
 千目及青眼,  法度与赤色。
 婴耳及花耳,  大力甚贡高;
 大深山谷中,  化是诸鬼神。
 佛至大吼国,  度诸优婆塞;
 立之不还道,  凡有百五十。
 建往还道者,  有二百五十;
 须陀洹道者,  具满五百人。
 所向及喜叹,  叹者乐花开;
 听善性及雾,  吉善来充溢。
 称满及善觉,  仲隐光含笑;
 牛胜絜长颈,  未发并泉作。
 如是等罗汉,  同一有五百;
 略说其端首,  度者无央数。
 或以柔软教,  或以麤穬辞;
 或以刚柔调,  佛尽教化之。
 调达之所放,  狂醉于王舍;
 佛所化迷惑,  醉象名财守。
 时于城门外,  佛见勐师子;
 好目视世尊,  佛记当得佛。
 于帝释石室,  降化勐特牛;
 旷野中诸应,  为下生天种。
 时不具城中,  两初生虎子;
 得慈心于佛,  及与千飞鸟。
 鹦鹉及孔雀,  犲犳并维罗;
 龟鼈与毒蛇,  鸜鹆及奢立。
 鸽雀及与乌,  乃及至虾蟇;
 是等蒙恃怙,  皆得生天上。
 裸形入海水,  可浮得彼岸;
 日有千光明,  可以手掌障。
 佛诸经深义,  广博微妙句;
 一切诸圣师,  莫有能究尽。
 无数诸天乐,  无量诸圣神;
 无边空中露,  无底山地祇。
 无数水树神,  无数地天人;
 所度无央数,  先世所愿具。
 犹佛得愿具,  众圣天人师;
 亦充天世人,  所求之善愿。
 亦愿使一切,  有形众生类;
 其学是经者,  令入泥洹城。
 诸天执乐神,  龙鬼阿须伦;
 是等闻佛经,  逮服甘露药。
 见佛受化者,  世间今故有;
 是等护国土,  灾患永消亡。

佛本行经现大神变品第二十

 诸天之帝,  与诸天俱;  已胜强怨,
 诸阿须伦。  名称力势,  普增远闻;
 坐施安床,  心喜无量。  以微妙法,
 甘露神药;  天人之尊,  甚自充饱。
 犹如天帝,  处施安床;  梵志见佛,
 安坐如是。  心不欢喜,  不得休息;
 因生嫉妬,  怀烦郁热。  因相聚会,
 于林树间;  广共博义,  论说于佛。
 此人何因,  独显于世;  其名听远,
 超吾等上。  及将世人,  入邪径路;
 令梵志法,  转见轻慢。  若其名德,
 转久增益;  吾等名称,  便当灭亡。
 吾等名称,  若灭亡者;  何从能致,
 供养安乐。  故当勤加,  推理思求;
 释种之子,  独得敬养。  若能推尽,
 反其事者;  了必当失,  供养名称。
 各各思惟,  欲露佛短;  或有发声,
 反叹颜貌。  或复称其,  言辞清净;
 又复叹咏,  其相好者。  如是言语,
 斑驳不同;  乃反称扬,  佛之功德。
 于时其中,  有大梵志;  谓众人曰:
「听吾言理。  母生之时,  从右脇出;
 其母永无,  疮痍疾苦。  难动大地,
 六反肃震;  微妙天乐,  自然有声。
 空中自然,  雨诸天花;  金粟银粟,
 盘檀种种。  于时日光,  踰倍于常;
 花下犹如,  杂綵帐幔。  诸天撞击,
 宝钟金鼓;  庆云含润,  如垂降泽。
 日月灯烛,  皆失精光;  普世忻喜,
 如得恃怙。  生于微妙,  林树之间;
 从脇生时,  犹日出云。  未及下至,
 于地之顷;  天帝掌接,  倾侧恭敬。
 子出生时,  显露如是;  奇瑞可怪,
 不可思议。  天地为之,  感动证应;
 自是普世,  将护名称。  少小勤求,
 解脱度世;  尘劳之秽,  蛇蚖毒害。
 正应登临,  转轮王位;  舍弃不顾,
 勤求灭度。  不迷惑于,  少壮之惑;
 念老病死,  伤损其情。  舍家入林,
 息心净行;  名称之美,  熟复踰此。
 其弟子众,  贤良调善;  以是之故,
 得世敬养。  迦叶目连,  及舍利弗;
 是等屈就,  余敢不从。  三王舍弃,
 美号王位;  执持沙门,  微妙威仪。
 其余无数,  贤善贵人;  归释种子,
 训化言教。  佛于世间,  所得谐偶;
 或因弟子,  或以己听。  宜设方便,
 早屈折之;  如恶病王,  思惟除灭。
 曼今吾等,  瑕丑未现;  人未觉寤,
 簇发重戴。  亦[口*曼]未笑,  灰涂身体;
 裸露五形,  如是礼节。  现子所为,
 不可得胜;  以其辩口,  託诸言说。
 巧便精勇,  及于无畏;  丰秋贤善,
 并与迦叶。  厥性质直,  名曰审谛;
 身体妙挺,  巍巍可畏。  所学聪疾,
 明达踰师;  视世学人,  犹如草秽。
 又自矜高,  意常求敌;  言辞临众,
 譬如醉客。  得至释子,  皆沉着地;
 自居如象,  过勐师子。  吾唯一事,
 可以胜之;  偏当以此,  得伏子耳。
 若能尔时,  必得胜子;  名称可畏,
 又增利养。  唯可请佛,  令现神变;
 子性少求,  又喜惭愧。  每勅弟子,
 不现神足;  若不现变,  则负吾等。」
 闻是皆喜,  还相叹誉;  已各罢散,
 各寓庐窟。  魔天其夜,  诣诸异学;
 欲以威神,  令意喜悦。  各各一一,
 至其庐窟;  自变形容,  如其弟子。
 自投其身,  不兰足下;  我真实是,
 圣师弟子。  又复往至,  余五人所;
 遍往行诣,  欺诳六人。  以其神足,
 令各愕然;  梵志欢喜,  谓必果胜。
 诸梵志等,  各各早起;  大相聚合,
 到王宫门。  诣王耳目,  明司之官;
 具各陈情,  使入启王:  「是诸梵志,
 大婆罗门;  或所长养,  智慧宿年。
 今来诣门,  求见大王;  如天仙士,
 诣帝释门。」  王曰:「吾闻,  是诸梵志,
 欲与佛竞,  显己功德。  嫉恶于佛,
 善德相好;  如阿须伦,  嫉月之明。」
 臣下白王:  「是等群聚,  长声嚮嚮,
 求敌欲斗。  犹如熊罴,  特牛虎象;
 如为师子,  见遮深谷。」  王即听使,
 诸梵志现;  坐席承望,  敬以容礼。
 慈意瞻视,  逊辞与语:  「诸师何故?
 劳体顾意。」  诸梵志等,  各举右手;
 同声发声,  启白天王:  「智达慧人,
 应驰省王;  如天仙士,  谒现梵天。
 梵志立王,  唯以一法;  在于世间,
 诣明人事。  唯以称量,  是法非法;
 立王者位,  如称度量。  自昔以来,
 未曾闻见,  上世之时,  犹不如是。」
 视诸梵志,  众善功德;  如于王国,
 受供养福。  愿听其意,  来之意故;
 今尽微愿,  启白天王:  「今欲与此,
 瞿昙沙门;  俱于王前,  捔神足力。
 愿躬临视,  大智慧者;  有大神力,
 功德胜者。  然后乃可,  谛觉了知;
 其得胜者,  王请为师。」  王良久乃,
 谓诸梵志:  「贤明竞争,  理所不安;
 金初不曾,  还与金争。  是故贤明,
 不当争竞。」  于是梵志,  重复白王:
「愿王听省,  某等所因;  不复开避,
 某等径路。  于己善法,  劳勤志思;
 舍弃旧典,  所居庐窟。  又复叛弃,
 梵志先师;  突走归趣,  瞿昙法律。
 犹如海水,  入摩竭口;  託是事理,
 及余无数。」  以诸言辞,  切逼迫王,
 王因一视,  左右傍臣。  便以此事,
 付梨师达。  时梨师达,  逊辞谓言:
「今说一事,  唯各善听;  贤以善意,
 扪摸疮痍。  以软滑篦,  耗尽病原;
 师子虎狼,  毒害蝮虺。  值其睡眠,
 智者不觉;  佛今坐定,  入禅寂灭。
 仁等不宜,  无事觉悟;  犹如乌鹊,
 与金鸟诤。  牛迹之水,  与海捔量;
 萤火虫子,  与日光明。  田家灰堆,
 欲比须弥;  求欲与日,  力竞光明。
 又欲与月,  比其盛满;  欲与帝释,
 共相照曜。  又请梵天,  示现神足;
 下贱之类,  若饿鬼来。  与诸上尊,
 欲捔神力;  汝等请佛,  亦复如是。
 何智达者,  当信是事?  仁等今余,
 所有弟子,  善自防护,  于释种子;
 如摩竭鱼,  久睡眠时,  不可觉言,
 起来吞我。」  时王听受,  梵志所启。
 王前下期,  却后七日;  王便轻出,
 往行见佛。  具向世尊,  陈说此事:
「我于尊法,  终无厌足;  听受世尊,
 微妙正典。  贪众善意,  无有断绝;
 今谛思惟,  世尊德善。  尊无数劫,
 积行如流;  今世功德,  充满如海。
 犹如昼夜,  兴大云雨;  新水入海,
 充盈满实。  佛世尊之,  无量巨海;
 梵志等见,  洪满盈溢。  便欲以手,
 接取洒弃;  洒弃巨海,  欲令枯竭。
 梵志等期,  会祇树园;  却后七日,
 捔神足力。  其已许可,  此等所启;
 是辈与我  已结要誓。  退忘不失,
 启白世尊;  愚情有失,  愆重如何?」
 王体素自,  麤丁姝大;  叹佛威德,
 悚然细小。  世尊弟子,  名曰目连;
 长跪叉手,  前白佛言:  「佛天中天,
 众圣之师;  愿默寂然,  是事见付。
 薄能挫折,  此外异学;  犹金翅鸟,
 临海诸龙。」  佛以梵音,  而告之曰:
「斯等请吾,  吾宜往应。」  王闻佛许,
 欢喜踊跃;  因显发声,  说是言曰:
「地上诸人,  及虚空中,  天龙鬼神,
 听吾言令。  种种展转,  必相告语;
 天上空中,  大山巨海,  相请来会,
 观名称德;  必来莫疑,  普世众会。」
 于是斯会,  七日已至;  于祇树间,
 徵瑞应现。  以众香汁,  沐浴灌洒;
 若干色花,  遍布其地。  可见之类,
 于空中现;  诸天营从,  与诸天女。
 诸妙宝树,  于空中现;  众宝幡幢,
 如舌舐空。  盖拂垂珠,  而杂种香;
 诸天璎珞,  花鬘转目。  众宝积聚,
 处处显现;  诸天名宝,  侧塞空中。
 天上世间,  莫不踊跃;  故集会来,
 观神变现。  诸天人聚,  犹如大海;
 譬如秋水,  趣于海渊。  尔时有天,
 名曰称令;  观诸无间,  普怀欢喜。
 从天下来,  稽首佛足;  执恭敬意,
 白世尊曰:  「我今特当,  殊异于余;
 勤加奉事,  于佛世尊。  若有先时,
 以善施人;  彼则加报,  迎之以善。
 世尊普慈,  加于世间;  以次为之,
 众生恃怙。  如今观察,  佛天中天;
 出兴于世,  独为我故。  自惟我兄,
 大国之王;  己身前世,  行善恶事。
 缘是更历,  大艰难中;  如从天上,
 堕于地狱。  割我两臂,  乃到曲肘;
 两脚见截,  乃至于膝。  犹如屠儿,
 屠羊之法;  解我支节,  令各解散。
 世尊尔时,  来受我师;  缘佛世尊,
 更受生命。  时佛为我,  说微妙法;
 寻还建立,  阿那含证。  我独一己,
 能胜异学;  以神足力,  压伏外道。
 世尊躬自,  难其弟子;  以一切智,
 或能预知。  今当承事,  小加劳苦;
 乃后来世,  以为念事。」  梵志后时,
 闻是言论;  便不敢复,  求捔神力。
 以己神足,  忽然昇虚;  斯须之间,
 到雪山中。  于深谿谷,  见其好树;
 天香众宝,  甚严微妙。  拔取大树,
 周匝由延;  以手擎持,  犹如宝盖。
 时一切智,  宝座之侧;  时诸天人,
 以杂天缯;  挍饰宝树,  甚可爱乐。
 于时便出,  无量光明;  譬如云除,
 日霍然现。  紫金色炎,  白银色光;
 其光昱昱,  普曜世间。  自然芙蓉,
 从地中现;  千叶莲花,  天杂宝成。
 妙绀瑠璃,  以为花茎;  象牙高座,
 在莲花上。  天金花台,  细明珠茸;
 为佛施主,  极妙无比。  时佛徐行,
 就天宝座;  处于花上,  如梵天王。
 佛身光明,  踰倍于前;  日月明珠,
 不可为比。  奋放臂光,  照曜世间;
 一切智灯,  明辉于世。  犹如莲花,
 尘水不着;  众生视佛,  周匝围绕;
 如蜂集花,  而食其精,  熟视佛面,
 而无厌足。  遣使往请,  外道诸师,
 意疑不欲,  来就众会。  时佛告语,
 诸天人曰:  「是等不来,  至此共会。」
 于时神通,  一切圣智;  众生缘毕,
 应得度者。  即以佛眼,  覩察十方;
 欲从生死,  广度众生。  地即噼裂,
 狱苦尽现;  如大张口,  欲吞世间。
 众生恐怖,  心怀战慄;  如船贾客,
 遭摩竭口。  时佛呼告,  大目犍连:
「勅语众生,  诸地狱名。  是痛如此,
 此苦如是;  犯是瑕恶,  堕是地狱。」
 目连昇虚,  奋洪声令;  遍十八狱,
 说其罪对。  时众生各,  识本所作;
 我应堕此,  我应生此。  一切众生,
 心尽向佛;  余无可怙,  唯归三尊。
 众生心专,  一向不动;  悚息缚束,
 尔乃现变。  于佛宝座,  四角化现;
 角有四佛,  坐宝莲花。  因是转变,
 无数诸佛;  坐宝莲花,  塞满虚空。
 诸佛光明,  照曜十方;  身或出水,
 如云中雨。  或复变现,  水火俱出;
 满虚空中,  化现如是。  时佛奋现,
 如是神变;  至二十八,  无结爱天。
 诸佛充满,  三千世界;  众生远近,
 见佛所在。  诸佛世尊,  坐莲花上;
 光明神德,  一切具足。  功德巍巍,
 犹如宝山;  四严严饰,  光曜于世。
 如梵天王,  花中出时;  坐莲花上,
 威仪备悉。  唯佛世尊,  降伏魔兵;
 坐莲花上,  德超梵天。  一切众生,
 展转相谓:  「劫数若干,  百千万亿,
 无央数劫,  所积聚德;  一切智藏,
 今日乃发。  犹如往古,  劫初之时;
 四生众生,  从梵口出。  佛今所现,
 如古梵天。」  世尊口出,  无央数佛。
 自古已来,  众生怀念;  谓此世界,
 唯有一佛。  蒙佛光明,  长养众善;
 无央数佛,  世所恃怙。  佛之大灯,
 然于世间;  光明彻照,  三界众生。
 世间无复,  愚痴之冥;  一切智明,
 愚痴除无。

 绀色光明,  晃深虚空;  坐于千叶,
 宝莲花上。  佛现福报,  满是世界;
 犹如大海,  七宝充盈。  佛现众会,
 皆怀善心;  即以深奥,  柔软清净,
 梵哀鸾音,  以种种声,  广为众生,
 说微妙法:  「如是三界,  无常无坚;
 无我苦空,  灭无为安。」  佛说如是,
 深要法时;  声遍流闻,  三千世界。
 有亿众生,  发大道意;  又余无数,
 发缘觉乘。  复亿众生,  逮得道迹;
 诸外异学,  舍外邪见。  时佛即便,
 还舍威神;  于众生前,  显然昇天。
 于忉利宫,  为母说法;  以甘露药,
 饮诸天人。  佛所以得,  胜诸梵志;
 神足变化,  威德相好。  充满一切,
 众生之愿;  普同净洁,  甘露法药。
 汝今在此,  现大神变;  化度无量,
 无数众生。  其诸天神,  逮见佛者;
 念佛恩德,  拥护世间。  其闻是者,
 增益功德;  缘是种善,  于佛福田。
 得度生死,  苦恼之对;  因入泥洹,
 安乐之城。

佛本行经卷第四

转法轮品第十七

 愿成怀欢喜,  悦泽树王下;
 坐观树七日,  不食喜充盈。
 犹王初临国,  巡行妙宝藏;
 佛妙藏亦尔,  先观视诸法。
 以佛眼普视,  世间悉了见;
 觉世行入邪,  六师迷惑说。
 法微妙难解,  愚了泥洹解;
 觉第一最觉,  意欲默然寂。
 最神妙梵天,  方便见无偏;
 知佛先世誓,  发心欲来下。
 欲以善益世,  妙辞请法雨;
 被[叠*毛]明如日,  显然降世间。
 寻来到佛前,  敬稽首佛足;
 在佛侧甚明,  如风吹金树。
 慈目视无厌,  尽敬白佛言:
「愿忆果敢誓,  施甘露于世。

「世人如藕,  华微妙好;  或齐水敷,
 或出水上。  众生钦仰,  佛日当出;
 蒙日心开,  犹池中华。  舍佛世尊,
 无谁能有;  从生死狱,  拔出众生。
 犹如往古,  转轮圣王;  济众生苦,
 以十善行。  已能[打-丁+毛]搅,  智慧海渊;
 得上神良,  甘露法药。  欲以充满,
 众生疾苦;  宜开惠施,  分甘露药。
 尊已得度,  众苦海渊;  愿以法船,
 度一切生。  犹如贾客,  沉没海中;
 方便济度,  如巧船师。  尘劳之疾,
 甚重弊恶;  众生久患,  不遇良医。
 最上医王,  兴出于世;  今宜授与,
 法神良药。  想烟如云,  覆盖甚厚;
 淫火炽烧,  诸天世人。  尊已饱满,
 宜伤众生;  愿以法水,  充饱一切。
 已能灭除,  一切愚冥;  心明智慧,
 喻如大灯。  愚冥覆蔽,  世间之眼;
 愿施法灯,  照曜愚心。  尊已服饮,
 先佛口教;  言辞之江,  犹先仙人。
 愿从妙口,  慈哀惠舍;  清净言辞,
 恒水江河。  贡高慢山,  岩甚峻高;
 以慧刚杵,  碎令无余。  愿复以此,
 智慧法杵;  施与众生,  令碎慢山。
 心性躁扰,  今已调良;  缚以审谛,
 智慧之绳。  愿施世间,  清净调意;
 智慧牢固,  索之系缚。  慈仁之主,
 施惠慈心;  众生久远,  堕邪径路。
 世间导师,  今已出兴;  愿导世间,
 生死旷野。  迦叶佛来,  世皆昏寐;
 沉没迷惑,  尘劳长夜。  惟愿世尊,
 宜以正法,  之大钟鼓,  觉寤久眠。」
 世间梵尊,  受许梵天;  净音微妙,
 当班宣法。  梵天闻之,  甚大欢喜;
 礼佛足已,  忽昇虚逝。  于是众善,
 第一法器;  号曰世间,  功德福田。
 佛应普受,  众生之施;  四王即来,
 奉献四钵。  佛即时以,  神变之力;
 左受右按,  合成一器。  于是便受,
 二贾客施;  始受五戒,  为清信士。
 因是发意,  当广说法;  佛眼始视,
 应得度者。  阿兰命过,  已至七日;
 见郁陀罗,  昨夜命终。  因复忆念,
 侍者五人;  欲为是等,  除长夜冥。
 行诣大城,  波罗奈界;  威仪安庠,
 犹师子步。  所作已办,  相好甚着;
 厥虽独行,  德如众从。  有一达士,
 名曰尼揵;  于路逢之,  意用愕然。
 占相变梦,  逆知吉凶;  八种世典,
 名称独举。  见佛德相,  审谛观视;
 谦逊恭敬,  软辞白佛:  「诸染着中,
 而无所着;  诸根动中,  寂无所动。
 瞻覩面相,  于情有疑;  将无智慧,
 明达具足。  熟视面相,  清彻明好;
 牵御诸根,  所为自在。  观察仪容,
 所作事办;  师为是谁?  愿为诚告。」
 时佛告以,  清净之声:  「天上世间,
 吾无有师;  吾不诣师,  自然觉之。
 吾证佛灭,  卿当了之;  自称为佛,
 已普胜邪。  如是尼揵,  应觉已觉;
 一切可胜,  都已得胜。  以是胜故,
 成一切智;  今始行诣,  波罗奈城。
 吾欲于彼,  击大法鼓;  为世苦恼,
 建置善法。  普请令会,  法之上宾;
 独安己身,  是不为奇。  济拔勤劳,
 一身苦者;  广为众生,  而求善者;
 其人功德,  不可计量。  若以一身,
 度流上岸;  若复见人,  为水所漂;
 不发慈心,  济水流人;  是辈不可,
 称为道士。  若复有得,  伏藏珍宝;
 不惠济贫,  是不可尔。  手持良药,
 行瞻病人;  不以济病,  齎之何益?
 若见迷人,  行失路者;  不示正路,
 不名大道。  若复见人,  为蛇所螫;
 不与其呪,  用此人为。  若自然灯,
 有所照见;  是不可以,  置恩于此。
 佛以慈善,  教化一切;  为人说法,
 不以贡高。  木中可保,  必审有火;
 空中有风,  地中有水。  如是诸佛,
 必有圣道;  道树下得,  波罗奈说。」
 即时叹吒,  甚妙无比;  尼揵叹已,
 顺道而逝。  心怀喜行,  数数顾瞻;
 慈目视佛,  而无厌足。  佛顺道行,
 至波罗奈;  翔鸟所乐,  鹿野之园。
 光相晃昱,  明曜于世;  犹日天子,
 入迷惑园。  亿宝意好,  边方第三,
 第四马氏,  第五贤居。  尔时五人,
 遥见佛来;  还共论议,  而相谓言:
「乐义者来,  是瞿昙子;  退失本志,
 术败不成。  不足起迎,  亦莫礼待;
 本誓已坏,  不宜恭敬。」  如是要已,
 急坐不起。  语言之顷,  佛即来至;
 忽不自觉,  违其本要。  犹如地神,
 擎持令起。  或有迎接,  摄取衣者;
 又有取钵,  设座席者。  以如是像,
 承敬奉佛;  犹不能舍,  世俗戏言。
 佛因告曰:  「非道士宜,  佛前不宜,
 慢无恭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