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故事 > 正文
假如将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的内容加以高度浓缩,把附加在佛教表面的外衣都剥落殆尽,那么,其结果,必昭然显露出佛法...
摩诃迦叶尊者承佛嘱咐,令正法住世,勿令失传。于是召集五百阿罗汉结集经、律、论法藏,令四众弟子得以依三藏修行。...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官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生下了慧能。慧能年轻时父亲去...
各位同学在学佛过程中,切莫蹉跎岁月,一定要懂得如何时时刻刻把握时间,锻炼我们的心性,改变自己的生命,并修正方...各位法师、各位贵宾、各位护法居士: 过去中国大陆的佛教寺院,像现在的大学一样,有着教育的功能,当时称为丛林。过...
第二个,识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虚空,转心缘识。此定成已,心...
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们该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这里有四点要留意: 一、知心 如...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春秋时代,有一次,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他大声地读书,声音忽高忽低。齐桓公这时聚精会神的读书,己经進入了状态,...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长者之子,因好乐佛法而出家。他很有抱负,认为佛陀的弟子中有...
修补观世音菩萨佛像手臂,观世音菩萨亦医其手臂 湖州有一个村妇膀臂疼痛很久,一直没好。一天夜里,村妇梦见一个白衣...
摩偷罗国有一位男子,向父母表明自己想要发心出家,随即前往四祖优波笈多尊者驻锡处,向尊者顶礼后禀白:请问大德!...
母亲俗名李香云,法名胜修,生于一九二七年农历九月初三,四川省仁寿县农旺镇黄坳村七组人。母亲从二〇〇七年开始念...香者燃香,火者灯火,两者皆是供奉于寺庙之物。...即梵网经所说之大乘菩萨戒,因系卢舍那佛所说之戒法,故称舍那大戒。内容涵盖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之一切...
记得在佛的公案里边,有位尊者的前生是香灯师,每天打扫,打扫之后有个要饭的来了,他给他吃点东西,叫他去把垃圾倒...《七俱胝佛母准提大陀罗尼经》的记载 据《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所记载。诵持准提陀罗尼,能得到光明独照。所...
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 而有些居士表面上学佛,但实际上却障碍我们!如果你身边有这四种...
以前我父亲不信佛,我们烧香拜佛吃素他都要骂,记得第一次请观音菩萨回家供养,我还怕他把菩萨给扔了。结果还好,没...
宋朝高宗绍兴年间,太尉吕惠卿,学问甚好,也精通佛理,曾注释《华严法界观》,并出过一本叫《新意解庄子》的书。有...有些人看到别人得到荣誉、好处或利益,表面上也许会说些赞美的话,但是内心却不服气;也有些人会对他人的成就抱持「...
执著有往生的事相,虽然不了解无生的道理,但老实念佛,叫颛蒙念佛,还有往生的利益,只是品位不怎么高而已。 但如果...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它跟我们上一堂的佛法概要是不一样的,佛法概要是整个修学的次第,...佛陀居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比丘名叫拔提,相貌丑陋,从很远的地方来拜见佛陀。 当时,围绕在佛陀四周的...
当我们把心带回到心性的时候,应该怎么修呢?全修在性。你这个时候在心性当中要修习空假中三观。前面是强调性德,这...有一次,佛陀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北郊的迦兰陀竹园,告诉比丘们说:比丘们!一般人有乐的感受、苦的感受、不苦不乐...问: 为什么要戒杀放生? 方海权答: 欲知世上刀兵劫,试听厨门半夜声。戒杀放生,小即能使我们自身健康长寿,大即能...
【佛学漫画】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猫砍大画 2023/10/12
上篇:【佛学漫画】阿弥陀佛是一尊什么样的佛呢 | 下篇:修行的目的并不是不睡觉不吃饭 |
一代大德上广下钦老和尚,大家赞誉他是佛教界的国宝,他老人家九十五岁往生前两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在...

略论观心工夫

迦叶尊者的涅槃因缘

六祖慧能大师的一生

专心一致,才能统摄你的心
星云大师《丛林的教育法》

天乘四空定之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佛遗教经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非语言文字所能道断
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以敬信心造观音像感应三则

罗刹相争 比丘证果

慈母八旬始念佛,十年功成生净土
【佛教词典】香火
【佛教词典】舍那大戒

扫除尘垢感得相貌庄严
准提咒的功德利益

如果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

每个的灵性苏醒,都需要时间

文殊化童子点化吕太尉
如何消除嫉妒心

偏执无生之理,轻视往生之事

佛法修学的目的---破妄显真
以貌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