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禅修法门文章(第6页)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是唐代高僧。与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缘不同 ,他悟道的因缘很奇特:一...
我们禅修要有信心,不要被表面的平凡所迷惑,因为禅就在我们平凡的日用生活之中。千...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本无法,心亦无心,心法两空,...
参禅的目的就为着开智慧,求解脱。要专心致志来参念佛是谁?参到极点,就把一切妄想...
云何能得悟解法相,心得明净?信曰: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亦不...
在佛陀的教导中,我们了解身心是无法分割的。身即是心,心即是身,身心相互连结,两...
为什么念佛要兼修禅观?就是为了改变你的心态!因为你用攀缘心念阿弥陀佛,所有的佛...
凡圣之判,如隔云霄,其间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佛法微妙难思,片言只字中,每每暗藏...
麻谷宝彻随侍马祖道一,问说:如何是大涅槃?马祖答:急。麻谷问:急个什么?马祖说...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钵之后,一路南下被恶人追寻,他的师父把他送到九江驿,过...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有四类: 第一类现象是痛、麻、酸、痒, 其中除了心痛和...
赵州从谂禅师所著《十二时歌》情真意切,颇显禅僧家本色。从谂为南泉普愿法嗣,早年...
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
第一步:姿势的放松 首先,放松是第一步功夫。如果连放松都做不好,我们就很难持久...问: 大家都觉得六祖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高妙,为什么我就觉得够不...
法师者,西域南天竺国人,是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闻皆晓悟;志存摩诃衍...
禅修所做的,就是帮助我们培养正念,把心带回到当下。这样,我们才能从情绪和妄想的...
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们该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呢?...
佛祖一心,教禅一致,宗门教外别传,非离心外,别有一法可传。只是要人离却语言文字...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开启中国禅宗僧团制度的恢弘气象,使禅宗法脉传承至今仍历久...
宋州(今湖北襄樊)广德周禅师,承继青原行思法系,是广德延禅师的法嗣弟子。 一天...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 可贵天然无价宝,埋在五阴溺身沤。 因众生不...
佛经中说,人死之时,四大分离,如生龟脱壳,痛苦不已。一般人面对死亡时,大多是各...
一、丛林之兴 印度的出家人是乞食为生,那里化缘很辛苦,不住寺院,住在旁边,老的...
悟前与悟后,从事相看并无甚区别。人人鼻直眼横,个个吃饭打眠。悟者在日常生活中与...
一。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坛经》中记载,昔日六祖慧能听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迷惑系统...
根据佛教所说,人是由五蕴构成的:色、受、想、行、识。 每天我们会有很多感受。有...
在《坛经》中,顿与渐的问题,是贯穿全书的一个主要问题。六祖大师正是围绕这一问题...
有一年寒冬将至,药山惟俨禅师依照常住往例,请寺里的僧人到山下化冬,以储备寺里的...
禅宗公案中有一则牛过窗棂的著名典故。五祖法演禅师说:如水牯牛过窗棂,头角四蹄全...
百丈怀海禅师(720814)是唐代禅宗高僧,我国禅宗丛林清规之制定者。福州长乐...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禅修的本质,他们认为行禅、坐禅与闻法即是修行。那也没有错,不过...
禅宗丛林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行仪轨,这些律仪不仅是禅门学徒掌握佛门礼仪的理论指南,...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宋此庵守静 洒...
放下,就会自在 若悲心庄严,则为人中天,若人无悲心,是则常贫穷,若人柔软心,调...
芙蓉道楷禅师是山东沂水人,参投子义青禅师得悟心法后,游历国内名寺,极力弘扬曹洞...
《六祖坛经行由品》中,讲述了六祖大师得法的过程,靠打柴为生的卢行者,初次和五祖...
生命驰速,人生苦短。生命脆弱,无法负重太多。人生易逝,不可无端浪费! 禅门话头...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请法云:...
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师傅和各位法师慈悲: 本来我是到这里来参访、挂...
参禅人,守住无慧,不忍受苦无福,无福不能成佛,无慧不能度生。大力量者,应当修福...
所以我们要成道,就须去除这世智辨聪,时时心空如洗,内不随念转,外不为境牵,精勤...
从前释迦佛在世时,有个女子坐在释迦佛边上入定了。文殊菩萨走来一看,这个女子怎么...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还冷。古人说:不到开悟不住山...
黄檗希运禅师有一个学生,这个人就是在唐宣宗时做过宰相的裴休。 裴相国镇宛陵,建...
昔日六祖遇卧轮禅师,卧轮禅师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说到开示,讲来讲去,都是剩语,因为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来。讲出来的都不是禅。禅...
佛教的四禅八定是色界四禅和无色界四定的合称,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
本典故系根据带古月禅师去出家的同参达本法师亲自宣说的。由达本法师付与中天寺开山...
参禅人,学成佛之大法,必立高上志,发宽大愿。幸我今日,得入学佛到场,已迟三十年...
我现在今年103岁,出家81年。我本来出家的时候呢,是为了了生脱死,所以出了家...
来果老和尚,是中国近代禅宗大德,生有异慧,乘愿再来,与虚云老和尚同为佛门龙象,...
今天简单地和大家讲一讲生活禅和禅生活。这是个老题目,也是个新题目,要讲好这个题...
雪岩祖钦问弟子高峰原妙:日间浩浩时你做得了自己主人吗?高峰答:做得主。雪岩又问...问: 做梦会被梦境所转,这种情况怎样克服?就是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这句话,还想请师父开示一下? 仁清法师答...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于鼓山涌泉寺拜增西和尚为师...
昔日漳州有一贫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为是,无处问津,每日只做苦工...
打坐时首先要选择僻静的地方,远离愦闹和纷扰,在家可选一静室,室内空气要流通,冷...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禅,穿衣吃饭也是禅。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禅意,就要靠一...
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真益莫得,如修万丈高楼,地基...
学道(唐龙牙居遁禅师) 夫人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 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问: 是不是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 大安法师答: 在这个时代,了生脱死的捷径、圆顿之法是念...
五停心观中的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因缘生、因缘灭。 观察万事万物的前因后果,要...
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禅非坐卧;坐、卧、立都不是禅...
达摩西来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未阅有参话头之说。盖禅乃涅槃妙心,正法眼...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四大是地水火风,在这里,代表我们的身体。莫把...问: 请问师父,怎么样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就是念头起处。 达照法师答: 要看到一念不生之前,首先要看见你...
赵州上堂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菩提、涅 、真如、...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祖师所作,收在大正藏里面87...
真正的禅宗很简单,五代以前的祖师,就是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作为观心的方法,人人...
有的人打坐清静自在,有的人打呼噜睡觉。北方人有一句口头禅:好吃的是饺子,享福的...
清净三业,一心五体投地,皈依南无十方慈父、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我闻菩萨,从闻...
为了尽快成佛,有好几个月,一休和尚独自一人在禅堂打坐,默然不语,对发生在身边的...
禅宗历代祖师都主张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皆是修行,而并非只有坐禅一途。唐代慈受禅师...
摩诃迦叶为了要续佛慧命,使法水常流,就是正法眼藏和衣钵以直指单传的形式,再传给...
过去有一个高僧证得了神通,有一次出门,在禅定中看到了三件怪事。 一个农夫在耕地...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据《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他的前世是破头山中的...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对方说:大家都是这样的...
这几天我没有进堂讲话,请各位原谅,我不是躲懒偷安,因为身体不好,又没有行到究竟...
大约十五年前,当我在美国时,有位美国佛教学者来访。她对我说:亲爱的上师!你写的...
现代人物质生活非常进步,但心灵依然空虚烦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不定、心不知足...
修禅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对禅理一知半解,只凭嘴上空说,没有任何意义。对于禅机的参...
《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颂第四中记载: 复次初修心人。入门之后。须识五念。一故起。...
用功的人,似乎静中用功好用,坐下来用,工夫就现前。要说动中用功,不容易!工夫恰...
如果在家生活是最适合修行的话,佛陀就不会叫我们出家了。我们的身和心就好像一群小...
现在社会上一窝蜂地禅禅禅,我倒有个隐忧,担心大家被缠住了。 我是在推广禅修,可...
有几个世俗人到寺院里参访,他们不信佛,态度傲慢,东游西闯,胡言乱语。其中一个人...
庐山圆通寺居讷禅师,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俗姓蹇。相貌英俊,读书...
道吾宗智圆寂前,对弟子说:我心中有一物,许久来一直使我不舒服,谁能为我除掉它?...
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六祖慧能大师《坛经》的主要宗旨。《六祖坛经》是...
有道友问:如何参念佛是谁? 这是话头!你问念佛是谁?参啊!到底是谁?谁在念?嘴...
无门慧开禅师(11831260)是宋代着名高僧,字无门,杭州人。幼年出家,广识...
现在我想谈谈参禅的目的和参禅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师道出禅宗的宗旨:惟论见性。不论...
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浙江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后着...
今天接着讲《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四祖道信大师说:略举安心,不可具尽,其中善巧...
慧能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今北京大兴)。他的父亲贬官到了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
开始用禅宗的功夫,有几样道理是必须要明白的。修行人对人生的问题要有一个基本的理...
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师父(净慧老和尚)的情景:一位老和尚从书桌上抬起头...

三十年前,我还是慈孝寺的沙弥,那时,洗碗可不是件惬意的工作。在结夏安居时,所有...

盘山宝积禅师的悟道因缘

随顺世缘远离得失

心法两空是真实相

明明知道是妄想,为何不收拾干净

云何心能得明净

身心一如相互连结

念佛为什么要兼修禅观

一切苦因缘,全由妄动取

要得大涅槃,反而不能急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打坐时可能产生的反应现象

赵州禅师的「十二时歌」

禅对生命的重要性

坐禅的三个阶段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个人修行对吗

达摩大师: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观

内心被套牢了,要设法解套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若不以教印心,终落邪魔外道

丛林中出坡的意义

禅门公案:谁是知音

顿超三界乐悠悠

禅师们面对死亡时,是如何的呢

丛林及禅法

略述禅者悟后是何光景

生活中到底什么是禅

踏破铁鞋不如回到当下反观自照

快乐与否取决于觉照

《坛经》中的顿与渐

居士无病,您的妙药还您

牛过窗棂,为何尾巴过不得

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二十条》

哪里有迷妄哪里便有平静

禅宗丛林的修行律仪

流水下山非有意

问一声汝今何处去,望三思何日君再来

多次拒绝皇帝封赏而被流放的禅师

你就是佛啊!

逃离复杂,奔向简单的人生

如何才是开悟

参禅的下手方法

未悟者,妄以假悟,自误误人

动静一如才是真定

心不动摇无所住执,才能成大道

不被一切现象所约束

禅不在文字上

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修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观心

什么是四禅八定

一代高僧古月禅师成就记

不发急三字,能办成佛之大事

本焕老和尚:这个婆娑世界我很害怕

中国近代禅宗大德--来果老和尚

生活禅与禅生活

主人在何处
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何含义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龙裤国师的故事

打坐的基本方法

禅是离不开生活的

净土宗为律教禅密之归宿

夫人学道莫贪求
只有大慧根者才可熏习禅宗求得明心见性吗

从凡夫转变为圣人

参禅,究竟是坐还是卧

传佛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寂灭性中随饮啄
如何才能看到一念未生之前,即念头起处

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禅宗的观心方法

睡觉时仍要保持正念

大慧宗杲禅师礼观音文

心安处便是吾乡

香积厨中出高僧

为何达摩说梁武帝没有功德

在禅定中看到的三件怪事

五祖弘忍大师的转世轮回

禅师是如何用功的

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如果我不种菜,就写不出那样的诗了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

禅修中的五种念头

在动中修行更为重要

以死亡和衰败做为禅修对象

禅修不能被「缠」住

百年后到地狱去

宋代高僧圆通居讷禅师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禅宗里的无念是怎样一种境界

如何参「念佛是谁」

禅门的修道,并没有特别奇特之处

参禅一定要有长远心

一丝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以金刚慧断烦恼

六祖慧能大师的一生

接纳无常、无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