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所提倡的「心五四」运动中,「四感」是与人相处时的四种主张---感恩、感谢、感化、感动。其中,「感动」的意思是指,以智慧来处理事、以慈悲来对待人,以勤勉、谨慎、恭敬、谦虚、宽容的态度,凡事从自己以身作则,自然能够产生力量感动他人。

可是,只要存有想感动别人的念头,心中就一定有特定对象,也会产生期待;一旦期待落空,就会觉得挫折、无奈。但如果只是单纯的帮助他人,心中没有特定的对象,也不在乎做了以后会不会有人受到感动,只是默默的行善、助人,别人反而会因此受到感动,而跟着一起做。

例如,一般人在下班后或假日,都会去看电影、逛街,或上馆子大吃一顿。可是我们出家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没有放过一天假;出家人一无所有,没有自己的财产、家属、事业,既不是为了自己的儿孙,也不是要升官发财,只是为了弘法利生的事业而忙碌,这种单纯为了奉献而付出的无私精神,常使许多人受到感动。

可是我的本意并不是要使人感动,因为和尚的本份,就是服务众生,所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我只是尽自己的责任而已。我不应该跟一般在家人一样放假出去玩,也不会和别人计较:「你们常有假期,我都没有,好可怜哦!」我不但不会这样想,反而会非常感谢大家给我机会奉献。

我也经常对我的弟子们说:「我真是感恩你们!我对你们没有恩,是你们对我有恩。」我对他们的感恩心,是根据佛法的观念而来的,也就是所谓的「三轮体空」──如果没有受者的成就,也不能圆满布施的因缘,所以要感谢他们给我培福的机会。我的弟子听我这么说,心里都非常感动,心想:「明明是师父辛辛苦苦地在教我们、帮我们,为什么他还要感恩我们呢?」他们被感动之后,心灵会因此受到启迪而转变,更愿意主动帮忙,发心奉献。

另外,也经常会有人攻击我,虽然被打击时会难过,可是我不会感到怨恨,或是想要报复。相反的,当打击者需要我的协助时,我还是会协助他们,不会借机报复。这样一来,他们便会生起惭愧心,当惭愧心生起时,就是被感动了。

但是我帮助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感动他们,而是我本来就应该这么做,我只是在实践佛法的精神,而实践佛法的结果,往往会感动他人。

更进一步说,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要随便为了任何一点小事情,就看这个人不顺眼、看那个人不顺眼,就骂这个人、恨那个人,即使是对方错了,还是要谅解他。尤其有些人无法接受他人的指责,你一骂他,他就会和你结仇。对于这种人,我们不能用斥责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也不需再多费口舌和他辩论,只要包容他、慈悲他,和他做朋友就可以了,久而久之他自然就会受到感动,觉得和你作对是不应该的,双方就会从敌人渐渐成为好朋友。

要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有效、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佛法的精神感动人,「感动」,真是化敌为友最好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