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印光大师言:“虽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儿女,朋友,乡党,不能尽分,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以自心发生障碍,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这一段说明心不慈悲,便难往生。可是,《观经·下品下生》犯五逆重罪的众生都能往生。善导大师《观经疏》言:“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各位祖师的本意是什么?恶人念佛一定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看这些佛言祖语要有智慧的眼,要知道这些佛言祖语,它就像看庐山,它的角度不一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然各不同,但是它谈的都是庐山的那个山景的情形。所以你不会看,你就会觉得,怎么横着看庐山的描述跟竖着看庐山的描述自相矛盾?其实它并没有矛盾,只是角度不一样。所以,很多人就容易制造这些矛盾。

那你看这个,印光大师和善导大师他说的并没有矛盾。印光大师在说什么呢?就是我们一个念佛行人在平时举心动念,我们都要以无量光寿的无上之道作为自己所依之境。那所依之境,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就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的人天福就谈儒家文化的主要核心,你要孝顺,你要恭敬,你要慈悲,你要修十善业。如果你连儒家的人天福都不能去修,你当下这个心就跟佛心相违悖了。相违悖,去念佛就不能感应了。因为佛是什么?佛离不开我们现前的念头,一切佛呈现的佛的境界或者形相,都是依我们的心识的心呈现出来的。你当下这个心识都没有至诚,都不去奉行净业三福,跟佛性严重相悖,难以感应道交。所以这就印祖说,你当下的心发生了障碍了。发生障碍了,障碍了阿弥陀佛的那种慈悲光明了,在你的心性上呈现不出来了。不是佛不慈悲,是你接纳不到了,所以“佛亦无由垂慈接引也”。这就告诉我们,平时念佛,一定要修净业三福,一定要有佛心的那种气氛,去感应。

那这里还是谈至诚心问题。那《观经·下品下生》谈五逆重罪的众生都能往生,不要以为五逆众生的情形,他就是有障碍,其实五逆重罪是他生前造的五逆重罪,但是他在临命终时那一刻还是具备了三心了,就是至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他蒙善知识开导,当下他能相信,他以猛利的心去念阿弥陀佛名号,至诚恳切地求往生,当下这个心就是至诚的,就能感得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的加被,就能往生。所以这里面,不要以为五逆重罪就障碍很大,实际上临命终时最后的那个大心就能突破它。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面谈的,一切凡夫,不管他造了多少的罪业,或者他是福报多么大,念佛的时间有多长,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就是要一心专念,决定能往生。这个恶人是他生前的造恶,临命终时他一念的反转过来,一念的觉悟,他当下这个恶人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就是一个善人,而且是一个妙善人。所以,恶人念佛一定能往生。

但是,又不要理解为只有恶人更容易往生,善人还不大容易往生。又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恶和善,在蕅益大师注解当中,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具足净土的信愿的人,哪怕是五逆十恶的罪人,他也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不具足信愿,哪怕他五戒十善修得很好,他在净土法门当中都够不上善男子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