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阿弥陀佛文章(第17页)
问: 念佛的人都想生西方,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要普遍接引,为什么还那么多人生不了?...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昏黑,则有投宿之地。先觅安...
古往今来《佛说阿弥陀经》有诸多的注疏,这些注解里面有三部我们要加以注意。第一是...
阿难,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神通功德。所处宫殿、衣服、...
宋代官员张抡。不清楚他的出身。官至浙西的副都总管。平日虔诚修习净土法门,曾经请...
修行本就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一声声佛号,简单的重复,从...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延年,世寿已尽,即得往生极乐...
念佛止观就是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何为止?就是遮止一切境界之相。当念这句南无...
《无量寿经》里法藏菩萨忽然提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思路,法藏菩萨说:斯义弘深,非我境...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在西边?这样的问题回答起来没什么意思。如果阿弥陀佛...
大势至,梵语摩诃那钵,此云大势至。《思益经》言:我投足之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
莲宗助念利益之殊胜,非世俗送终陋习所能比。对有缘的临终者进行临终关怀,念佛助其...
善导大师两种深信是对于观经,这种圆发三心的深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深信之心他展...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普贤行愿品》...
问: 《阿弥陀经》有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
在弘一法师诸多开示、论述中,提及净土法门的很多,无论是劝发愿往生净土还是劝念佛...
唐代还有位怀玉禅师,这位怀玉禅师修行非常精进,夜不倒单,日中一食,每天七万声佛...
佛示现在这个世间上八相成道就是要饶益众生,在给众生的种种利益当中,一个核心的大...
得到佛的护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通途佛法得佛的护念的水平很高,一定要破无明才能得...
原文: 又以愿门广大,贵在知先;观法深玄,尤应守约。知先则务生彼国,守约则惟事...
第一难:娑婆未变净土难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
净土之为教,仰承阿弥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愿力,摄取十方一切众生,凡具信心者...
生西劝持观音圣号, 为什么《印光法师文钞》当中有这么一段,这一段呢就是答复周博...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是驱使我们到六道轮回的要素。...
蕅益大师曾经有个感慨,就是这五浊正好要把它转换成五清,那这个转换就来自于这一声...
一、五色封章一笔勾 【原文】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
阿弥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来比喻智慧的深广,就是得一切种智者。我们也具有...
我们念这句佛号念得非常亲切,因为这是我自性本具的佛号,是我由心造作的佛号,是以...
我们反省一下我们的一念善根之心,它是多生多劫累积的。但多生多劫为什么没有解脱,...
莲池大师(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是明末中兴念佛法门的巨匠,因一生化业非凡,与紫柏...
于未得一心前,断断(绝对)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
(一) 放下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告诉我们二个字:放下。金刚...
什么叫清净实相呢?清净就是断除一切烦恼、习气;实相就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的体相,...
崔成贵老居士往生纪实 崔成贵老人,一九一六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山西省灵丘县...
想一想善导大师,在盛唐之际,最好的时候,他都有那么猛利的出离心啊!归去来,魔乡...
闭关经历 去年暑期,因缘和合,我参加了庐山东林寺八月一日至十一日的百万佛号闭关...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实,偏,圆各异,无非令一切众...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念佛分成三个层次: 初学...
诸位!我们这样想,当我们念佛的时候,有两种力量:一个是能念的心;一个是所念的佛...
释迦牟尼佛是古佛再来,在娑婆世界这一期的示现中,他是个历史人物,不是一个神话人...
我叫净玉,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东林寺打佛七,这个佛七让我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信佛者,让...
原文: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志诚。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
原文: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
问: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是先开示吗? 净界法师答: 我们到了一个临命...
问: 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不能以通途法门的法理解释,那么净土法门能解释通途法门...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亲证三昧之时,谁能无有妄念?所贵心常觉照,不随妄转。喻如...
一个个人他不信因果、不信有报应,不信这个举头三尺有神明。他只信我这一辈子,我只...
正定聚者,拣异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进退未定。今生安养,无论高下,皆不...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我们看这个名称,在佛的层面是他无相,当然没有名...
原文: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 ...
佛在《阿弥陀经》中讲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也就是,少善根不生净土...
勿废金刚经。 就是《金刚经》的诵持不可废止,意思是,不能在别人诵持的时候你去阻...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信根先向心田种,行足还加愿力坚。 路乏资粮终...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的只园寺,平常修习极乐净...
宗赜法师是宋朝人,宗赜法师的法脉是从禅宗一脉下来,但是他对于净土也是情有独钟。...
21世纪是科技与市场迅猛发展的世纪,也是人们对精神故园安心立命寻觅最切的世纪。...
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国师,名号为龙裤(法名已经佚失),俗姓郭,福建漳州人,从...
阿弥陀佛之身,是与诸佛同一法身;阿弥陀佛无心,是以苦难众生的心为心。我们每个念...
一、父亲早亡,少年出家 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讳实贤,字思齐,...
原文: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
原文: 佛念字,万万不可加口。许多人皆作唸,则失义之至。持名念佛一法,普利三根...
(第一讲) 好,我们闻思讲堂群三的各位莲友们,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念佛道理讲起来很多,现在说一总纲乃: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切愿,持佛名号。我...
关于第十八愿末学有新感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早在遗忘年代的那个时候,早在我们...
人世间常有一句俗话:叫有多少钱,过什么样的日子。其实在修行佛法上同样如此。所以...
持名念佛,就是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在这四种念佛当中,前三种都有它的困难:观像念...
原文: 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若教赴时机,易修易悟;若机教时乖,难修难...
如来苦口婆心劝导众生,劝谏我们老实念佛,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别再想这个想那个...
或问: 念佛本极易之事,而成佛为甚难之事。佛道长远,经中所云,必经三大阿僧祇劫...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这意思是说,你对净土法门不是完全明白,是怎么回事儿?那...
几乎每一位高僧大德,常讲到说他的弘化事业,能够教化广大,确实如此,更有甚者的祖...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 一切的经典,只是一部经;千差万别的讲法,但是...
现前一念心性,本与佛同体。佛已久悟,而我犹迷。佛虽已悟,亦无所增;我虽犹迷,亦...
同一法身 《华严经》以卢舍那佛为教主,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为教主,这两土教主的法...
无锡念佛的人逐渐增多。有个人烧得一手好素斋,凡是有打佛七的道场,都请他去做菜,...
问: 《佛说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九品往生有怎样的对应关...
在极乐世界,所有的资生用具应有尽有。不仅衣服应念而至,饮食房屋、卧具也是应念即...
原文: 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
原文: 问曰: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何以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有何意也...
莲池大师明朝圣僧,杭州人,俗姓沈,字佛慧,号莲池。乃莲宗八祖是也,受邻人影响,...
普发威光主药神,得方便令念佛,灭一切众生病解脱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
我们中国佛教弘扬中,最能够落实到行处的,就是禅宗和净土。但是禅宗和净土的误会也...
烦恼浊有五种: 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也舍不得,那也放不...
原夫本觉妙明,真如法界,智理无能所之分,依正绝自他之量。只因迷妄,遍计横生,背...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众生对于至极圆顿、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的净土法门,生信尤难。而...
《心经》里就是讲涅槃三世诸佛的。怎么叫涅槃?涅槃就是证到果位了,就是到四果阿罗...
问: 当前佛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请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答: 这也要注意...
阿逸多!是故告汝及天人世间阿修罗等,今此法门,付嘱于汝。应当爱乐修习,乃至经一...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故称性所起缘,了、二因,...
这个事情是这样:我们在无量劫的生命的流转当中,经历过很多很多次生命的经验。有些...
我们先谈一谈念佛的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如果不修习会有什么过失。 先看缘由。请...
第二十 系念必得往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
阿祈达王临终,为驱蝇人以拂拂面,一念瞋心,遂堕为毒蛇。一妇人渡河失手,其子堕水...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以入道,念阿弥陀佛当然可以往生西方,可以了生死!不必一定另...
第十九 勤修我皆接引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降诞清季,童真入道,广参丛林宗匠,融通宗门教下,先挑临济法...
在佛教的教法中,净土法门是貌似简单、容易,几乎没什么道理,支撑的也就是净土的三...
修行唯随己身分而立功课,非可执一以论。但决定不可不依信愿念佛,回向往生一法耳。...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宣说净土法门,处处劝勉大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从事...

阿弥陀佛普遍接引,为何那么多人还往生不了

修净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务,人何为而不修乎

《阿弥陀经》的三部重要注疏

《无量寿经》之衣食自然

张抡的奏折

任职70年的香灯师: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觉悟之路

临终助念家属须知

如何是念佛止观

净土法门的特点从法藏菩萨的时候就开始了

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在东边

大势至菩萨与念佛法门

莲宗助念的殊胜利益

善导大师两种的深信

修十大愿王为何能往生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是在自心之内,还是在自心之外

弘一大师劝念佛

怀玉禅师精进用功,感得金台上品上生

祖师在生死关头,尚且要示现恳切念佛

闻信弥陀名号的人,当下就得十方诸佛护念

不离秽土而生净土

莲池大师《三难净土》略解

当妄心杂乱之顷,念佛自然随念寂静

生西劝持观音圣号

对治烦恼的好方法——信愿念佛

转五浊为五清

莲池大师《七笔勾》浅析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个很奇妙的格式

你要修福修慧,这句名号就完全具足了

系缘净土之境,往生安养之国

为什么多生多劫还没有解脱

愿诸人以净业而为急务

未得一心前,不萌见佛之念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念佛感通清净实相

静心念佛见弥陀,百岁老人生西方

提前释放出狱的比丘

暑期百万佛号闭关经历及感悟

摄受之力与念佛之诚

三种层次的念佛人

是心力带动佛力,还是佛力带动心力

释迦古佛示现的启示

这个佛七改变了我

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

净土法门能解释通途法门吗

初心念佛,谁能无有妄念

拯救刀兵劫的万德洪名

只要往生到极乐,都能获得不退转

我们能听闻这部经,要感恩释迦牟尼佛

念佛摄心的方法

暂执圣号已胜百年之福,一发大心已越历劫善根

修净土法门勿废金刚经

借问往生何计策,须凭信行愿俱全

只转心,而不精进做功课有用吗

北宋高僧宗赜法师

净土宗简易而圆顿,如暗夜璀璨莹彻的明珠

龙裤国师念佛成就的公案

夜夜伴佛眠,朝朝还共起

莲宗十一祖省庵大师画传

念佛心不够恳切的原因

「念」字,万万不可加口

宏海法师:观经四帖疏

要真为生死,而发菩提心念佛

我们往生的电影,十劫前就拍好了

北宋高僧元照律师

持名念佛何以有如何殊胜的德用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可通入路

修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何以念佛即得成佛

半日学解,半日学行

宋代高僧遵式法师

有什么障碍可以障住佛光

我今念佛,必得见佛

弥陀即是毗卢师,极乐即是华藏界

天天听佛号,也有大功德

三辈往生与九品往生有对应关系吗

在极乐世界,所有资生用具应念即至

有这样的信心,才算得上深信净土

阿弥陀佛的光明为何独摄念佛人

明代四大高僧之莲池大师

一念百病消,念佛能治一切病

唐代高僧慧日慈愍三藏法师

念阿弥陀佛求生到极乐世界的法门,真的是太简便了

蕅益大师:参究念佛论

彻悟大师「十信」解读

念佛即是涅槃门

当前教界兴起的般舟念佛是否如法

穿越大千猛火求此法门

修虽有三,成功则一

带业往生是有条件的

念佛人为什么要修习出离心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系念必得往生愿

临终这一念,不是侥幸就能达到的

这样念佛才能得到真实利益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勤修我皆接引愿

完美逆袭病苦的彻悟大师

唐代高僧怀感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