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六根收起来,感官是一个最低级的快乐

爱取的烦恼,它一定是两个之间的作用,一个能爱取,一个所爱取。色身是所爱取,那么是谁来爱取色身呢?谁来领受呢?就是我们的感受。

因为我们放纵自己的六根,这种感官的感受,才会无止尽的去攀缘色身。所以我们对治了所攀缘的这个色身以后,还要去对治这个能爱取的这个受,观察这个感受,其实都是痛苦的。

好,我们把它念一遍:妄想驱驰,吸揽前尘作所依,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苦果实堪悲,酸辛难比;世乐虽荣,享尽愁还至;切莫把五欲尘劳枉自迷。

这个偈颂,蕅益大师也是分成三段,第一个先讲讲这个感受,我们这个六根里面,那个感受是怎么来的?

妄想驱驰,吸揽前尘作所依。这个所依,唯识学叫做神识,我们这个六个,眼识、耳识、鼻识乃至于这个意识,这个六识它在产生了别活动的时候,要有一个根来做依止,所以这个所依就是六根的感受,就是见闻嗅尝觉知,这个所依的这个根是怎么来的呢,是妄想驱驰,当初一念的向外攀缘的一念的妄动的妄想然后再结合,这个吸揽就是吸取六尘,一念的妄想再吸取这个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结合,就创造了六根的感受。

这个地方说明一个事实,我们本来没有感受的,所以我们站在没有感受的角度来调伏感受,我们本来是清净的。但是我们现在是这样,我们习惯用感受来获取快乐,我们一定要经过感受来追求快乐,把感受当一个桥梁,这是非常不好的。

其实快乐不一定要透过感受,你慢慢修行你要想,因为你内心有法喜,你拜一部八十八佛,你很快乐,你打坐念佛念个十五分钟,心里专心听你的佛号,你很快乐,你根本整个过程都没有动,都摄六根,你在念佛当中六根都收摄,哪有利用感受呢。

所以你要慢慢了解,快乐不一定要透过感受,而透过感受是不好的,透过感受给你的快乐,你都要付出代价的,你一定会起烦恼,它不是一个很好的管道。我们其实就是要快乐,是吧,但是我们不要透过感受,来自于内心的忆佛念佛,心与佛合,心与道合,这种快乐是没有过失的快乐,是绵延不断的快乐。

不要说出世间的圣道,诸位,外道的禅定,那种三昧乐,他就没有经过感受了。他那个三昧乐现前的时候,他的身心世界,离喜妙乐地,充满身心,他根本不是透过六根,因为禅定的人六根早就收起来了,他的六根全部枯萎了,暂时不活动了,他哪有六根呢,他有六根活动,他根本不可能得禅定。

所以我们今天要调伏六根的感受,首先你要知道,你其实可以不要它获取快乐,最低级的快乐才是透过感官的功能,这是最低级而且是最有过失的。问题最严重的就是透过感受,因为感受带动了攀缘心,带动了烦恼,带动了罪业,无量无边的过失,都从感受开始活动。

所以你看所有的修行人,只要要了生死的,出世间的,一定要先都摄六根,先把感受收起来。当然我们以前习惯透过感官的这个道路来获取快乐,所以有些人会有点不舍,你不要怕,你照样有快乐,不要透过六根的管道,你会有比六根给你的快乐更多的快乐。你相信佛陀的话往前走,你会得到更殊胜的快乐。

所以在这个地方就是说,圣人的心是快乐的,但是他根本没有凡夫的感受,他没有透过快乐,没有透过感受来获取快乐。所以这个事情你要先知道,感官是一个最低级的快乐,先把六根收起来。

好,我们有这个心理建设以后,其实我们是不需要六根的,这个时候,你就有资格来对治它了,这个感受它受了什么影响呢?当然受了业力的牵引: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

其实因果,当然因果它是没有主导性,它也没有设定目标说,给谁快乐,给谁痛苦,它完全是循业发现。

所以我们一个人,会堕落到业力的这个蜘蛛网,你就是用感受,你跟着感觉走,你就一定会跟着你的业力跑,你该遇到谁,该跟谁结婚,会有什么事,你就一定跑不掉,因为感受,它就是跟着业力走的。我们先不讲来生了生脱死,如果你今生不喜欢被业力牵引,要活得自在一点,你感受要收摄一点,因为这个业力它牵动感受。

第二个,苦果实堪悲,酸辛难比。这个痛苦的感受,你在业力当中活动,业力变现很多的境界让你去受用,你可能会碰到逆境,你辛酸难比,当然你也会碰到顺境,种种的快乐,但是它终究是无常,你总有一天还是会失望。

所以透过感受来获取快乐,第一个,你不一定快乐;第二个,就算你得到快乐,你也会失望,你终究还是痛苦,而且你这个过程,还沾满了很多烦恼跟业力,所以透过感受是非常不好的。

所以我们总结:切莫把五欲的尘劳枉自迷。不要再去用你的感受,在财色名食睡的境界活动了,赶紧把感受收起来吧。

前面这两块,观身不净,观受是苦,一个是对治所贪爱的色身,第二个是能贪爱的感受,这两个是很重要的。我们平常就要不断的、不断的去训练,把六根慢慢慢慢的往内收。

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一下,为什么要修不净观,要收摄感受。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这个婆罗门,是一个大富长者的婆罗门,在婆罗门里面很有地位的。他生了一个独生子,这小孩长得很聪明,这大富长者就希望,能够把这个家业,早一点交给这个儿子来经营。所以在早早的时候呢,就给他许了一个婚姻,去相亲,这个小孩看对方也很满意,就答应了,就准备要结婚了。

当然这个婆罗门不是一般的婆罗门,是一个大富长者的婆罗门,所以他宴请很多的婆罗门的这个外道的师父,来家里面做一个祝愿。在结婚的当天,佛陀那天早上要去托钵的时候,就跟阿难尊者说,你先不要去托钵,你先到这个婆罗门的家门口,去告诉他们一件事说,今天婆罗门子要出家了。

阿难尊者就衔佛陀的慈命,到这个大富长者家前面就大声喊说:婆罗门子今天要出家了,佛陀说的。讲完就走了,这个婆罗门外道师父听了就哈哈大笑,他说:开什么玩笑,婆罗门子今天要结婚了,说什么要出家了呢?

很多人在嬉笑当中,有几个长老级的外道的师父就说,他说:我们不要小看佛陀说的话,我听说,佛陀说的话最后都会灵验的。那说:这样子那怎么办呢?他说:我们要早做防备,反正他今天要出家了,只要今天出家的因缘过去,我们就不怕了。但今天怎么过去呢?他说:我们有办法,咱们人多嘛,就用人海战术,就手跟手牵起来,围成七个圆圈。

因为这个婆罗门的规矩,结婚之前要拜这个大梵天,要有一个礼拜台,就搭了一个台,台下面就围了一圈一圈总共七圈的人,有七圈手牵手把它围起来,不让佛陀靠近。

时辰到的时候,这个婆罗门子,就登上了这个礼拜台,就往太阳的方向拜,他第三拜拜下去的时候,头抬起来的时候,他说:唉呀,我太虔诚了,太阳当中出现了一个大梵天,就从远处慢慢慢慢由小而大,慢慢从上面飞到地上就站起来,大家看了很欢喜:唉呀,这婆罗门太虔诚了,把大梵天给招感出来了,白发苍苍满面慈祥拿一个手杖,大家就跪下来了,那婆罗门子也跪下来了。

大梵天就说:你干什么呢?他说:我今天要结婚了。大梵天说:那你结婚,你准备多少钱呢?他说:我准备了三千金。

大梵天说:三千金你是怎么分配的呢?他说:我一千金是供养这些来参加的婆罗门的师父,这些出家师父一千金;第二个一千金,我是准备这次的酒席的饭菜;第三个一千金,我当聘金,我就是送给这个女方的家庭。

大梵天一听,说:你这个前面两件事做得非常好,你拿去供养婆罗门师父,准备酒菜来供养这些师父,会成就安乐的果报,但是你第三个一千金,用得不恰当。这个婆罗门子说:是怎么不恰当呢?他说:你花一千金,你想想看,你娶一个太太,她的心脏值多少钱,她的脾胃值多少钱,她的里面的脓血屎尿值多少钱,她的头发值多少钱,她的指甲值多少钱。

佛陀就把这个色身的不净,从头讲到尾,那个大梵天就从头讲到尾,那个婆罗门子就当下证得初果。初果以后,那个大梵天就现出佛陀的色身,就带着婆罗门子,以神通力从空飞到精舍去,就带他出家,后来就证得四果阿罗汉。

弟子们就问了,这个婆罗门子怎么善根这样深厚呢,他要去结婚的人,心情是一个要结婚的,他那个心识的活动,已经往那个结婚的方向流过去了,是什么力量能够让他从一种结婚的水流,转成一个出家的水流呢?

当然我们会说,佛陀的不可思议的摄受力,是的!我们不可以否定外缘力。

佛陀说:这个婆罗门子,在迦叶佛时代是一个比丘,他出家以后,那个时候人寿是两万岁,他花了十千岁的时间就是花了一万岁的时间修学不净观,他累积了一种不净观的能量,佛陀是把它触动而已。

诸位,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尤其是突然间死亡的,如果说你已经有心理准备,有些人是病了很久才死亡,这有心态准备,这种突然间来得很快的人,一般都心不甘情不愿。但是临终的开示,为什么有些人有效,有些人没有效果,这考验你的善根力了。

诸位,你注意看看这个下品往生,一个造恶凡夫造五逆十恶,蕅益大师说造五逆十恶的人,他地狱的火都现前了,他凭什么能够把地狱的火,转成金莲花呢?当然善知识的开导是一个因素。

蕅益大师说,因为善根深厚故,我们平常的正念,就是在累积临终的正念。所以诸位你真的要把平常的临终的正念准备好,你每一次的去读诵这个偈颂,如理的思惟,你就在你的心中储存一个临终正念的能量,只要你能量够,临终的时候人家讲一句话,他就把你的善根那个开关打开了。

如果你平常都没有修,临终开示是很难有效果的,因为你里面都没有东西。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就是这个观身不净,观受是苦,你要不断的观,不断的观,你才能够累积往生的一种反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