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无相当中,因为因缘的作用,就有它的差别──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当它是迷惑颠倒的时候、向外攀缘的时候,六根就启动了无明的力量。发明──当它回光返照的时候,六根门头就启发了心性的常乐我净的功德。所以当你入假观的时候,就有凡夫的路、跟圣人的路,入空观是离一切相的,那么假观当然就有因缘果报的差别。
在这禅宗有一个道场,这个方丈和尚年纪大了,想要退位选一个新方丈。禅宗当然他们是以心印心,方丈不能随便选的,不是你戒腊高,就可以当方丈啊,要有本事啊,要开佛知见啊。因为禅宗的整个修学,是靠方丈和尚领导的,以方丈和尚觉悟的心来领导、来影响大众觉悟的心。所以要选方丈怎么办呢?考试!那问题来了…禅宗它不立文字,它也不讲名相的,那怎么考试呢?方丈和尚把所有的住众,集合在大殿,中间放一个脸盆。出了一个题目,问:这是一个什么东西?你不能说它脸盆,道一句!有人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杯子;有人说它是一个很大的碗;很多人就讲话了…方丈和尚都不回答!
后来有一个高明的大座一出来,一脚把这个脸盆踢翻了!踢翻了以后再把它拿回来放着,向方丈和尚顶礼。这一脚踢下去啊──新的方丈和尚!这表示什么呢?当然善知识在测试,藉境显心嘛,因为你的心在想什么,没人知道。我放一个东西,看哪一个人是喜欢攀缘外面的,你说它是什么、什么…你就是在向外,你已经有所住了嘛!那么这个人把脸盆踢掉,它是回光返照,他是先破相,破相之后,又把它拿回来放着,又不离开这个相状。第一个空观…即空、即假、即中。高明啊!
当然你不能随便踢啊,你要开悟才能、你要有真实的功夫,对不对!所以禅宗它往往从你身口意的表现,去看到你内心深处──你到底在想什么?他们往往是这种方式。所以『迷晦即无明』──向外攀缘,你在整个修学当中,你只要向外攀缘,那什么话都不要讲,那你就是生死凡夫了,就算你造善业,也是一个造善业的生死凡夫,如此而已。你想要达到临终的正念,你要强迫自己──往里面走──安住;不要往外面──攀缘。
我们从事实的经验、看到别人的经验,临命终不是好过,你肯定会是诸根败坏、眷属的哭泣、在医院里面插满了管子…你菩萨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诸位有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你说:我到临命终再来无住,不可能!因为你这一条路没有走习惯,你现在就要走习惯。你看:一堆草,你走久了它就形成一条路;你看:我们早上起床,我们闭着眼睛,我们就能够走到盥洗室去,熟嘛,很熟了嘛!回光返照这一条路,你要走得熟悉,临命终你就容易走,是这样子的!要往里面走,不要往外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