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任何事,决心和长远心很重要

今天我听到这样的言论:"我们到这里参加打七是来种善根,想在这个道场开悟、了生死,一下子是不可能的。"你有这个念头就是没有一个决心和精进长远心。干任何事,决心和长远心很重要啊!这里面女众、在家众比较多。他们有一种自卑感,认为女众善根浅薄、业障深重。但从中国佛教的历史来看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啊!

你们翻开《景德传灯录》,书里记载在明朝嘉靖年间,安徽琅琊山琅琊永起禅师有个徒弟,是在家人,住在南京迈皋桥。她家里做小生意——炸油糍卖。

她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开始信佛,跑到琅琊禅师那里去,看到师父们在打七、精进,七期就能够开悟见性成佛了。她问师父:"我能不能这样子?"师父说:"怎么不能呢?"她说:"那你教我一个办法。"师父说:"好啊!"琅琊禅师是临济宗门人,临济宗有这么一个典故:六根门头有一个无为真人,昼夜六时放光动地,就是行人不知道不觉察。他叫这个徒弟,你把这个无为真人找到就行了。

他这个徒弟姓俞,旧社会女人没有名字,除非大家闺秀起个名字,一般只称姓氏:俞氏、张氏、李氏。她就跟她师父学看一个"六根门头有一个无为真人"。

找这个无为真人,也就等于我们现在看这一句话头。她虽然做生意,但一天到晚把这一句话总是印在心里面,行住坐卧不打失,一找找了三年。

有一天,一个要饭的到她家门前来了。过去要饭的有多种多样,有一种拿一个竹竿两头穿空了,穿着铜钱在身上边打边唱,叫唱莲花落。那天就是一个唱莲花落的到她家门口,边打边唱:"不因柳毅传书信,何缘得到洞庭湖。"这个俞居士一听到这句话,触动了她的因缘马上就悟了。

悟了以后,她把放油糍的匾子一下掀到地下去了。她的丈夫在屋里看到说:"你疯了,把这些东西掀到地下去不卖了,我们不吃饭了啊?"她哈哈大笑:"不是你的境界,我找师父印证去。"

她就跑到琅琊寺去见师父,师父一见她就发现她神色不对了,问她:"你那个无为真人找到没有?"她说:"师父,找到了。"师父说:"你说给我听听。"

她说:"有一个无为真人,六臂三头怒目瞋,一掌华山劈两半,万年流水不知春。"她师父站起来向她合掌:"恭喜你已证圣果。"因为她在家修行,人家喊她俞道婆。人们为了感恩她,还给她立了一个石牌坊,叫俞道婆坊。1951年我到南京,去看望住在迈皋桥附近的一个亲戚,还看到过这个俞道婆坊。

我们那时十四岁,已经念了几年书了,看到石牌坊上记载着她亲近琅琊禅师,看"六根门头有一个无为真人,昼夜六时放光动地"的事迹。

所以,我们在家的女居士不要感到自卑:认为我是一个在家的女居士,业障深重。那你就自己错过机会了,俞道婆不识字,做油糍生意也是个小买卖。可想而知,她的家庭很贫穷,但是她参了三年就悟道了。

另外,二堂的比丘尼也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印空比丘尼正在修复江西的末山,末山了然禅师也是开了大悟的人啊!灌溪尊者在临济会上待了十一年,没有彻悟。他听说末山比丘尼是大悟的人,想去试探一下,就跑到末山去了。

到了末山,客堂报告了然禅师:"有一个首堂叫灌溪尊者,是临济会上来的。"禅师让客堂接待他,问道:"上座来这里是为了游山玩水,还是为了佛法呢?"尊者答:"为了佛法而来。"禅师说:"你为了佛法而来,此地也有打鼓升堂的法则。"过去开了悟的人升堂说法要到大讲堂,还要击鼓撞钟。结果,了然禅师升座,灌溪尊者进来后不下拜,只是向禅师问个讯,他认为自己是首堂。

末山禅师问:"上座今日离何处?"

尊者:"离路口。"

"何不盖却?"他答不出来了。

他想了想问末山禅师:"何为末山?"

禅师:"不露顶。"

问:"云何是末山主?"

禅师:"非男女相。"

尊者问:"何不变去?"

禅师:"不是神不是鬼,变个什么?"

灌溪尊者哑口无言,倒身下拜。以后,尊者就在末山座下当园头种菜,种了三年,在末山会下开了大悟。

这是《高僧传》上记载的,所以讲,二堂有这样了不起的人物,在家的居士也有这样了不起的人物。关键就是我们是不是有这个志向,有这个决心和长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