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著名文人中,有许多人对佛教有深厚的情缘,还有部分文人成为虔诚的佛教徒。他们不仅自己诵经修持,而且还写出大量诗文来宣扬佛教真理劝人起信。其中的许多文人写的护生诗就是以诗歌来劝人戒杀放生保护生灵的佳作。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他为白香山、白傅或白少傅。白居易当了多年的地方官,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白居易的思想带有明显的儒释道杂揉的色彩。三教之中,佛教对他的影响尤其深远,特别是在他被贬江州司马之后,直到他去世,佛家思想成了他为人处世的主导思想。从那时起,白居易也真正过起了禅修为业的生活。
在他被贬江州司马之后,他写下了大量的佛教诗文,一方面用来阐释他对佛教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借诗歌来宣扬佛教。与此同时,他还写了大量护生诗,呼吁世人慈心不杀,爱护生灵。如其《子在巢中望母归》诗: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巢中子鸟盼望母鸟回巢喂食的殷切情感,来劝诫世人不要打杀枝头的鸟儿,要怜悯它们也和人一样需要照料和关爱。
白居易还写有《戒杀诗》:
世间水陆与灵空,总属皇天怀抱中。
试今设身游釜甑,方知弱身受惊忡。
诗人认为生灵和人类同居一个蓝天下,都有一样的生存权,人类应推己及他,设身处地地为其他生类着想,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还以无比怜惜的情感写了两种不同的爱鱼态度:自己爱鱼去喂鱼,而儿童爱鱼却钓鱼。其诗云: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钓。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被后人尊为“诗圣”,正统儒家气最重。他与佛教的关系也很深,先醉心于禅宗,参叩于牛头宗的鹤林禅师,晚年又归心于净土宗。他在其《暴殄天物圣所哀》中写道:
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
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
诗中,诗人以一种劝诫的口吻来奉劝世人不要再无休止的残杀生灵了,连那传说中的圣物凤凰和麒麟都见不到了。再这样以残杀生灵为乐,只怕连圣凡都要悲哀了。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自称昌黎韩愈,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他是中唐时期排佛最激烈,也最大胆的代表。著有《谏迎佛骨表》,将佛教斥为“异端”,后被贬为文档潮州刺史。在他身心交瘁的时候,遇到了大颠禅师,他向大颠禅师问法,大颠回以缄默,其弟子三平以敲床回答。表示“先以定动,后以智拔”,禅韵颇为深隽,使他茅塞顿开,最终他潜心向佛。一日,韩愈在家中看到母狗外出,一只母鸡在庭院中觅草子,听到小狗的哀鸣,便展开双翅来护慰小狗有所感动,就写下了《鸡护狗子》护生诗一首:
啄啄庭中觅草子,哺子不食声鸣悲,
彷徨行久不去,以翼来覆待狗归。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1007-1072),在文学方面成绩卓著。其诗、词、文都有很高的造诣。对宋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欧阳修同时也是一位佛教信徒,他曾自号六一居士。他一生写了许多佛教诗文来宣扬佛教思想,其中也包换很多护生诗歌。其《画眉》云: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自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园林自在啼。
诗人十分怜爱被关在笼中的画眉鸟,希望它们能够重新回归大自然中,过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时也提醒我们世人要给这些关在笼中的鸟儿们以自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兴趣极广,学通经史,受儒学理想影响较深。但是他的一生极为坎坷,经历多年的宦海沉浮,最终感受到人生的无奈,因此从老庄哲学、佛禅玄量中追求超越的解脱。他常用佛学中的“水月之喻”来表达他对人生宇宙的看法,尤其是他被贬黄州时期,他的思想变化起伏很大,常着纳衣。在他被贬海南岛时,他亲带阿弥陀佛像而往,说是“此拭得生西方公据也”。可见他之倾情于佛教之甚。他的创作很丰富,与佛印、道潜等名僧交往甚密,也喜欢效法禅宗作转语和涉及佛教观点的词。在他的诗中,护生题材的也很多,如《篮中鱼蛤》:
我哀篮中蛤,闭口护残汁;
又哀网中鱼,开口吐微湿。
刳肠彼交病,过分我何得;
相逢未寒温,相劝此最急。
不见卢怀慎,蒸壶似蒸鸭;
坐客皆忍笑,髡然发其幂。
不见王武子,每食刀几赤;
琉璃载蒸豚,中有人乳白。
卢公信寒陋,衰发得满帻;
武子虽豪华,未死神已泣。
先生万金璧,护此一蚁缺;
一年如一梦,百岁真过客。
君无废此篇,严诗编杜集。
在这首长诗中,苏轼先哀篮、网中的蛤和鱼,劝人体谅其苦痛而放生,后又以清俭的唐宰相卢怀慎与豪侈的武帝之婿王武子相比,说明最终还是好人有好报,恶人遭恶报。最后告诫大家,人生百年如一梦,要多行善事不枉此一生。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他是南宋文学的一朵奇葩,他的词既能豪放,又能婉约,他的《诉衷情》词写于晚年家居山阴时期,词以豪放的笔调写了自己虽然年老力衰,但仍不忘忧国忧民建立功业,他的《钗头凤》词以哀婉凄凉的笔调写出了他对前妻唐婉的深情依恋,读来催人泪下,感人至深。陆游一生写了一千五百多首诗,他的诗歌,题材异常广泛,“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剪裁入诗。”其中涉及时事政治的作品,激昂慷慨,具有强烈的义愤,表达了广大人民恢复中原的愿望。陆游的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可谓诗、词、文俱佳,从而奠定了他在南宋文学史上的大家地位。
陆游不仅热衷于政治,而且对佛教也情也独衷。历史上虽然缺乏陆游专心致志修持的记载,但他所写的关于佛教的诗文却随处可见。透过陆放翁的佛教诗文,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诗人对佛教的深切情感和信仰,更可见出他对苦海众生无限的悲悯之心。他的《护生吟》一诗,写出了人与飞鸟同乐的生活情趣,使人透过诗句能够感受到人与鸟兽和睦相处的怡人景象。诗句通俗平易,读来清爽怡人:
飞来山鸟语惺忪,却是幽人半睡中,野竹成阴无弹射,不妨同享北窗风。
陆游还在《示小厮》一诗中写道: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
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诗人让人们由动物而想到自身,那些动物在惨遭杀戮时的痛苦和怨恨是和我们一般无二的,因而他呼吁大家不要无辜杀生害命,表达了诗人关爱生灵的慈悲之心。
辛弃疾(1140-1207)也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字幼安,号稼轩。他的词尤为著名,以刚健清丽感人。他是个极有抱负的人,但在宋高宗萎靡的朝廷里,却空有一腔热血而无处报国,只好长期“赋闲”,心情之郁闷可想而之,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他的思想转逐渐转向佛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写有一首著名的《同盟鸥鹭》词: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词人以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写出了自己与鸥鹭和谐共处的景象,虽然其中蕴含了不满于朝廷中“和金派”对他的排斥,但是还隐约的表达出了他渴望与其订立同盟共护家园的愿望。词中最后一句“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则是词人以拟人的手法,与鸥鹭对话,请它们将白鹤一起带来,期望共同在这美好的环境中和谐相处。
元代诗人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而且也是一位名冠一时的书画家。他的爱好十分广泛,对儒释道都有所涉猎。对于佛家的思想观念,他极为称道。他写有《放生池畔忆前愆》一诗:
同生今世亦前缘,同尽沧桑一梦间。
往事不堪回道问,放生池畔忆前愆。
诗人在诗中表述了对以前所造恶业的忏悔,也表达了广为放生的喜悦之情。赵翼(1727-1814),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乾隆进士。他在其护生诗《观喂鸡》中写道:
簸舂馀粒撒篱间,喌喌呼鸡恣饱餐。
只道主人恩意厚,谁知要汝肉登盘!
这是首颇有讽刺意味的诗,也是非常写实的一首诗。在诗里,诗人先以一种平和的语气写看到主人唤鸡来食的欣然景象,接着语气一转,原来对鸡这样的恩惠并不是真的好,只不过是为了早日养肥它用来吃罢了。个中意味颇有情趣,令人思索。
总览古代文人的护生诗,虽然每个时代的文人对佛教的信仰和理解程度有异,但他们对护生的观点却是一致的,他们都主张人类要关心爱护同我们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要戒杀放生,这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造福于己、于后人的积德行善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