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说人生有八苦,其中“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行、识。色,属于物质,包括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心法,有受、想、行、识。不论年纪大小,每个人都受色、受、想、行、识的影响,尤其是在十多岁至二十多岁的年轻时代,身心都有很大的变化,产生冲击,就是五阴炽盛,身心不得安定。
远离尘劳 定心禅修
一般的年轻人在放假期间通常去逛街、看电影、游山玩水,回来后却感到一身的疲劳。表面上看是在休息,其实都是在疲劳自己,为什么?真正的休息,是我们这念心达到无念、无住、无为、无想的境界,只要念头一动,就不是休息。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的妄想太多,乃至于过去的种子浮现,晚上就会作梦,这些都是妄想。晚上作梦太多,第二天就会没有精神,因为作梦就没有休息,意识还在活动。所以,禅修就是告诉我们要大休大歇。无论是读书、上班,一天下来,身心都很疲劳,这时马上把眼睛闭起来,什么都不要想,静坐三分钟,再把眼睛睁开,就觉得精神焕发,一般人说是充电,实在是如此的。
佛法重视“戒、定、慧”三无漏学,儒家也讲:“定、静、安、虑、得”,作学问的人,要把心定下来。《孟子》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假使心定不下来,患得患失,心浮气躁,妄想太多,很多事情就看不清楚,所想所作就不是清净的智慧。所以心要定,心定下来了,心就能够得自在、得解脱,看什么事情都看得很清楚。禅修打坐,就是定;诵经、念佛、持咒,心靠在经文、佛号、咒上,也是修定。
博学多闻 长养智慧
作学问是知识,和智慧不一样。智慧这一念心是本具的,知识则是后天学习来的,虽然是两条路,但不相冲突。《老子》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作学问是一个加号,从小学到大学,读了很多书、学了很多技能,都属于知识,是后天加上去的,假使不复习,时间一久就忘掉了。
一般人认为天天求佛、求神,就能开智慧,完全是错误的。智慧是属于清净心,能判断、能觉悟,了解是非善恶、了解人生价值在哪里,就要靠智慧。禅修静坐就是要检讨反省、惭愧忏悔,把心当中的烦恼化掉,这就是智慧。古德说:“心田不长无明草,性地常开智慧花。”我们心当中有很多无明草,要转识成智,降伏贪、瞋、痴、慢、疑、邪见,有了过失,知道检讨、反省、改进,不断地精进、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实践,做一分就得一分,做十分就得十分。
学生要打好基础,不能投机取巧,要老老实实地建立完整的人格,将来拿到博士了,真正是出人头地,成为社会的精英,受到大众的肯定。如果基础没有打好,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到处投机取巧、贪臧枉法,就是没有建立好完整的人格。古人说:“大盗盗国,中盗盗名,小盗盗财。”大盗,就是盗卖国家、掏空国家;中盗,就是专门包装自己,只为自己建立知名度;小盗,就是偷一些财物。这都是因为没有建立人格。
年轻人是社会的中坚、国家的栋梁、未来的主人翁,假使明白了心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运用无穷,愈走愈光明。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有福德、智慧,所以心要定、心要净、心要明,这就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把基础打好了,修十层楼、二十层楼、一百层楼,都没有问题;假使地基没有打好,修个十层就会垮掉。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还要继续不断地在这里用功,心才能真正地得到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