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济群法师文章

富足生活极具诱惑力,但财富等同于幸福吗

近几个世纪以来,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了崭新的生活。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物质文明达...

遮止身口意的十种恶行

善恶行千差万别,但最基本的不外乎十善行和十恶行。先说十恶行: 一、杀生:以恶心...

慢心的几种不同表现形式

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骄傲,也是根本烦恼的重要组成部分。 慢心会使我们妄自尊大...

为利益而舍道德,人生必将埋下隐患

对大众来说,遵循道德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道德可以让人安心。 只要...

学佛会越学越清高吗

问: 学佛会越学越清高吗? 济群法师答: 为什么有些人学佛了之后,会产生优越感呢?或者说会变得越来越清高。...

学佛的人要不要追求财富

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

创业遭遇误解应如何调整心态

问: 创业遭遇误解和不支持应如何调整心态? 济群法师答: 我们做任何事情别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一些看...

通过欲望得来的幸福,是非常短暂的

幸福是什么?通常,人们追求的幸福只是一种感觉而已,是欲望达成后的满足感。 我们...

当知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金刚经》称:当知是经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义。可见受持本经功德之殊胜。下面分...

怎样从源头根除烦恼

如何才能解脱?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态不好,时时纠缠于烦...

忽略做人的教育会带来什么问题

在我们今天所受的教育中,往往把传授知识和技能放在首位,严重忽略了做人的教育。 ...

人生这笔账该算清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商者崇尚的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这也是很多百年老店得以长青...

《心经》为什么具备强大的心理治疗功能

在佛教浩瀚的三藏十二部典籍中,凝炼的《心经》包涵着佛法的精髓。 《心经》从印度...

内心被套牢了,要设法解套

禅修所做的,就是帮助我们培养正念,把心带回到当下。这样,我们才能从情绪和妄想的...

常耕福田,才能福报多多

福报从哪里来?不是说你能力强就一定有福,因为福报也有它的前因后果。佛教告诉我们...

了解并管理这颗心

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 我想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当内心贪婪、仇恨...

如何从内心寻找幸福

一、如何面对逆境 生活中,一旦遭遇逆境,如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谐等等,我们便会...

当代居士教育的探索

一、引言:当代居士修学的困扰 近年来,随着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萌生了更多的...

对世间有多少兴趣,就会有多少执著和挂碍

正见轮回是苦,我们才能生起解脱的意愿,才能对世间的一切完全放下。否则,即使暂时...

我们现前的一念,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含义

《金刚经》说,一切法都是佛法。很多人感到疑惑,那么基督教也是佛法吗?某某功也是...

轮回中有哪六种苦

说到解脱,首先要有解脱的意向,也就是出离心。怎样才能生起出离心?这就必须真切意...

面对逆境如何做到处之泰然

面对同样的境界时,不同人会有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区别就在于是否接纳。如果我们有...

少一分需要,就能少一分在乎和影响

我们现在有了那么多便利的生活用品,可以从洗衣做饭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却没能因此过...

接纳不幸才是人生幸福的首要保障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生活中,时常会发生各种不幸,包括身体健康,也包...

一个不会休息的人,心是无法自主的

今天的社会都在通过鼓动欲望而刺激消费。厂家在不断升级产品,商家则全方位地激发购...

生命就在这样的重复中不断轮回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和贪著。有的人偏向财富,有的人偏向事业,有的人偏向权力。...

关于《六祖坛经》的真伪之辩

在《坛经》流传过程中,因为辗转抄录,数人编订,多次刻印,出现了不少版本。因为这...

心态的健康与否,关系到人生的苦乐

从通达空、无住入手,烦恼自然不生,其心自然降伏。 学习佛法,首先应该知道佛法能...

踏破铁鞋不如回到当下反观自照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迷惑系统...

现代人为何普遍都活得很累

现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原因是什么? 无非是因为贪著,因为心对外境粘得太紧,对财富...

不忘初心,成佛有余

教界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修学上不去。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首要的就是没有确立前...

众生心中本具般若之性

般若经典,总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佛典中最大的一部典籍,共六百卷之巨。《...

当代佛教的健康发展到底要靠什么

如何面对传统 作为今天的出家人,我觉得很不容易。首先,我们需要面对佛教两千多年...

如何做好临终关怀

从另一方面来看,国人长期受唯物论教育的影响,缺乏信仰生活和心灵归宿。年轻时忙于...

戒律的十大利益

当比丘出现某种不如法行为,佛陀便会根据所犯制定戒条。佛陀每次宣说戒条前,首先要...

安忍不是懦弱的表现

安忍是佛法中很重要的一环。要达到面对、遇上任何人、任何困境都能以安忍心处待,的...

不要给自己埋下祸根

人每天忙来忙去,除了满足生存的基本需求,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满足由欲望引发的、永...

生命美容的最高境界就是佛菩萨

世人都很关注相貌和身体的美,其实,那种美是非常短暂的,所谓红颜易老,青春难驻。...

灵山只在汝心头

忆念三宝的修行非常重要。我们时刻忆念什么,心就会和什么相应。 每天忆念财富,心...

盘点所剩的资产,看看何去何从

学佛,必须意识到人身的可贵。就像我们有一笔资金,应该怎么投资呢?如果是聪明的经...

莫因无知而无畏

在《道次第》中,念死和念恶道苦虽然是下士道的修行内容,但对中士道、上士道的修行...

「五福临门」从何而来

古人视五福临门为祥瑞。所谓五福,即长寿、富足、康宁、好德和善终。 一是长寿,福...

戒律的现代价值与意义

一、认识戒律的重要地位 原始佛教僧团不设立权威的崇拜,也无行政上的领袖,即使至...

如何分辨和取舍究竟的佛法

佛陀设教,随着众生的根基不同,除了直畅本怀,显诸法真实相又开设无量方便法门。佛...

人生的幸福,并不仅仅是外在的东西

我们常常将幸福建立在一个未知数上,建立在我们不曾实现的人生目标上。 幸福在哪里...

五蕴并不是真正的「我」

五蕴每个生命的存在,无非是色、受、想、行、识五蕴。蕴为积集义,指相关事物的积聚...

佛教徒的八个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使人们对佛教有诸多误解。比如:佛教是否悲观、消极、禁欲...

佛教怎么看待做梦

问: 佛教怎么看做梦? 济群法师答: 通常来说,梦是妄想的显现,迷惑的显现。所以,佛教中有个词叫做颠倒梦想...

依止善知识的九大利益

修习依止法,能为学人带来哪些殊胜利益呢?《道次第》总结为九点。 1、得近佛位:...

让心灵创造幸福

第一,知道如何面对逆境。 逆境带来的痛苦包括两方面,一是事件本身产生的痛苦,二...

修行中的七种法供养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善男子啊!你不要以为用那么多、那么好的东西去供养...

妄想将导致人生的各种过患

人们生存在这个世间,因欲望驱使,就会引发与之相应的种种想法。当我们感到寒冷时,...

怎样才能办好一个素菜馆

首先,要有正确的发心, 不要简单把它当做一个提供菜品的地方,要发心让更多的人因...

成佛从修菩提心开始

菩萨,乃成佛之因。我们想要成佛,必须从菩萨做起。或许有人会觉得,自己受了菩萨戒...

负面情绪的根源就在于贪嗔痴

佛法以缘起看世界,这就告诉我们,每种想法和情绪既非无中生有亦非一成不变,而是在...

佛教界在弘法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呢

如果说佛法的学修、传承依赖于健全的教育制度,其弘扬、普及同样依赖于相应的弘法布...

酒肉穿肠过,是否也可以修行得道

问: 禅宗在佛教历史上,有其激进的一面,不喜欢一级级阶梯,而追求顿悟成佛,是否就能摆脱戒律的束缚?像济公一...

供养的三大利益

供养是佛法的重要修行项目,对于修学来说,主要起到有三方面的作用: 其一,强化佛...

修行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

修行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也不是修给佛菩萨看的。佛菩萨只是指导我们怎样改善生命,...

【推荐】正见--以观念改变心行

未来在哪里?我们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个世界,稀里糊涂地过了一生,最后稀里糊涂地离开...

天上福报虽好,但终归要堕落

比人类条件更为优越、其生存空间在人之上的是天道,天在佛教里解释为光明,是代表着...

成佛应具备哪些条件

成佛的修行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千百年来,汉传、藏传各宗派因对佛陀教法的认识存在差...

地狱的三大类型

在我们人道以下的是地狱道。地狱是梵语泥黎,译为不乐、可厌、苦具、苦器等。从字面...

堕落到畜生道的原因

生活在我们人群四周围的有哪些生命?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畜类众生,一是鬼类众生。 ...

【推荐】六道轮回中鬼道的种类

生活在我们人类周围的还有鬼道众生,佛教里说的鬼与中国传统所说的鬼又不一样:中国...

色身不能代表真正的我

通常,每个人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当我们为他人付出一些劳动,总会计较报酬、计...

既然心即是佛,为何还要学佛

问: 何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学佛? 济群法师答: 虽然心即是佛,但我们目前的生命现状是不是佛?佛...

拥有什么,就会牵挂什么

有情被执著所缚,拥有什么,就会牵挂什么。若是拥有财富,就害怕别人惦记他的财富;...

这个自我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看不清自己。所以,修行的首要任务是了解自己知道究竟什么代表...

打禅七要过这样的七天

【一】 这次过来,正好是研究所的禅修周,机会难得。我平时四处弘法,真正和大家在...

想要断烦恼解脱生死,就要放下悭贪

供养具有灭除悭贪的作用。悭贪,就是吝啬、小气。佛菩萨是我们最为景仰的楷模,供养...

如何忘记过去曾受过的伤害挫折

问: 如何忘记过去曾受过的重大挫折?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济群法师答: 忘却痛苦的方法有二:一是培养正面...

为什么我们经常感觉孤独

生命本身是圆满的,是自立并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赖。 但无明带来的贪心...

怎样发愿才如法

问: 怎样发愿才如法? 济群法师答: 发愿,就是树立学佛目标。每个人发心不同,所以,发愿内容也不尽相同。我...

贪到何时方能休

贪心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活动之一,即对自己喜欢的境界产生染著心和占有心。 当我们...

打坐时怎样克服障碍

问: 在打坐时,感觉总有许多障碍。怎样才能克服这些障碍? 济群法师答: 佛法告诉我们,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敌,...

没有风险的投资

布施,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施舍。《摄大乘论》云:又能破裂悭吝贫穷,及能引得广大财...

改变习惯,就有能力改变命运

习惯从哪里来?无非就是某件事我们做多了,想多了,以致成为自然。比如,我们习惯于...

学佛的商人就是佛商吗

学佛的商人就是佛商吗? 济群法师:在教界和商界,对佛商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佛商是双重身份的叠加,首先他是...

生意场上要喝酒该怎么办

问: 有的人知道喝酒不好,是犯了酒戒,但是在生意场,如果不喝酒,生意就谈不好,或不被对方接受和认可,这要怎...

佛弟子应该如何追求财富呢

缘起的色身,必须假衣食才能延续。尤其在工业化社会,我们的个体生存和他人是分不开...

财布施不及法布施功德大

行菩萨道也属于法供养。法施的功德很大,这个问题《金刚经》中讲得非常清楚。《金刚...

济群法师:敢于审视传统佛教中的陈规陋习

核心提示: 济群法师出生于闽东,父母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幼时,在双亲的带领下,全...

戒律与道风建设

戒律,是多数佛子耳熟能详的一个词,相信也有不少出家人对戒律的重要性表示认同。但...

极乐世界究竟有多远

问: 极乐世界究竟有多远? 济群法师答: 《六祖坛经》说: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这是从自性弥陀、唯心...

调心之道,离不了心学

目前,整个社会最大问题就是人的心态失衡,并且到了危机四伏的地步。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各类恶性事件,正是向我们...

禅者的心境

唐朝时,有位名叫懒残的禅者,修行造诣极高,遐尔闻名。一日,皇上委派使者请他进宫。使者到来时,禅师正在山中烧...

正见对于修行非常重要

学佛是为了追求解脱。那么,怎样才能解脱?解脱与正见有何关系?佛法由教法和证法两...

学佛后一定要吃素吗

从目前教界来看,汉传佛教吃素,藏传佛教吃肉,南传佛教则是有肉吃肉,有素吃素。其中,有客观上的原因。南传佛教...

有什么样的心,就会导致相应的结果

我们每天活在哪里?其实,并不在我们所以为的现实中,而是在这个无形无相而又变幻莫...

佛像不是偶像

佛像,即佛陀造像,为住持三宝之一,象征佛宝。关于佛像起源,据《增一阿含经》记载...

佛陀的出家是为了什么

佛陀出家前是一位王子,在宫廷享受着锦衣玉食、不知人间疾苦的生活。但在一次出门游...

放下屠刀能否立地成佛

有句话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感到不解,放下屠刀这么简单的事,难道可以使...

如何是佛,舍我其谁

生命蕴涵无价之宝,我们却在流浪乞讨中度日,何其悲哀?所以,一些高起点的修行方法...

供的是他人,养的是自己

供养,也是修行的方式之一。寺院每天过堂之前,都要诵供养偈,以三德六味供养三世一...

弘法布教可从六方面构建

对于在家信众的教育,首先应建立相关教育制度。关于此,可参照大众化的修行体系及佛...

佛法的体验应该从何处得入

佛法的体验应该从何处得入呢?这是每个学佛者都关心的问题。 世间的人,总是带着有所得的心生活着。他们不停地追...

心非永恒、非断灭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率先提出意识流之说,认为思维活动如流水般连绵不断。这一学说不仅成为西方心理学...

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

学佛的人,大约都以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扪心自问: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