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多谓参禅便为有禅,念佛便为有净土。非但不知禅净,兼亦不知文义。辜负永明古佛一番大慈悲心,截断后世行人一条出苦捷径。自误误人,害岂有极。所谓错认定盘星,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也。
这是最后的一个总结。阐明不明了禅净有无的这种界别的危害。
就像上座师的这种见地,是世间人大多数都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世间人大多认为参禅就说是有禅,念念佛号就说有净土,哪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哪?刚才讲有禅是什么?大彻大悟啊。有净土是什么?深信切愿哪。而恰好这个信是很难的,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就能够随便就能承担哪?所以说参参话头,坐坐禅堂就算有禅,泛泛悠悠念念佛就算有净土,你这样的一种流俗的知见,非但不知道禅与净的本质内涵,兼带也不知道永明大师《四料简》的文句的法义。这样确实是辜负了永明古佛呀。
那又进一步强化永明延寿大师是古佛再来,他悲悯我等众生才到这里来示现,观机逗教。他是生活在唐五代和北宋前期,当时北宋赵匡胤在北方统一之后,当时杭州钱王还拥有着江浙一带,赵匡胤雄才大略,当时把分裂的地方,割据的地方全都要统一。
所以永明延寿大师当时给钱王一个建议:纳土归宋,这样就避免了战争。现在看来真的是非常英明了,要么赵匡胤一定会发动战争的。所以这位永明延寿大师一生的德业,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都是大不可思议,是他的大慈悲心的流露。
唐五代禅宗已经见出它的衰相了,要为参禅的人指出一条出离生死的康庄大道,预先把救助的方法准备好了。所以后来很多参禅的受永明延寿大师的影响很大,彻悟大师为什么要辍禅念佛,也是受永明延寿大师的影响,像莲池大师、蕅益大师无不是这样。
所以这个《四料简》,是大慈悲心的流露,也是大智慧、大方便善巧的结晶。如果你把它错解了,甚至是否定了,认为《四料简》语涉支离,不足为法,那你这样的否定,就截断了后世修行人一条念佛求生净土,出离分段生死之苦的一条捷径。你自己这样否定,自己肯定不念佛求生净土,你再就传播这样错误的知见,也让别人也不去念佛求生净土,这就是自误误人,这种危害就极大,无有边际。
大安法师《净土决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