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思童子经卷上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住毗耶离城,在菴婆罗波梨园内,与诸声闻、八千比丘、一万菩萨,如是大众一切悉皆变化形服作诸天身。尔时,世尊于晨朝时着衣持钵,将此化众前后围绕,入毗耶离大城之中次第乞食,渐渐行至毗摩罗诘离车之家。当于是时,毗摩罗诘离车家内,有一童子名曰善思。是时善思在于自家重阁之上嬭母抱持,时彼童子手中秉执一茎莲华翫弄嬉戏,而彼童子以其宿植众善所熏,又佛世尊神通力故,令此童子忽然以偈白其嬭母,作如是言:

「今有响微妙,  翳诸音乐声;
 愿嬭放我身,  舍置于楼上。
 而此光明照,  决是大丈夫;
 右足跨于阃,  欲入此城门。
 微妙令意喜,  诸鸟鸣唤声;
 我耳未曾闻,  诸鸟如是唱。
 决定是调御,  为利益世间;
 右足跨于阃,  欲入此城门。
 如服诸璎珞,  遍体震鸣声;
 其响妙铿锵,  闻者皆欢喜。
 决定千轮足,  威神庄严身;
 右足跨于阃,  欲入此城门。
 犹彼大地震,  亦如打铜锺;
 诸如是等声,  无有不闻者。
 决定彼人日,  大圣之身光;
 欲入此大城,  令众生无畏。
 如诸林树木,  种种华庄严;
 各闻微妙音,  众生随所乐。
 决定善安住,  与愿大龙王;
 右足跨于阃,  欲入此城门。
 如虚空光照,  大地普皆明;
 日彩曀不彰,  此世尊金色。
 决定喜观察,  大威放焰光;
 右足跨于阃,  欲入此城门。
 阿嬭今观此,  天众在虚空;
 欢喜歌啸声,  弄诸衣服等。
 决定利益世,  最胜诸众生;
 右足跨于阃,  欲入此城门。
 今此大城内,  相向起慈心;
 各各共喜欢,  如父母爱子。
 决定大福聚,  众德庄严身;
 右足跨于阃,  欲入此城门。
 又男夫妇女,  将种种香花;
 满掬四面飘,  心生大欢喜。
 决定大自在,  福德华庄严;
 右足跨于阃,  欲入此城门。
 天人华所散,  悉遍满虚空;
 处处雨众香,  微妙甚可憙。
 决定世善逝,  大福慧入城;
 为利益众生,  所以今来到。」

尔时,善思怀抱嬭母,闻其童子自口所说如此偈已,心生恐怖身毛悉竪,支节战掉不能自持。安彼童子于楼阁上,置已即作如是思惟:「此子何也?为天、为龙、为是夜叉、为是罗刹、为鸠槃茶、为毗舍遮、为紧陀罗、或复为是摩睺罗伽?如此之言非是世间婴孩所说。」时彼嬭母即一定住不敢动移,亦不起行不敢大语,细喘低头默然察听。

尔时,世尊渐渐行近善思离车童子之家,入彼街巷至于其家门前止住。而是善思离车童子,遥见世尊在于阁下,见已即便从高楼上投身向佛。是时善思离车童子,以佛神力在于空中嶷然而住,即以偈颂而白佛言:

「世尊住智中,  最胜者住此;
 利诸众生故,  愿受我莲花。」

尔时,世尊即还以偈报于善思离车童子,作如是言:

「我所住实际,  非众生境界;
 彼际无所有,  是际如实相。」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离车童子复更以偈而白佛言:

「世尊云何住,  于此真实际?
 此际既无有,  无有何所住?」

尔时,善思离车童子说是语已,佛复以偈而更报言:

「如际实际者,  彼际是如来;
 如彼实际住,  我住彼亦然。
 如实际诸佛,  其体一无殊;
 如彼真实际,  我作如是住。」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善思童子复更以偈重白佛言:

「非际际非际,  此际有何相?
 作何等方便,  得名为实相?」

尔时,善思离车童子说是语已,佛复以偈而更报言:

「不可执际际,  故言为实际;
 彼际如虚空,  虚空亦无相。」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善思童子还更以偈白于佛言:

「希有真实处,  住处最上住;
 愿众生住此,  如诸佛所住。」

尔时,善思离车童子说此偈已,一心合掌而白佛言:「惟愿世尊,慈愍我故受此莲华。」

尔时世尊为欲怜愍善思离车孩童子故受彼莲华。佛受华已,是时善思离车童子,欢喜踊跃发是愿言:「籍此善根,我于来世,若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如今世尊,为于一切众生说法。然其法中,诸凡夫法及阿罗汉,一切圣法皆不可得。」

尔时,长老舍利弗同在集会闻是语已,于大众中即问善思离车童子作如是言:「离车童子!汝向所言,我当证彼如是法已,为诸众生说于彼法。云何说法?彼法云何?」

尔时善思离车童子,即以偈答舍利弗言:

「彼法无有佛,  及诸声闻得;
 我当证是法,  为诸众生说。
 彼法无处所,  亦复无去来;
 智者如是知,  法之本体性。
 过去一切佛,  现在无上尊,
 无不如是知,  入无余寂灭。
 彼中无法界,  众生界亦无;
 如是之边际,  世间无入者。
 法界惟名字,  字从分别生;
 分别无分别,  究竟不可得。」

尔时,长老富娄那弥多罗尼子,即于众中还以偈问善思童子,作如是言:

「童子汝云何,  能学解此法?
 甚深无譬喻,  诸智者所迷。
 汝今身未行,  已作如是辩,
 能对最第一,  智慧大声闻。
 汝体如真金,  遍皆巧知解;
 显赫此城巷,  如月处虚空。」

尔时,善思离车童子即还以偈,答于长老富娄那弥多罗尼子,作如是言:

「尊者今言生,  此生无有处;
 诸法无生故,  当生此是何?
 诸法既无生,  何者名真体?
 此我说本性,  一切诸法无。
 法及法本性,  二俱不可得;
 二既不可得,  此法诸佛说。
 是名最上轮,  鹿苑中前转;
 虚空搦拳已,  令觉多声闻。
 唯鸣于法声,  众生多诳惑;
 乘方便及者,  当说如真实。
 言生及死者,  是名凡夫境;
 此之颠倒见,  富娄那未尽。
 生死及彼此,  世间人言语;
 无言语法中,  假以语言说。」

尔时,长老富娄那弥多罗尼子,闻此偈已欢喜称赞,即便白佛作如是言:「希有,婆伽婆!希有,修伽陀!此之善思离车童子,乃有如是甚深智慧难可度量。」

是时佛告富娄那言:「如是,如是!汝富娄那如汝所说。」

尔时,世尊问于善思离车童子作如是言:「善思童子!汝今欲为何谁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时善思离车童子,即以偈颂而答佛言:

「佛最胜世尊,  知而故问我;
 欲为谁着铠?  今当真实宣。
 我无所为人,  亦无着铠者;
 甚深上法中,  无受化众生。
 众生非众生,  一切皆无有;
 此处不迷惑,  彼名为世尊。
 如是生解法,  如实际常处;
 非一非无异,  此甚深最上。
 我当令觉众,  彼众生亦无;
 众生体既无,  彼中何有智?
 智慧及众生,  性毕竟非有;
 若能如是解,  彼名世智人。」

尔时,善思离车童子说是偈已而白佛言:「大圣世尊!我若当来自觉了知如是法已,为诸众生作如是说。」

是时长老阿难比丘,于大众中即从座起而白佛言:「世尊!希有,婆伽婆!希有,修伽陀!此之善思离车童子乃能如是宣说甚深微妙法句、不染着句、无倚着句。此深法中,天、人、世间恐怖迷没。世尊!如是实性甚深法中谁不欲行?惟有昔于甚深法中有因缘者乃能生信。」尔时阿难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犹如聚真金,  遥观妙显赫;
 此善思童子,  处在大众中。
 譬如须弥山,  安住于海内;
 如是善说法,  弥覆此世间。
 无有及非无,  善思童子说;
 如是彼实际,  实际亦空无。
 汝今说此时,  不曾生恐怖;
 善思汝如是,  我云何得知?」

尔时,善思离车童子闻是语已,即还以偈报阿难言:

「我已誓舍身,  着此无为铠;
 无望故求道,  多闻如是知。
 为五欲所迷,  堕于可畏狱;
 今见无上尊,  我云何不喜?
 世尊大慈愍,  化度诸众生;
 我身不坠伤,  今在佛前住。
 虚空及我体,  此二悉是无;
 身及空既无,  云何当畏坏?
 佛身及空体,  真实不可分;
 能有此忍心,  彼中无怖畏。
 虚空及大地,  真如中悉无;
 我今真实知,  是故无恐怖。
 虚空遍大地,  毕竟不可得;
 无真无生故,  真实无惊畏。
 虚空无有高,  下处亦无有;
 如是法知者,  彼无虚可惊。」

尔时,善思离车童子说是偈已,佛即问言:「善思童子!汝不畏耶?」

是时善思即答佛言:「善哉世尊!我实无畏。」

佛复更问善思童子:「汝不恐耶?」

善思答言:「善哉,世尊!我实无恐。」

佛复问言:「善思童子!汝不怖耶?」

善思答言:「善哉,世尊!我实不怖。」

尔时,世尊赞善思言:「善哉,善哉!善思离车!真实善哉!汝今乃能如是不畏、不恐、不怖。」佛因此事,即为善思而说偈言:

「有有故怖生,  彼有不可得;
 能定此忍者,  彼即近菩提。
 取相言众生,  而众生无有;
 能如是了达,  彼即住真乘。
 菩提无得人,  不得得不得;
 离此得不得,  恐怖心则无。
 若能如是知,  有无皆不住;
 善思汝当识,  此路趣菩提。」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善思作如是言:「善思童子!是故菩萨摩诃萨等,若欲速疾安乐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应须念常相、乐相、我相、净相,及众生相,寿命、养育、福伽罗相,此相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真正直路。善思童子!我于往昔发心行于菩萨行时,常念此路,以是义故,我乘此路得至菩提;然其此路无有一法而可得者,此即是我无上菩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虽说常相,  其常非是有;
 既知无有常,  即无有诤竞。
 有着乐相者,  乐亦无真实;
 此是颠倒见,  分别福伽罗。
 若知诸法真,  各各无集处;
 彼等不作相,  命及福伽罗。
 路非是菩提,  非路亦复尔;
 我说此本性,  诸法无处所。
 本性及众物,  智者不分别;
 善思汝当知!  此路向菩提。
 若着如是路,  彼佛非行道;
 若着有相者,  彼不知诸法,
 亦不能乘乘,  诸佛所怜愍,
 无有人能行,  此寂甚深处。
 一切处无物,  彼物不可物;
 既无有物故,  彼乐无处生。
 诸乐及诸苦,  此路如虚空;
 能得如是觉,  彼心得解脱。
 我虽说我相,  此法亦无有;
 既无有我所,  亦复无有智。
 既无有智知,  此即智境界;
 寿命分别有,  其相毕竟空。
 无有言知者,  小智即迷惑;
 我相及寿命,  本性非是有。
 本性及诸物,  此愚痴境界;
 彼等不能近,  不思议佛乘。
 不闻深经典,  复不读诵持;
 此经典不说,  无有诸法相。
 我不得诸法,  说处亦复无;
 我昔坐道场,  无一智可证。
 此智我如是,  菩提不可得;
 菩提及道场,  此二无证者。
 凡夫辈分别,  诸佛说诸法;
 此是假名字,  诸佛甚深处。
 甚深及诸佛,  此是魔境界;
 不闻此经典,  佛世尊所说。
 彼等不知味,  诸法利益处;
 菩萨行苦行,  其行无知故。
 言佛及菩提,  此二不可见;
 如是思惟已,  妄言诸佛说。
 称有诸境界,  倚之而生着;
 既有染着处,  彼等不见我。
 若有诸众生,  成就甚深智;
 彼等大唱说,  诸佛不思议。
 是故汝善思!  欲知甚深法,
 精勤当用心,  即知法真实。
 彼法实无碍,  故名为甚深;
 如是说之时,  名为不可得。
 众生颠倒见,  此非彼境界;
 非以禅定求,  可知真实义。
 三昧非三昧,  空中不可得;
 此非智境界,  无智亦复然。
 虽令觉彼际,  亦非智境界;
 此法从缘有,  甚深即能入。
 若有乐寂静,  则无有彼此;
 若心能信乐,  正说此经处。
 彼非一佛边,  昔种诸善根;
 于多诸佛所,  乃能受持此。」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善思离车童子作如是言:「善思童子!以是义故,诸大菩萨摩诃萨等,一切应当着如是铠。于世间中所有恐怖惊畏之处,应于彼中不生惊、畏、恐、怖之意。发于此心如是着铠。」

是时善思即白佛言:「大圣世尊!我信如是,而世间中所不信处。」

尔时,世尊复告善思童子:「有诸菩萨摩诃萨等行于甚深,有如是相、有如是瑞、有如是形。彼等一切诸善丈夫,观于世间无有诸法可优劣者。既见一切诸法平等无有优劣,如是知已而心不畏、不怖、不惊。

「断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不断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怖。

「有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无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

「聚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散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

「和合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不和合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

「嫌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不嫌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

「思念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不思念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

「造作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不造作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

「境界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非境界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

「欢喜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非欢喜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

「世谛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非世谛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

「寂静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非寂静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

「解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不解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

「持戒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破戒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

「明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无明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

「有名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惊;无名一切诸法,如是知已而不畏。

「一切法出,如是知已而不惊;一切法不出,如是知已而不畏。

「一切法怖,如是知已而不惊;一切法不怖,如是知已而不畏。

「一切法生,如是知已而不惊;一切法不生,如是知已而不畏。

「一切法死,如是知已而不惊;一切法不死,如是知已而不畏。

「一切法菩提,如是知已而不惊;一切法非菩提,如是知已而不畏。

「一切法涅槃,如是知已而不惊;一切法非涅槃,如是知已而不畏。能作如是说法之时,是名菩萨不畏、不惊、不恐、不怖。」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欲为善思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法无有,  真如不迷惑;
 诸法无有故,  彼相即寂灭。
 诸法无优劣,  此彼悉皆无;
 一切法无故,  真实亦复无。
 诸法有优劣,  此彼亦各无;
 诸法既悉空,  则无有诤竞。
 一切法既无,  本性何有性?
 其性无有故,  云何有坏灭?
 诸法有断耶?  智者无此念;
 但假有断名,  求断处不得。
 欲断一切法,  微细求觅无;
 毫末及众多,  诸法皆无有。
 诸法无有者,  此亦是言说;
 彼中如是无,  但有中示现。
 一切法无形,  但有相中现;
 有有及无有,  一切皆假名。
 一切法有合,  示现不合者;
 真如无合故,  毕竟无有物。
 诸法无和合,  无作无灭者;
 如是亦不得,  诸法各各无。
 诸法不可得,  彼等前际无;
 本际既无故,  故名为实际。
 一切法欢喜,  欢喜不可得;
 既无有诸法,  彼亦不可说。
 诸法无欢喜,  彼等二皆无;
 真如中无物,  此是甚深相。
 一切法无嫌,  真如中无我;
 真如无有故,  彼无有嫌处。
 涅槃无赞叹,  彼法不可得;
 诸法无有故,  故名为涅槃。
 诸法无明者,  真如中示现;
 此是假名说,  是故名为思。
 诸法无思者,  此法无定处;
 是故无众生,  此是诸法体。
 一切法如幻,  彼幻不可得;
 诸法不得故,  说有为诸行。
 诸法既无为,  此彼真如体;
 无有诸法处,  故言无有边。
 虽言有境界,  境界实无有;
 而凡夫所说,  故名为境界。
 诸境界虚妄,  故说无境界;
 说无有境界,  是境界真相。
 言一切法体,  彼等无有数;
 彼等既无有,  寂定汝等知。
 无得言有得,  示现有得处;
 得无得之处,  示现故有得。
 彼处无持戒,  及破戒亦无;
 无行及无戒,  如是诸法相。
 一切法悉无,  故名为无明;
 无有诸法故,  汝当知是明。
 诸法名字者,  彼名实无有;
 既无有法名,  当知是涅槃。
 说有受名者,  以受故示现;
 是处无有受,  故言受示现。
 无有为有相,  示现名为有;
 诸法中离有,  故言常无有。
 如见幻华已,  愚痴言有相;
 有有无有知,  是处智无惑。
 法生处不知,  此二不可得;
 愚痴人故言,  说此为生处。
 诸法若有生,  应说当有死;
 生处及死处,  此二不可得。
 一切法皆空,  诸法不可得;
 善思汝当知,  我说如是法。
 菩提不可作,  是处作者无;
 若当得菩提,  应即见三界。
 若分别菩提,  彼不行菩提;
 行行及菩提,  彼等无分别。
 一切有真实,  真实无有处;
 真实无得故,  此是涅槃相。
 毕竟无出者,  彼无处可得;
 无有诸物故,  不灭复不灭。
 若能知此义,  诸法无真实;
 彼等无可生,  即不相诤竞。
 说此甚深法,  若无恐怖时;
 汝应知彼人,  真实是菩萨。」

尔时,世尊说此语已,善思童子复更以偈重白佛言:

「世尊利益我,  出现于世间;
 说此法相时,  我无有疑惑。
 今者具足满,  佛出不思议;
 我诸见网薄,  今得脱魔网。
 我已断生死,  已住道场内;
 如来说相时,  断除我疑结。
 为我说得处,  摧灭诸见等;
 无畏益世间,  善去我心垢。」

善思童子经卷上

善思童子经卷下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尔时,世尊复告善思离车童子作如是言:「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无虚妄行。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哀愍行。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无患行,能断一切诸过患故、慈怜一切诸众生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甚深微妙无有相行。善思童子!此菩萨行真实能离一切欲相。善思童子!此无欲行,无爱憎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一切众生平等心行,其心毕竟无所得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大慈悲行,于一切法无有得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大布施行,无有施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不虚诳行,不受一切后身报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无恼忍行,现无诤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发誓愿行,舍懒惰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三昧行,以寂静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智慧行,于一切法无有得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无畏行,心无恐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无碍行,成就如来诸智力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是增益行,入智慧门无有着故。善思童子!此菩萨行观十方行,无染着故。」

尔时,世尊欲为善思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疑惑行者,  为诸菩萨说;
 疑惑及诸行,  此二不可得。
 为诸菩萨说,  有行无行处;
 若知此行处,  彼等无诤竞。
 摄受一切法,  为诸菩萨说;
 无所有得处,  此行最为上。
 我行此行处,  彼则颠倒行;
 既住颠倒行,  彼无有畏处。
 此虽名诤行,  彼诤不可得;
 若能如是知,  彼行最上乘。
 此乘无有惊,  佛乘最为上;
 惊及无惊怖,  一切法假名。
 虽说诸行处,  一切不可得;
 一切既不得,  彼行最为上。
 此行甚深行,  愍于一切法;
 愍及甚深行,  皆从分别生。
 甚深及诸行,  是处二俱无;
 若知此际者,  彼于法无没。
 诸法无可染,  非法亦复然;
 此诸法本性,  当说无染处。
 无牢及无固,  此但是有现;
 无有名字处,  此句最为上。
 我虽说有爱,  彼处无恐怖;
 以无有物故,  彼处不生竞。
 此诸众生行,  此处无有真;
 若有知此者,  彼为善说行。
 此处无众生,  故我说众生;
 众生法一等,  此路最为上。
 心及有众生,  毕竟不可得;
 此名为最慈,  我前说大慈。
 世间大施主,  亦名大众生;
 常乐行布施,  故名大施主。
 法尚不可得,  况复当有边;
 大智菩萨辈,  故名为施主。
 佛既不可得,  法亦不思议;
 此戒不缺犯,  诸法无倚处。
 彼等不思议,  佛戒不思议;
 不分别戒行,  为诸菩萨说。
 忍向众生辈,  众生毕竟无;
 此是最胜忍,  我法行中说。
 心不可得故,  诤竞无处生;
 此是最上忍,  诸法不可得。
 菩萨无懈怠,  不被他毁辱;
 此名最精进,  名为不舍取。
 身心善质直,  能办于此行;
 是名最精进,  为诸菩萨说。
 菩萨能懒惰,  不发诸行等;
 能不舍不取,  彼住最精进。
 心界不可得,  若外若在内;
 故名最定心,  其心无有处。
 攀缘及心行,  真如中无有;
 不思彼三昧,  示现如是定。
 我说此三昧,  自在修伽陀;
 能行此行者,  我说彼得定。
 不以智能知,  有诸真如法;
 真如及智慧,  此二边无有。
 此法不可得,  此是识境界;
 法不以识知,  真体此处寂。
 能知如是者,  彼等名真念;
 菩萨真如行,  世所不能行。
 彼胜一切众,  为众生说法;
 彼无众生相,  况复有徒众。
 众生如幻化,  幻化亦无有;
 如是能说者,  彼无有恐怖。
 若我若他身,  此二俱无有;
 能有此智者,  彼无有惊惧。
 诸内及与外,  有相毕竟无;
 心无怯弱处,  即胜一切世。
 诸法无有碍,  犹如虚空行;
 既如虚空行,  法真如亦然。
 若能知此智,  菩萨无所畏;
 巧解一切法,  彼知众生行。
 既知无众生,  一切法亦然;
 界智巧解知,  彼界不可得。
 若入是法门,  此路最为胜;
 有能从此道,  即知众生行。
 境界及众生,  此二无有物;
 欲识诸法门,  须知此胜智。
 若内若有外,  智慧无集处;
 无碍诸法中,  故名为实际。
 诸法不思议,  故名为佛法。
 彼无所有处,  其处亦复无;
 若能如是行,  世间无障碍。
 智既无有碍,  故名为佛智。
 诸法不思议,  彼辈无真正;
 诸法既无体,  是觉诸佛法。
 佛及诸佛法,  此二俱无有;
 菩提无有故,  是名为佛道。
 乘此大乘者,  到法安乐处;
 此世最为胜,  人世不可得。
 凡世间所有,  一切处众生;
 彼菩萨为胜,  行此胜智者。
 能求此诸法,  佛法不思议;
 能得此诸法,  彼即近菩提。
 菩提及诸法,  此二毕竟无;
 能作如是行,  即近诸佛法。
 能行此行者,  不染诸世间;
 既无有染心,  彼去菩提近。」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更重告善思离车童子作是言:「复次,善思!我今宣说,若有菩萨摩诃萨等善着铠者,能于如是甚深经典能善说者,最妙微密善说之时,闻已其人能不惊怖、不悔、不没,如是菩萨摩诃萨等即得住于菩提道场;即得入于诸佛境界;即证无碍;即住无为解脱法门。又能巧住无得之行,即能观察一切十方;即能证得大慈大悲;即得诸佛十八不共法;即得无上最大灌顶。说此甚深微妙法时,能有信行、能有思惟如是法者,诸佛已观彼等菩萨,一切诸佛已护持彼。若菩萨能信此行者,或有不信于此行者,亦为一切诸佛所知。若有能入此法门者,诸佛已知。若能信行此法门者,我当为于彼等作师,彼等则为随我出家。」

尔时,世尊欲为善思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彼等证道场,  道场者即空;
 若不取菩提,  彼等即住智。
 诸法无有碍,  毕竟不可得;
 法既不可得,  解脱亦复然。
 诸佛智行者,  一切诸法处,
 及于诸法行,  世尊如是说。
 有碍无碍处,  愚痴作是心;
 佛及大菩萨,  不如是分别。
 虽观世间法,  世间毕竟空;
 智能观世间,  彼智亦无有。
 众生及诸佛,  一种无分别;
 既无分别处,  彼慈最为胜。
 法界广大性,  众生界亦然;
 大智诸菩萨,  不如是思惟。
 虽复欲起慈,  彼慈实无体;
 慈体及无性,  非众生境界。
 若五指量空,  先无今亦无;
 诸世间亦然,  此慈最为胜。
 诸法无上者,  名为诸佛法;
 彼等无得处,  此即是真体。
 世尊大慈悲,  无有形与色;
 如是无色法,  是行名世间。
 虚空无有边,  境界不可执;
 诸佛如是法,  智者行此顺。
 是即无上智,  而智不可得;
 智既无得处,  彼处实无有。
 此岸及彼岸,  若思惟若见;
 彼等无此行,  甚深是名相。
 若知此等法,  一切处平等;
 于我法行中,  不假求知识。
 若作取舍心,  分别二见处;
 此事言有者,  彼非善知识。
 有言此法成,  或言此法灭;
 善思此比丘,  非是我弟子。
 言证苦灭者,  毕竟不可得;
 如是说法师,  彼非说我法。
 诸法无起处,  何言诸法集?
 无起处说灭,  彼等远我法。
 如是寂法中,  无有分别处;
 诸法既无有,  灭处亦复无。
 若有诤竞心,  岂名说寂灭;
 善思汝知此,  彼不名真实。
 说道及与法,  此是示现有;
 既示现有处,  彼假现有路。
 我说诸菩萨,  未来世大智,
 能作如是行,  彼依此境界。
 能行此行者,  诸佛说甚深;
 彼已供养我,  利益诸含识。
 能持此经典,  诸大智菩萨,
 彼于未来世,  住持诸法故。
 我所说诸法,  常住无分别;
 此即是菩提,  离此无别道。」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是时善思离车童子,于诸法中即便证得无生顺忍。既得证彼无生忍已,远离一切世间忧喜,得大欢乐;即更飞腾上虚空中,离地高于七多罗树。

尔时,世尊当于彼时即便微笑。而诸世尊,有如是法微笑之时,从其面门出种种光,其光杂色,所谓青、黄、赤、白、红、缥、绿、绀、颇梨,彼之光明如是遍照无量无边诸佛世界,乃至有顶大梵天宫;照已还回至于佛所围绕三匝,绕已从于佛顶而入。当入之时,此之大地具足六种十八相动,动、遍动、等遍动,踊、遍踊、等遍踊,没、遍没、等遍没,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觉、遍觉、等遍觉。

尔时,上界虚空之中,天雨种种细栴檀末,沉水、末香及天华雨,天诸种种微妙音声自然而作。此之三千大千世界清净庄严,犹如北方郁单越国,庄严华丽一种无殊,此之三千大千世界亦尔无异。

尔时,长老阿难比丘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未审如来有何因缘微笑放光?诸佛世尊非无因缘而放光明。」作是语已,即便以偈而白佛言:

「诸佛世间最胜尊,  微笑放光必有以;
 利益之处愿尊说,  有此瑞相何因缘?
 虚空天雨华,  供养世尊故,
 欢喜皆歌啸,  称赞说此经。
 三千世界中,  种种庄严净,
 犹如郁单越,  光普照十方。
 如昔诸世尊,  其中授记者,
 佛出光照讫,  回入佛顶中。
 世尊所放光,  其光种种色,
 从佛面门出,  为我说此因。」

尔时,世尊即以偈告长老阿难,作如是言:

「此童子善思,  宿植善根厚,
 当于未来世,  成佛两足尊。」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告阿难言:「阿难!此之善思离车童子,从今已去供养恭敬亿那由他阿僧祇劫诸佛如来,承奉不违彼诸佛教。又复供养彼诸世尊,衣服、汤药、房舍、卧具四事皆足,彼诸如来灭度之后供养舍利,以种种宝而用作塔,其一一塔各各皆高百千由旬,于彼一切诸宝塔中安置舍利,以诸名香供养彼塔。复将一切华鬘校饰,一切诸宝、一切诸幡,种种妙华及栴檀末、沉水末等,而以散上。复将最妙种种音声以供养之。供养彼诸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已,舍最后身而得作佛,名为净月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出现于世,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尔时,世尊欲为阿难及诸大众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满十方界,  诸宝妙珍奇,
 布施佛世尊,  及诸菩萨众。
 得闻此法相,  如大圣所宣,
 校量财施功,  此福多于彼。」

尔时,长老舍利弗闻佛世尊说此校量功德语已,即更以偈而白佛言:

「世尊说此经,  甚深最微妙,
 而不说名字,  我等云何持?
 此经典所明,  诸法皆平等,
 无有得不得,  希有佛善说。
 有漏及有为,  无漏、无为法;
 此经不分别,  世尊善巧说。
 世间、出世间,  世谛、第一义,
 二界无有异,  此经如是说。
 佛所说诸行,  方便为众生;
 真理皆悉无,  世尊金口说。
 诸佛及诸法,  彼等一切无;
 能所乘并空,  希有佛善说。
 十方诸世尊,  所说诸法相;
 彼等无真体,  此经如是行。
 善哉大圣尊!  善哉最胜智!
 此经名云何?  为我等解说。」
 智慧此语已,  今日决诸疑;
 八功德相圆,  音声告于彼:
「欲知此经者,  名为『灌顶王』;
 虽言灌顶王,  灌顶亦无有。
 能持此经者,  诸佛说彼人,
 于天人世间,  当为如宝塔。
 我说是经处,  听众有八千,
 多种诸善根,  发无上道意。
 彼等于来世,  决作无上尊,
 得闻此妙经,  难思议福德。
 止住安隐处,  甚深善根中,
 彼乃如是能,  受持此经典。
 係念专读诵,  此之《灌顶王》;
 彼等人辈于,  诸法无疑惑。
 此不说初忍,  第二忍亦无;
 诸法相既空,  云何有说处?
 若人受持此,  《灌顶王》经典;
 彼作如是等,  诸法乘辩才。
 若有智女人,  受持此经典;
 速舍女杂秽,  罪业不净身。
 一智一切知,  一切智一知;
 此是持诸法,  此经中具说。
 此经所说法,  入处如虚空;
 我说此入道,  作诸法光明。
 即知种种名,  处处有多种;
 虽复说诸法,  彼法不可得。
 所有无言体,  其相毕竟无;
 知是诸法门,  是名受持法。
 言无诸法者,  彼处有无无;
 此是法体相,  名为陀罗尼。
 若人欲无边,  一切光明照;
 当持此经典,  善说《灌顶王》。
 欲求法界边,  此中已说讫;
 彼界不可得,  故名陀罗尼。
 一切法甚深,  法者无得处;
 既无法得处,  彼处无常无。
 若成就辩才,  智深远无碍;
 乃能知此义,  是经无所着。
 如阿耨达龙,  于空中降雨;
 彼无有心想,  名不可思议。
 若欲广多宣,  种种辩才说;
 依此经中学,  无倚一切法。
 彼法无来处,  善说如此经;
 诸法无有生,  如此经所说。
 如日光明照,  彼光无处来;
 此经如是明,  法光常充满。
 来世善男子,  欲无尽辩才;
 当学《灌顶王》,  善说此法本。
 速得无碍辩,  甚深不思议;
 若学《灌顶王》,  世多作利益。
 若不修此法,  无上《灌顶王》;
 彼人不受持,  如是无譬喻。
 彼等四部众,  远我法行中;
 不解此义人,  无义可能义。
 若有四部众,  能行此行时;
 无上诸法中,  即为世间眼。
 如忉利宫殿,  显现高巍巍;
 此经典亦然,  世间最为最。
 如立须弥顶,  覩见世间人;
 如是住此经,  观见一切法。
 如人暗夜中,  秉高大火炬;
 彼人所行处,  终无诸黑闇。
 此经光所照,  明见一切法;
 能持此经者,  彼无诸闇黑。
 譬如日光焰,  一切处悉明;
 此经典亦然,  能出多种法。
 又如虚空月,  放光明流转;
 如是此经典,  遍照十方界。
 此印诸法印,  一切印中印;
 故遣住此印,  为诸菩萨辈。
 如欲印虚空,  本无亦不住;
 虚空及与印,  此二是分别。
 如是佛及法,  此经中所说;
 诸佛不可说,  诸法亦复然。
 如王舍命时,  殷勤善嘱授;
 勅诸大臣等,  财付我诸子。
 如是圣法身,  我昔修习得;
 阿难汝来世,  付嘱诸菩萨。
 我以说此经,  为诸菩萨辈;
 能持是经者,  此人福甚多。
 能信受此经,  依《灌顶王》说;
 彼人若致疑,  我当不作佛。
 人欲自在辩,  于诸法无碍;
 应当学此经,  我善说《灌顶》。
 世间说诸法,  彼是菩提道;
 知已莫应怠,  此经当读诵。
 彼等正信人,  于世间无惑;
 既读诵此经,  复能为他说。
 此是诸佛法,  为诸菩萨说;
 得闻此经已,  甚深难思议。
 当说此经时,  十方一切佛;
 微笑放光明,  各言善说此。
 竪立大胜幢,  法幢不思议;
 此经四句偈,  为大众演说。
 巧行多方便,  不思议法中;
 能持此经者,  兼复为他说。
 彼人共佛语,  证法无上尊;
 能持此经者,  不思议灌顶。」

尔时,世尊说此偈报舍利弗已,复更重告长老阿难作如是言:「阿难!若有比丘或比丘尼、诸优婆塞及优婆夷,于当来世有能信心听此经典受持读诵,彼人当得最大福德。其福德聚不可称量无有边际,譬如空界,无有人能量知边际。如是,如是!长老阿难!此法本中有能受持一四句偈,或自读诵或为他说,彼人所得功德善根,亦不可量亦不可说无有边际。」

尔时,世尊欲为阿难及诸大众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能读诵此,  无边方便身;
 利益多众生,  灌顶王怜愍。
 假使我今说,  虚空可度量;
 欲比校斯经,  不可得穷尽。
 十方一切佛,  世中无上尊;
 若受持此经,  悉皆供养彼。
 十方一切佛,  断生死法王;
 能持此经人,  名已供养彼。
 十方诸世界,  除断十恶根;
 闻此经典人,  能供彼诸圣。
 我未来诸佛,  及过去如来,
 现在十方中,  两足尊无上,
 能作师子吼,  彼悉供养之;
 能受持此经,  诸佛所宣说。
 持资财供养,  此非正智人;
 若能持此经,  供养中为最。
 一切十方界,  满七宝行檀;
 以供诸世尊,  劣持此经福。
 若学此经典,  一如灌顶王;
 此敬诸如来,  真实如中显。
 我所说诸法,  诸佛不可得;
 彼闻不惊怖,  即是供世尊。
 此供养甚深,  世间无解者;
 不取及不舍,  此供养最胜。
 诸佛及诸法,  一切不取舍;
 此供养最胜,  诸佛世尊叹。
 往昔定光佛,  我供养此法;
 此供最为胜,  为诸菩萨说。
 于时彼佛边,  我持此供养;
 彼佛授我记,  汝当得作佛。
 若当欲作佛,  复为众生最;
 应成就此路,  是名供养佛。
 我如是供养,  今得成佛道,
 洞达一切法,  堪受天人供。
 所有诸佛法,  世间无上尊;
 乘此最胜供,  诸供养中最。
 证于佛境界,  智慧不思议;
 能作师子吼,  如我今无畏。
 作师子吼已,  得诸法自在;
 解脱众生辈,  入无漏涅槃。」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善思童子及毗耶离,一切大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人、非人等,闻佛所说,皆悉信受,欢喜奉行。

善思童子经卷下